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观】品质频遭质疑,“贵族雪糕”钟薛高又招惹了谁?

第三眼界 2022-07-12 10:44:23

钟薛高热搜不断,争议不休

夏日已至,酷暑难耐,冰凉的雪糕成为解暑消夏的美食之一,加上价格不贵,成为许多人的夏日美好记忆。

不知何时起,超市和小卖部的冰柜里,原本0.5元-2元的平价雪糕“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动辄10元起步的“高端”雪糕。明码标价也便罢了,很多时候,消费者看不到价签,只有到柜台结账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成了“冤大头”。于是,“雪糕刺客”的说法不胫而走。

这个说法的出现,原本是大家表达对高价雪糕的不满。可随着情绪不断发酵和蔓延,人称“雪糕贵族”的钟薛高竟不幸“躺枪”:先是一款海盐口味雪糕被质疑放在31度的温度下一小时不化,而后一款加了卡拉胶的雪糕又被人说火烧不化。

两次热搜,两次声明,外加一次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回应,钟薛高似乎有点着急了,官方声明里竟用了“我们认为烤雪糕、晒雪糕或者加热雪糕的方式,来评判雪糕品质的好坏并不科学”这样的字句。

而从媒体流出的一张疑似钟薛高创始人林盛的朋友圈截图,似乎更加印证了钟薛高的委屈和焦虑。字里行间表达着不满,仿佛自身没有错,错的是消费者,是竞争对手。

后续林盛被媒体采访的视频流出,意欲说明公司对雪糕品质和口味的重视。很明显这是钟薛高的官方操作。然而看完视频,消费者仍旧不买账,甚至对创始人每天抽检雪糕这种做法产生了更多质疑。

且不论事实如何,单就本次危机公关而言,钟薛高的得分似乎并不算高。以烤雪糕和晒雪糕的方式来评判雪糕的品质固然不科学,但需知消费者质疑的点并限于此,而根本的在于钟薛高你凭什么卖这么贵?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钟薛高第一次被质疑了。早在钟薛高以高价打入雪糕市场的时候,便遭到诸多消费者的不屑和吐槽。

在营销上,钟薛高固然凭借高明的打法吸引了一大波消费者的关注,逐渐坐稳了高价雪糕的定位。但就认可度而言,其实很多人是存疑的。而更大的原因或许也在于,由钟薛高刮起的雪糕界“高价风”,让普通消费者渐渐失去了1-2元清凉一夏的快乐。

继钟薛高之后,众多老品牌纷纷跟进,顺势推出高价产品,其他新品牌也鱼贯而入,企图在高价雪糕市场分一杯羹。而面对高毛利的诱惑,经销商也“铤而走险”,逐渐将低毛利的平价雪糕“雪藏”,并采取了无价签的骚操作。所以几方共谋之下,“雪糕刺客”越来越多,而唯独消费者吃了哑巴亏。

因此,从感性层面看,与其说消费者针对钟薛高,不如说是钟薛高“带坏”了雪糕市场。枪打出头鸟,消费者对钟薛高的恨,自然要高出几分。

从理性层面看,这次事件其实说明了一个本质性的问题,即消费者对钟薛高并没有达成“高价高品质”的共识。钟薛高认为自己值得高价,但消费者并不这么认为,这才是所有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个问题比较棘手,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解决的,企图通过解释、澄清或以“迫害妄想症”的身份发声去解决,也往往是品牌的一厢情愿。

其实钟薛高也不必慌张,这恰恰说明消费者对钟薛高是在意的。要想获得众多消费者的认可,钟薛高不妨学学那些高端品牌的做法,实在不行也可以学学华为,大可不必“跳脚”。

华为手机当初也是低端的代名词,后来是怎么一步步走向高端的?钟薛高不妨参考学习一下。与其用解释去堵住消费者的嘴,不如用行动去证明。

小米当初也饱受“品牌低端”之苦,当然现在很多人也不认可小米已经树立了高端品牌形象,但高端产品的销量数字不会说谎,这就足以打消一部分人的念头。

结语

说白了,这是事件还是暴露了钟薛高的诸多不足。钟薛高还是太年轻了,营销太过花哨,反而容易让人有不务正业、花拳绣腿、缺乏真材实料的不良印象。钟薛高现在及以后要做的是苦练内功,而不是期望靠发无数个官方声明或律师函,去堵住用户的嘴。而实际上,“口服心不服”对钟薛高更危险。

0 阅读:18

第三眼界

简介:分享商业洞察,开拓思想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