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张氏中医第六代传承人张喜海,专注骨病40年。
有些朋友用了治腰突的药方却不见效,甚至病情加重,原因主要在辨证论治没做到位。中医讲究因人而异、辨证用药。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经典中药方 “通痹舒腰汤”,讲讲如何辨证用药,才能有效缓解症状。

通痹舒腰汤由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等多味中药组成。
独活祛风湿、止痹痛,针对寒湿侵袭腰部经络导致的疼痛,效果显著。但如果是湿热型腰突,误用独活会加重体内湿热,致使腰部疼痛加剧,伴有口苦、咽干、小便短赤等症状。

桑寄生和杜仲补肝肾、强筋骨,缓解腰突引发的腰部酸软无力。若是实证腰突,有气滞血瘀情况,使用这两味药可能使邪气滞留,加重疼痛部位的憋闷感,病情难愈。

牛膝逐瘀通经、补肝肾、引血下行,能改善腰突伴随的下肢麻木、疼痛。要是患者本身气血虚弱,无瘀血阻滞,过量用牛膝会让气血更虚,出现头晕、乏力、心慌、气短等症状。

细辛散寒止痛,与独活配合,增强祛寒除湿之力,适用于寒凝血滞型腰突。若用于热证腰突,会火上浇油,使疼痛部位红肿、发热,疼痛如灼烧。秦艽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但如果辨证失误,比如寒湿型腰突患者,秦艽用量过大,因其偏凉特性,可能遏制阳气,加重腰部冷痛,甚至导致腹泻。

茯苓利水渗湿,减轻腰突患者体内水湿停滞带来的腰部肿胀、酸痛。若肾阴虚导致的腰突,体内无水湿之邪,使用茯苓会进一步伤阴,加重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失眠等症状。肉桂温通血脉、散寒止痛,适合寒凝血滞型腰突。热证患者用肉桂,会加重体内热象,引发口干舌燥、牙龈肿痛、大便干结等上火症状。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协助抵御外邪;川芎活血行气,让诸药更好发挥活血功效。但气血亏虚型腰突患者,过多使用防风、川芎这类行散之品,会损耗气血,加剧头晕眼花、肢体无力等症状。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补气养血,针对腰突病程长、身体亏虚的患者。若是实证腰突,有痰湿、瘀血阻滞,过早或过量用这些滋补药,会造成 “闭门留寇”,使邪气难以排出,病情复杂难治。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湿热下注型腰突,腰部热痛、下肢红肿热痛、小便短赤,使用通痹舒腰汤要加重清热利湿药物比例;肝肾阴虚型腰突,腰部隐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用药要侧重于滋补肝肾之阴。只有精准辨证、合理用药,才能让经典药方发挥最大功效,缓解腰突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