行医往事:制剂止血合剂研发成功,许多出血热重症患者被救治
向薇谈养
2024-09-27 11:16:41
文/施建勇
我们的制剂止血合剂做好后没几天,就得到了消息,苏北的一些医院已经有出血热病人了。周老师金老师和我们开了一个简短的业务会议,又检查了一遍临床方案后,我和过伟峰就带着药和观察表分头出发了。
我首站去了东海县人民医院,向传染科徐德先主任报到后,到医务科办了手续,徐主任安排我进了病房,参与出血热和其他一些危重传染病人的治疗。此时我们的清热解毒口服液、清气凉营注射液、抗厥脱注射液都已应用一段时间,此前大师兄仝小林就是在这里做临床的,此刻罗陆一师兄也在这里做他的课题观察。
我到的时候,出血热病人大约还只有四名,经过前期治疗,病人的高热或休克被控制下来,并未进入危重阶段,说明中药制剂的治疗效果是相当显著的,这当然是好事,我并不为没有DIC阶段的病例而感到失落,但我想了一下,觉得还是需要拓展一下思路,有必要将更多病种引起的血证纳入我们的范围。
为此我写了一个草案,周末回学校向周老师请示了一下,他看了以后认为我们的止血合剂主要治则就是凉血散瘀止血,临床上一些肺结核、支扩、消化道出血和脑溢血都存在血热蕴结、血瘀络损导致血溢脉外的病机,可以应用在这些病种的瘀热出血证候中,但必须注意一定要是瘀热血证,此时的辨证重于辨病。
得到了周老师的这个指导,我返回医院后到门诊找到徐主任,和他说了周老师的这个意思,他表示支持,说正好,传染科病房昨天从呼吸科转来了一个咯血的女病人,开始在呼吸科认为她属于支气管扩张,但后来检查证实是肺结核,用了很多办法咯血仍未停止,又因为属于开放性肺结核,故而转来了我科,我们昨晚就用了止血敏、安络血、维生素K,今天还有出血,你去看看是否可以用你们的方法治疗。
得到这个信息,我马上去看了病历,又到床边看了病人。这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农村大妈,身体十分瘦弱,她说间断咳嗽已经三年,在当地村赤脚医生治疗时好时坏,也经常有低热咳血,此次住院已有一周,咳血并未停止,我看了她床边的痰盂,上面漂浮着很多泡沫血痰,并不是普通结核咯血那样的鲜红血色,而是颜色偏暗的,我给她把脉看舌后,结合她午后潮热,肌肤粗糙不华、右胸口时有刺痛、呼吸加重这些表现。
我认为属于较为典型的瘀热出血,甚至肌肤甲错也有了,就给她服用止血合剂,第一次为谨慎起见,只给她服了成人的一半量—25ml,我坐在她床边观察着她的神态反应,看着她咳出了几口血,心中有些紧张,还在计划着万一出现大出血,需要立即采取的措施。三小时过去,天完全黑下来了,病人很安静,并没有意外情况出现,我稍稍松了一口气,但当晚没敢让她再喝。主要原因还是觉得晚上观察条件不好,值班抢救人员也不齐备,万一大出血可能会出大问题。
第二天早上上班前,我去看了病人,她说一晚都没再咯血,这在以往是很少见的。晨会上,我汇报了这个病人的服药情况,提出可以继续用药,徐主任也很高兴,完全同意,只是当班医生配合观察,一旦出现大咯血,就要立即采取措施,如果用药止不住,可以采取人工气胸控制。
散会后,我立即给病人拿上药,加热后,分两次给病人喝下一次量50毫升,仍然坐在床边观察,大约一小时后病人咯出了两口血痰,仍是暗红色还有小瘀血块,我听了听患者肺部没有大水泡音和湿罗音,脉象虚细比较安静,并无躁急迹象,应无大出血预兆,稍微心安。当天下午继续服药,至晚上咳出的几口痰中带血已为殷红。此后一日好过一日,连续三天后,咳血完全停止,而且比较欣喜的是,原先每日必发的午后低热也消失了。继续观察了几日后这位患者就出院了。
以今天繁琐的临床观察程序,我们当年这样的医学临床观察是难以开展的,但中医的无数临床经验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总结出来的,虽然比较宏观粗糙,但却具体直观,便于及时调整,效率很高。有了这个病人的经验,大家都有了信心。到了十月底,出血热病人多了起来,多数病人都在气分高热阶段得到了控制,但也有部分病人进入到营血分证阶段,最后出现心衰肾衰等危重证候的。后来的总结,这部分病人大约占25%左右。
