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首宋词,十处较为费解的古文化知识点,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快乐鉴骚词 2024-03-20 05:56:07

读诗词,会时不时遇到有中国特色的一些物件,有一些现在还有。比如,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名句,“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骰子”,这种游戏工具,现在还有,我们一般都见过,所以,“玲珑骰子安红豆”,我们很容易想象出,这种骰子,它的点数是用红豆镶嵌而成的,那么“入骨相思知不知”也就很容易理解了。有一些现在还有,但已经不常用了,比如,唐代诗人骆宾王在《夏日夜忆张二》中写道,“伏枕忧思深,拥膝独长吟。烹鲤无尺素,筌鱼劳寸心”,其中的“尺素”,就是现在的书信,古人一般用一尺长短的白绢用来写信,所以称为“尺素”,“素”是白色的意思。有一些现在还有,但是名称变了,从而导致我们的不理解,比如,宋代词人晏几道的“户外绿杨春系马,床前红烛夜呼卢”,“呼卢”,就是赌博的意思。

诗词中,特别是宋词中,比较让我们现代人比较难以理解的物件相对较多,这是我们读宋词要特别注意的地方。这里,我们列举出宋词中一些常见的,而又相对难以理解的地方,以方便我们理解宋词。

1. 瑞脑、金兽

熏香是古代贵族女子在闺房最常用的物件,这个物件在李清照词中,最常出现。古代的熏香,不像现在做成蚊香状,或者是供香的长条状,而是直接是粉末状或者块状,放在一个容器里烧,这个容器就是香炉。比如,这首易安居士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瑞脑消金兽”,“瑞脑”,一种薰香名。又称龙脑,即冰片。“金兽”,一种用金属做的兽形香炉。“瑞脑消金兽”的意思是,一种名为“瑞脑”的熏香,在金属做的兽形香炉里不断的烧尽。在这里,词人用熏香的烧亡,来比拟时间的消逝,就像熏香在烧一样,让人如坐针毡。这一个人的日子,像熏香在烧尽一样难熬。

值得注意的是,香炉一般是兽形的金属制品,因此,在很多时候,诗词中会直接用兽名来代替。比如,这首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

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

也即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第一句,“香冷金猊”中的“金猊”,就是铸有狻猊提钮的金属香炉。“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熏香用完了,也不添;被子翻得像红浪一样,也不整理;起来了,连头都懒得梳理了。可见作者之慵懒,之无聊,之心灰意冷。

2. 小单于

“小单于”,唐“大角曲”中有“小单于”曲调,军中号角常奏此曲。乐曲的声音呜咽悲凉,卷入素杀的秋风之中,使得由塞北南归的鸿雁(塞鸿),再也不敢飞越这关城。所以,“小单于”展现的是一种悲壮高冷的曲风。宋代与李清照齐名的女词人朱淑真在《卜算子·竹里一枝斜》中写道:

竹里一枝斜,映带林逾静。

雨后清奇画不成,浅水横疏影。

吹彻小单于,心事思重剩。

拂拂风前度暗香,月色侵花冷。

雨后清奇画不成,浅水横疏影

“竹里一枝斜,映带林逾静”中的“林逾静”,表现的梅花的高冷,“雨后清奇画不成,浅水横疏影”,又是“浅水”,又是“疏影”,表现的也是梅花的孤傲,孤芳自赏,就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妙玉一样。

“吹彻小单于,心事思重剩”,梅花喜欢“小单于”这样的悲壮、高冷的曲子,纵然心事重重,也是自己解决。“拂拂风前度暗香,月色侵花冷”,先是“暗香”,表达了诗人纵然才华横溢,也不事张扬。然后是“月色侵花冷”,纵然有才,我也愿意冷冷清清,不求功名。

“小单于”这种高冷的曲风,在很多地方用得上。比如,北宋诗人陶弼的这首《潮月亭》:

角声吹送小单于,薄雾稀星乍有无。

坐看月从潮上出,水晶盘里夜明珠。

角声吹送小单于,薄雾稀星乍有无

一般看潮在农历八、九月份,这个时候,天气已经转凉,江风吹来,一阵阵凉意,所以诗人说,“角声吹送小单于”,江风呼啸,凉风嗖嗖,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角声吹奏的“小单于”。“薄雾稀星乍有无”,远处有一层薄雾,少量的星星若隐若现。“坐看月从潮上出,水晶盘里夜明珠”,我坐在岸边,看着一轮明月从潮头升起来,就像和一个大的水晶盘里放着一颗寒光闪闪的夜明珠。

