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本为河东郡解县人,早年不知犯了何事,被迫离开家乡,最后逃到涿郡。
正是在那里,关羽遇到并追随了刘备。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三国志》

由此很多人都好奇,关羽到底犯了何事,以至于亡走天涯。
史料没有记载具体原由,但这不妨碍我们结合历史背景去猜上一猜。
首先我认为,关羽杀人的可能性比较大。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矛盾激化,因犯各种事而逃亡的人不少。
比如名士张俭早年因党锢之祸逃亡塞外,名将太史慈早年因故意毁坏奏章而避走辽东等等。
但这些情况都是士人或郡吏的专属,关羽做为平民没有资格卷入这一级别的纷争之中。
然而平民又岂能免于苦难,当时汉灵帝奢靡无度、重用阉宦、卖官鬻爵、横征暴敛,最受这些人祸所害的便是底层百姓。
以关羽的性格,在他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反抗压迫、奋起杀人便是合乎情理之事。
那么,关羽什么性格?
依史书记载,关羽人高马大,好读书学习,尤其喜读左传,浑身透着耿直雄壮之气,但他性格比较自负,常气势凌人。
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凌人。——《江表传》
其中关羽好读《左传》值得深挖。

汉朝的古今经文之争由来已久,简要地说,长期以来,属于古文派的《左传》处于弱势地位,而春秋三传的《公羊传》和《谷梁传》属于今文派,占据主流地位。
但通过古文派长期不懈的争取,《左传》也逐渐在社会上流传开来,因其以史释经,通俗耐读,尤其受到底层人民的欢迎。
《左传》所表达的主旨包括了忠、义、信、仁等道德标准,还有民本思想。
所以,好读左传的关羽当是信奉上述主旨之人,而他也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一点,令世人敬仰至今。
照这样的性格来看,当贪官豪强横行乡里、祸乱深重时,关羽出刀便只是时间问题。
再加上关羽一向“善待士卒却鄙夷士人”的秉性,不妨推测他可能深恨士族豪强的不良行径,也许当初他杀的正是当地的士族豪强。
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三国志》
另外,河东解县有一个著名的河东盐池,也就是今天的运城盐湖,此湖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取盐较易,盐质较好,自古便是我国重要的产盐地之一。

从春秋时期齐相管仲起,便出现了盐铁专卖这一增收国策,秦国商鞅变法后也学用了这一招。
汉初无为而治,盐铁政策暂时松绑,但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了弥补财政不足,再次启用盐铁专卖。
到了东汉时期,由于天下动乱日久,朝廷对各地掌控力不足,于是便取消了盐铁专卖,转为征税制。
这事说白了,就是盐政由原本的官营改为民营,官府则从旁收税。
这样一来,盐政的经营势必把持在地方豪强之手,而官府与地方豪强一旦勾结,那河东的盐政肯定会一塌糊涂,最终受苦的还是河东百姓。
所以,关羽杀人的动机也很有可能与河东盐政有关,比如说盐价飞涨,百姓守着盐湖却无盐可食,关羽则成了反抗压迫的急先锋,诛杀了为祸乡里的贪官豪强。
当然,以上都是根据历史背景做出的个人猜想,并非史实真相,仍存在着许多其他的可能原因,大家不妨留言谈谈自己的猜想。
文以载道,史可明鉴,头条热衷研读历史文化,分享生活感悟。原创不易,抄袭必究,如若喜欢,望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