在与相关课题组协调后,我们的止血合剂在营分证初期即介入治疗,具体指标就是在患者的气分证高热烦渴之后,转而出现身热夜甚、心烦不寐、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无苔这些营分证表现,有斑疹出现加上其他任一条,即半量饲服止血合剂,严重者全量甚至倍量使用,结果表明,这个方案可以很快中止病情进展,成为出血热营血分证的常用方案。
有一个王姓年轻病人,当时是半夜由当地医院用拖拉机送来的,送诊医生介绍说病人已经高热三天,今天下午开始昏迷谵妄,小便很少,家属要求转院。我和当班的胡医生看了,当时的情况很不乐观,病人处于昏迷状态,时时躁动,手舞足蹈,体温37.5,四肢冰冷,血压86/50,说明患者已经进入休克期,并引起了急性肾衰尿闭,很危险,他立即下医嘱,上了扩容升压、罗师兄的抗厥注射液和利尿剂,但也没有很大的把握。
我看到病人虽然体温不高,四肢厥冷,但胸腹部温热,烦躁不安,仍有发热、背部和四肢不少斑疹,属于瘀热深重,热深厥深,此时患者体内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破溃,瘀血正在快速形成,气血难以周流,很快就有广泛出血(DIC)的危险,单纯用回阳救逆的抗厥注射液难以逆转,必须赶紧使用大剂凉血散瘀、活血止血方能在这个短暂的窗口期逆转病情,提出使用止血口服液鼻饲,胡医生同意了,在请示了徐主任后让我立即开处方。
我在床边测了一下出凝血时间后,给出了止血合剂首剂100ML 的药量,这相当于正常用量的一倍,护士将药打进去后,不到半小时后,病人即开始翻腾,躁动不安,片刻排出大量臭秽大便,额头开始出汗,血压回升,至清晨排出小便200多毫升,查看胸背四肢,斑疹未继续增多,清晨又加服一次75ML,患者逐渐安静下来,至早上查房时,患者体温回升至38.3,这是阳气来复、气血周流的好现象,属于中医的“透营转气”。继续服药两次,当天下午病人甚至转清。接下来经过一周的治疗,病人基本恢复正常,出院休养。一个月后随访已康复,可以参加一些轻体力劳动。
我们历时一年多的血证课题,病种涉及出血热、恶性疟疾、乙脑、重症肝炎等传染病和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等内科危重急症,甚至还被应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科研合作医院包含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南京市胸科医院,以及江宁、高淳、东海、靖江县人民医院等单位。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对中医课题的尊敬重视程度让我一直铭感于怀。
在我91年完成了学位课题以后,由我的硕士研究生同学、原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病区同事、好友沈洪继续做这个课题的研究,他于89年考入周老师门下攻读博士学位,92年博士毕业时的论文题目是《凉血散瘀法治疗瘀热型血证的研究》,我曾拿来学习,其中还是提出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新见解新观点。
由此也可以看到,中医学的研究成果,大多是一个团队相互借鉴共同合作,深入思考多年积累所形成的,这里面既有导师独具慧眼的经验传承,也有制剂实验和临床基地的通力合作,最终演化为临床上那一点点进步,这个微弱力量或许最终成为救治患者决定生死的胜负手。以此来看我们的科研,就会有力举千钧、战战兢兢的敬畏心使命感。
【作者简介】
施建勇,男,1959年5月生,中医博士,药学博士后。师承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国医大师周仲瑛,在海内外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40余年,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7项,国家医药专利15项,著述100余篇,对高尿酸、高血糖、类风湿、结肠炎等疑难病拥有独特解决方案,喜欢中医的朋友请关注我!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