3. 银字笙、心字香

“笙”和“香”,一般人都还能理解,但“银字笙”和“心字香”就有些让人费解了。第一次见到这两个物件,是在宋末大词人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中: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

楼上帘招。秋娘度与泰娘娇。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前面一句是“何日归家洗客袍”,就很好理解,词人想早日归家,理解了这一句,就能帮助我们理解“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银字笙”,古笙的一种,笙管上标有表示音调高低的银字。笙上的银字准确无误的标明了该笙的音调,这样,演奏者就可以很准确的演奏。

“心字香”,心字形的香。敬香人通过“心字香”,想表达自己的佛祖的诚意。

现在就可以深入理解“银字笙调。心字香烧”了,我可以很诚心的给佛祖调标有银字的古笙,也可以很诚心的给佛祖烧心字香,只希望能感动佛祖,让我早日归家。

可以看出,演奏“银字笙”,表达的是一颗虔诚的心。有了这样的理解,同样就可以理解宋代诗人周彦质的这首《宫词·其三十一》:

神都三月盛风光,修禊宫中乐事长。

银字笙簧随步辇,相将曲水侍流觞。

银字笙簧随步辇,相将曲水侍流觞

这里描写的是宫中的祭祀活动,所以,就会相当的慎重和虔诚了。“银字笙簧随步辇”,乐队跟随着皇帝,使用“银字笙簧”演奏庄严的祭祀乐曲。

4. 心字罗衣

“心字罗衣”,目前也有多种解释,一是说,是用“心字香”熏的罗衣。个人感觉这种说法不靠谱,因为你不管是用“心字香”熏,还是用别的香熏,穿在身上都无法证明,空口白说,旁观者也不会采信。二是说,领口挖成鸡心状的罗衣。个人以为这种说法比较靠谱。宋代大词人小晏的著名词作《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写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穿着绣有两重心字的小衣衫。在这里,“心字罗衣”,表达的是女孩的心,而“两重心字罗衣”,则增加了一倍,从而表达出女孩那颗至真至诚的心。

清代词人董以宁在《春夏两相期•美人晏起》中写道:

合欢床、可怜孤却。

忽赴粉郎良约。

恼恨黄鹂,乍把春眠惊觉。

呼郎不应尚凝眸,记梦未全慵下榻。

心字罗衣,小鬟多事,将他温着。

窗前又听鴂鹊。

且支持瘦骨,起穿罗袜。

告诉鹦哥,多病近来如削。

当初红烛照梳头,如今绿鬓都羞掠。

匀得工夫,日斜才下,妆楼一霎。

心字罗衣,小鬟多事,将他温着

这首词中,就详细的说明了“心字罗衣”的用途。

“合欢床、可怜孤却。忽赴粉郎良约。恼恨黄鹂,乍把春眠惊觉”,女孩睡在合欢床上,可惜却一个人孤枕而眠。忽然在梦中和情郎幽会,只可惜被黄鹂的叫声,一下子让人从美梦中惊醒。

“心字罗衣,小鬟多事,将他温着”,小丫头真的是很多事,情郎又不在身边,你把“心字罗衣” 温着干啥。难道不知道我不会穿它呀,丈夫不在身边,我穿它有什么用?向谁表达我的心意呢?

明明白白的说了,穿“心字罗衣”是向情郎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

5. 玉漏

“漏”,又称更漏 、漏刻、漏壶,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器。所谓“玉漏”,当然是指用玉做的更漏,一般富贵人家或宫里才用得起。宋代词人吴文英在《夜行船·赠赵梅壑》中写道:

碧甃清漪方镜小。

绮疏净、半尘不到。

古鬲香深,宫壶花换,

留取四时春好。

楼上眉山云窈窕。

香衾梦、镇疏清晓。

并蒂莲开,合欢屏暖,

玉漏又催朝早。

并蒂莲开,合欢屏暖,玉漏又催朝早

这首词展现的是富贵人家的生活。

有“甃”,音(zhòu),井璧。有“鬲”,音(lì),古代炊具,样子像鼎,足部中空。重要的是有“宫壶”,宫里来的花盆。

“并蒂莲开,合欢屏暖”,“并蒂莲”,两莲花并长在一蒂上称并蒂莲。莲花不足为奇,“并蒂莲”就十分稀少了。“合欢屏”,画着合欢树的屏风。

“玉漏又催朝早”,玉做的更漏,又在催,该上早朝了。

唐代诗人崔液在《上元夜六首·其一》中写道: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玉漏银壶且莫催

