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苏东坡、李渔、袁枚等老饕,今天也流行着男女吃货,为了吃,他们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比如清代美食家袁枚,据说他曾为了品尝一位老者的美味豆腐,不顾自己大文人的身份,向其三折腰。
说到底,还是为了吃,如果有美味而不给吃,恐怕能急死个人。要是碰到粗人,估计直接就要干架。这一点,《水浒传》里有写过,譬如武松暴打孔氏兄弟,就是因为店家不把好肉给武松。
丁海峰版武松
然而,中国饮食文化,实在博大精深,在历史上,还真有只能看不能吃的美味。
以前曾看过这样一个段子:
一家贫穷,几乎吃不到肉。过年时,父亲把舍不得吃的几条小咸鱼拿了出来,让两个儿子看,名曰看菜下饭。
大儿子多看了两眼,小儿子遂向父亲告状:爹,大哥偷看了两眼!
父亲:别管他,让他看去,待会齁(太咸)死他!
虽然是个段子,倒也能反应一些时期或者一些地方穷人的生活。较真起来,这几条咸鱼对于这一家便是只能看不能吃,这便是看菜。
咸鱼
看菜嘛,顾名思义就是用来看而不是吃的菜。
据说慈禧很奢侈,每顿饭都得一两百道菜,摆在长长的桌子上。慈禧不是长臂猿,也不是长手罗汉,手臂肯定够不着那么多菜,慈禧肯定也吃不完这么多,大概也就是捡着几样吃。
于是,这么多菜,就成了摆设,如果慈禧看一两眼,这些菜也就成了看菜,如果慈禧连看都不看,那估计这些珍馐美味连看菜都算不上。
慈禧吃饭大概就这样
看菜起源于何时不知道,但早在唐代是就有看菜。
唐代中期,曾流行一个很有名的宴席,叫“烧尾宴”。所谓“烧尾宴”,大概就是大臣庆贺升官或者文人中举时办的宴席。
当时认为,鲤鱼跃龙门还不够,跃过龙门如果不烧掉尾巴,还是成不了龙,所以要“烧尾”。当然也有其他说法。
烧尾宴只流行了二十余年。韦巨源升任尚书左仆射时,按照当时的惯例,要请皇帝吃饭,以示庆贺,他就搞了烧尾宴。
皇帝
这次的烧尾宴,光是有名的菜,就有58道,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都有,还都是美味。比如“葱醋鸡”,是把嫩鸡用调味料腌渍,再油炸切块,最后撒上葱醋酱油香油等调和的汁水,看着就流口水。
不过,最好看的是看菜,具体是这样的:用素菜和蒸面做成一群歌女舞女,共有70件。这70个歌女舞女,各个都是蓬莱仙子般靓丽。
唐人围桌吃饭
实际上,这70个人并不是凭空想象的。这个看菜属于“素蒸音声部”,素蒸就是素菜和蒸面的合称,“音声部”是什么呢?
众所周知,唐玄宗爱好音乐,常在梨园教艺人音乐,后来梨园就成了戏曲的别称,“音声部”就是梨园表演的一部分。其实玄宗之前的唐中宗时,就有了音声部,而且规模达到70人,远比玄宗的30人多。
这看菜的70个歌女舞女,应该就是“音声部”的70位仙女般的艺人。
大概就酱
既然是蓬莱仙子般,至少是从服饰和表情、动作看出来的,可以想象,这70个素菜蒸面捏成的仙女是多么的华丽和壮观。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壮美,所以不忍食之,故而作为看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