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人口持续下降,教育学类专业就业形势不乐观|数说

新锦成研究院 2025-01-06 18:24:10

一直以来,职业稳定性高、福利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是社会大众对教师职业的普遍认知,对高校毕业生而言,教师这一职业也是相对热门的职业选择。但近年来,我国新生儿规模持续下降,从长期来看,未来我国教育事业所需要的人才,会随着新生人口的规模下降相应减少,而这一势头已经在教育学类专业就业情况以及专业裁撤情况中有所显现。本期数说,将对近年教育学类专业裁撤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教育学类专业未来的就业前景作出呈现与分析。

新生儿规模持续下降,学前教育最先被影响

近年来,我国新生儿数量呈现出持续下滑的趋势。2014-2018年,我国每年的新生儿数量均维持在1500万以上,2019年,我国新生儿数量首次跌至1500万以下,到2022年,新生人口规模跌至1000万以下。出生人口的减少已经对学前教育产生了严重冲击,根据教育部的最新数据,2023年,全国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092.98万人,比上年减少534.57万人;幼儿园共计27.44万所,比上年减少14808所;学前教育专任教师307.37万人,较上年减少17.05万人。

小学招生人数以及专任教师数量变化

近年来,普通小学的招生人数及专任教师数整体呈上涨趋势,但上涨态势明显放缓。2023年,全国小学招生约1878万人,创近20年峰值。2023年开始接受小学教育的人群,恰好对应了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出生的适龄儿童,这一时期,我国每年的出生人口还在1700万以上。2017年后,我国出生人口出现断崖式下降,这意味着2024年开始,小学招生人数将大幅下降。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小学招生数量相比2023年减少了约200万人‌‌,因此小学教师的过剩将不可避免。

中小学教育从业空间压缩,内卷加剧

2021年7月,“双减”政策的出台规范了校外机构培训,在出生人口的负面影响到来之前,中小学教育领域的从业空间就一定程度上被压缩。“双减”政策实施后,大量的校外培训机构被取缔,大规模的高校毕业生开始涌向体制内的教师编制,竞争内卷程度加剧,学校的用人要求不断提高。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普遍为硕士及以上,而一些地区的中学教师的学历门槛提高到了博士。整体来看,近年本科毕业生从事教师职业的比重下降。

教育学类专业新增与裁撤情况

从教育部历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来看,2015-2023年共计新增教育学类专业402个,增速逐渐放缓,裁撤专业数量波动上升。2022年新增、撤销数量接近持平,按当前趋势预测,2023年的实际撤销数量很可能已经超过新增数量。2015-2023年间,教育学类主要新增专业为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这两个专业均新增100个以上,其中,小学教育专业增速于2023年明显下降。

招生计划仍持续增长,危机潜藏

高校的招生计划调整存在滞后性,以小学教育专业为例,目前,小学教育专业在普通本科批的招生计划仍保持增长,2024年共计招生3.28万人,相比2019年增加超70%。2024年小学教育新生将于2028年毕业,其对应的小学适龄儿童的出生年份为2022年,而2022出生人口仅有956万人,相比2016年的新生人口峰值减少了近一半,届时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大概率会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

高校如何应对

在新生儿规模持续下降,学校用人需求可预见减少的背景下,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对教育学类专业进行全面梳理和调整。适当减少一些传统的师范专业招生规模,如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未来需求下降明显的专业;同时,增加与新兴教育领域相关的专业方向,如特殊教育、老年教育、职业教育、在线教育、教育技术、教育管理等,以满足不同人群和社会发展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其次,要控制招生数量,高校应依据人口变化趋势和教育行业的人才需求预测,合理确定教育学类专业的招生计划。避免盲目扩招,确保招生规模与未来教师岗位需求相匹配。对于一些就业前景不明朗的教育学类专业,可暂停或减少招生,集中资源提升优势专业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关注微信公众号“新锦成”,了解更多资讯)

0 阅读:34
新锦成研究院

新锦成研究院

专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分享最新数据与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