“玉漏银壶”,指的都是更漏,“玉漏”,是用玉做的更漏,“银壶”,则是用银质做的壶形更漏。“铁关金锁”,都代指的是城门。“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帝都所有的城门都是彻夜大开的,什么时候都不用担心进不来,只是玉漏啊,银壶啊,时间啊,不要那么快就过去了。

6. 宝鸭

“宝鸭”,这个词就相对复杂得多,它在诗词中有多种指向,并不是专指某一种物件。比如,李清照的《浣溪沙·闺情》中就写到: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绣面芙蓉”,脸庞贴着荷花贴花。“宝鸭”,鸭形发饰。贴花如绣的脸庞莞尔一笑,就像盛开的荷花。头上斜插的鸭形发饰就像真的要飞一样,衬托的脸颊更加美丽、更加生动。

而“宝鸭”在诗词中更多被用来指鸭形的香炉。比如,这首朱淑真的《春宵》就这样写到:

梦回酒醒春愁怯,宝鸭烟销香未歇。

薄衾无奈五更寒,杜鹃叫落西楼月。

梦回酒醒春愁怯,宝鸭烟销香未歇

“梦回酒醒春愁怯,宝鸭烟销香未歇”,我睡到半夜,梦醒了,酒也醒了,却犯了春愁,鸭形的香炉里的熏香已经烟销了,但还有余香缭绕。

而在唐代诗人徐彦伯的《春闺》中,又是这样的:

戍客戍清波,幽闺幽思多。

暗梁闻语燕,夜烛见飞蛾。

宝鸭藏脂粉,金屏缀绮罗。

“宝鸭藏脂粉,金屏缀绮罗”,这里的“宝鸭”,当然是一个装脂粉的鸭形脂粉盒子。鸭形的脂粉盒子装满了脂粉,而金色的屏风上点缀了绮罗。这是一个典型的闺房摆设,可惜只有女主人空守闺房,浪费了这大好的春光!

7. 金凤阙、玉龙墀

小山词多以爱情为主线,但这首《鹧鸪天·清颍尊前酒满衣》,是少见的描写友情,以及祝福朋友科举成功的小令。正因为是祝福朋友科举成功,所以也就引出来了“金凤阙、玉龙墀”:

清颍尊前酒满衣。十年风月旧相知。

凭谁细话当时事,肠断山长水远诗。

金凤阙,玉龙墀。看君来换锦袍时。

姮娥已有殷勤约,留著蟾宫第一枝。

金凤阙,玉龙墀。看君来换锦袍时

上阕是叙述友谊,就不多说了。下阙开始是,“金凤阙,玉龙墀。看君来换锦袍时”,“金凤阙”,凤阙,原为汉宫阙名,后泛指宫殿、朝廷。“玉龙墀”,墀音(chí),宫廷台阶。用代朝廷。

到时候,我要到朝廷去,到那些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当你金榜题名后,看你穿上皇帝钦赐的锦袍官服。

“姮娥已有殷勤约,留著蟾宫第一枝”,古人称科举高中为“蟾宫折桂”。老天已经在嫦娥那里殷勤约定,为你留下了那蟾宫的第一枝金桂,祝福你“蟾宫折桂”。

清代诗僧今无在《人日与诸子登观星台·其二》中写道:

新岁登临望,亭亭欲近天。

帝城金凤阙,春气碧山烟。

旷野连三晋,黄云出九边。

客心消未得,怀抱只凄然。

帝城金凤阙,春气碧山烟

“帝城金凤阙,春气碧山烟”,我们看到了帝城里,金碧辉煌的皇宫大殿,又看到了碧绿的山峰,笼罩着春天里的烟霞。这是很明显的帝都里才有的大气宫殿,还有正月里春天气息。

8. 浮槎

“槎”,用竹木编成的筏子。而“浮槎”,则是指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经常用在银河间摆渡。比如,这首李清照的《行香子·草际鸣蛩》: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以云当阶,以月作地,重重门户锁天宫。“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牛郎织女纵然有木筏来去,终是不相逢。

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题画松四首·其二》中的“浮槎”也是这个意思:

石上枯株老伏苓,尚馀孤干倚青冥。

若为借向天河里,夜夜浮槎载客星。

诗人盛赞这颗老松有仙气,“若为借向天河里,夜夜浮槎载客星”,“客星”,天上的星星。如果把它借给天上的银河,那么它可以作为一个“浮槎”,可以每夜都满载客星而行。

而“槎”还可以表达隐居的意思。比如这首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海上作》:

