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不加号的我,本周为何破例,而且还利用下班时间呢?

包包的备忘录 2025-03-23 12:20:40

01

在心理卫生科从事心理治疗工作,我平时几乎是不加号的,很多人对此不理解。我为此在网上写过几篇关于不加号的理由,有几篇题目如下:1、理性的就医很重要;2、我为什么不轻易接诊熟人,也不轻易加号;3、我们不能把“伦理口号”喊过度了;4、不要陷入这些就医怪现象中;5、不揽病人已成为稀缺的品质。

02

不过,我不是绝对不加号,有时甚至无需挂号都可以,而且跟是否是熟人无关。

记得1年前,在我中午下班前,一对母女来到我的诊室,她们很抱歉地跟我说:“包医生,预约上不号,但事情紧急,能加个号吗?”我一看,她们分别是卢XX的妈妈和姐姐。

卢XX3年前高二时开始,因为考试恐惧在我这里治疗,目前在东北读大学。我没让她们去挂号,听完她们的叙述,然后告诉这位母亲:“让你儿子在我QQ里留言吧。”她们放心地离开了。后来,孩子的问题也解决了。

03

本周一下午,快下班的时候,一位来访者在QQ里留言:“包医生,在医院吗?”我回复他:“马上要下班了。”下班时,这位来访者跟他父亲一起进入我的诊室。

这位来访者曾经被怀疑“人格障碍”、“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服过几年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奥氮平治疗,情绪稳定,已经停药半年。最近家人发现其话有些多,于是在外面药店买了奥氮平,让其服回去。来访者拒绝,认为奥氮平是处方药,外面药店能买到,那肯定是假药,而且觉得自己没问题。他提出要求:“我只听包医生的,我们去医院找他去。”

于是,我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接待他们。

04

周五下午,一位考试恐惧的高中生的母亲在我的QQ留言,孩子今天和明天考试,非常紧张,但是今天参加了。我主动问他下午几点考试结束,可以来医院交流一下,而且愿意下班后花上一小时来交流。

后来,从孩子和其母亲在QQ上的留言看,尽管有些悲壮,但他已经走上了英雄之旅,获得了自愈力和能量,他学会了“矛盾意向”技术。详见下图内容。

05

平时不加号,这时为何愿意利用下班时间接诊,这是否是偏心呢?

这应该是心理治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我掌握的原则是:

1、如果初次就诊,那就是说:我跟其他的诊疗者是没有什么区别了,那就无需加号,谁接诊都是一样的。因为,我未必比别的医生更适合给他做诊疗。

2、如果曾经在我这里系统地做过治疗,那我肯定对他的情况比别人相对了解,那么他随时可以给我留言,我在方便时都是会回复的。所以说,心理科治疗尽量别频繁更换医生。

3、“只有当病人已经走近解释,只差一步他自己就可以抓住解释的时候,医生给病人来个画龙点睛,才是恰当的。”伟大的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如是说。当我觉得来访者处于治疗的拐点时,我会主动约他们。这是我会根据情况利用非上班时间处理的根本原因。因为,如果错过了这个宝贵的拐点时间,可能为治疗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会增加好几倍。

0 阅读:7
包包的备忘录

包包的备忘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