仲尼既云殁,余亦浮于海。

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

为问乘槎人,沧洲复谁在。

为问乘槎人,沧洲复谁在

“为问乘槎人,沧洲复谁在”,我想问一问乘槎的归隐人,在隐居的滨水之地,还有谁在那里隐居。使用“乘槎”作为隐居工具,起源于孔子,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如果我的学问理想抱负不能实现,那么我就乘桴到海上去隐居。后来,“乘桴”就慢慢演化乘“乘槎”。

9. 搔头、步摇

“搔头”,其实是簪的一种别称。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曾盛宠李夫人,后者经常在头上佩戴一些华贵的玉簪。有一次,汉武帝便将李夫人头上的玉簪取下,然后拿来搔头。自此以后,玉簪便有了"玉搔头"的称呼。如果在发钗上点缀一个可以活动的花枝,并在花枝上垂以珠玉等饰物,这就成了另一种首饰,名为“步摇”,因为插着这种首饰,走起路来,随着步履的颤动,钗上的珠玉会自然的摇曳。《释名·释首饰》中说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曳”,“步摇”的美,可见一斑。诗词中,关于“搔头”和“步摇”的意象特别多,也特别美。明代女诗人张红桥在《子羽金陵寄红桥诗·春衫初试淡红绡》中写道:

春衫初试淡红绡,宝凤搔头玉步摇。

长记看灯三五夜,七香车子度红桥。

春衫初试淡红绡,宝凤搔头玉步摇

“春衫初试淡红绡,宝凤搔头玉步摇”,那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之夜,我那年第一次穿上有着淡红色绸子的春衫,头上带着宝凤搔头和碧玉玉步摇,真的是窈窕淑女啊!

“长记看灯三五夜,七香车子度红桥”,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个正月十五看花灯的夜晚,我乘着七种香味的香车,渡过了挂满红色灯笼的拱桥。

清代诗人陈言在《绝句》中写道:

宝凤搔头玉步摇,艳妆空似海棠娇。

春情一种无聊赖,重到桃花第四桥。

宝凤搔头玉步摇,艳妆空似海棠娇

这首诗则展现的是一位思妇悲哀的心情,所谓“女为悦己者容”,思妇用心打扮好自己,艳妆就像海棠一样娇艳,但也是空娇艳,没有心上人的欣赏,最后,“春情一种无聊赖”。

10. 孟婆合皂

“孟婆”其实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人物,她有著名的“孟婆汤”,据说喝了就能让人忘记前世的恩恩怨怨。但在宋朝及以前,“孟婆”却不是这样一个形象,而是有名的风神,且是从海上吹来的东风狂风。而“合皂”,则是江西名山,为道教胜地,山色苍翠墨绿,故成为皂,宋朝有大批的道士在此修道,想必有仙则灵。宋末著名词人蒋捷在《解佩令·春晴也好》中写道:

春晴也好。春阴也好。

著些儿、春雨越好。

春雨如丝,绣出花枝红袅。

怎禁他、孟婆合皂。

梅花风小。杏花风小。

海棠风、蓦地寒峭。

岁岁春光,被二十四风吹老。

楝花风、尔且慢到。

怎禁他、孟婆合皂。梅花风小。杏花风小

“春雨如丝,绣出花枝红袅”,一夜春雨,密密如丝,像绣花针一样,为绣出花枝的灵气,让那花朵更加袅袅婷婷,精神百倍。

只可惜,“怎禁他、孟婆合皂”,这么好的细雨绣出的春花,被前往合皂山的孟婆,一阵狂风路过,顿时绿肥红瘦,落红遍地。

总之,“孟婆合皂”,就是孟婆显灵的意思。清末词人周岸登在《梦横塘 ·辛未惊蛰,金陵书感》中写道:

断云心远,丝雨梦轻,

晚来飞电虚掣。

殿角春雷,合皂出、憎寒羞热。

严鼓欺花,冷烟笼水,坏陵弹雪。

认零金剩粉,乍澹翻浪,

人天恨、空悲切。

都言雁足无凭,甚烹鱼溉釜,

也误珰札。

嫩约钿车,难领略、郊游风物。

更谁与、调莺剪燕,

染柳熏桃斗春色。

漫动愁吟,背人含泪,捻丁香千结。

殿角春雷,合皂出、憎寒羞热

“殿角春雷,合皂出、憎寒羞热”,大殿角上一声春雷响,顿时东君显灵了,温和湿润的春天来了。

总之,“合皂”是一个很有意思,但又相对孤僻的一个古词语,需要用心理解。

0 阅读:0

快乐鉴骚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