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首带“一”字成语的诗词,醉美了我们,醉美了整个中国文学史

快乐鉴骚词 2024-03-25 08:48:22

个人很喜欢带“一”字成语,比如,“一衣带水”、“回眸一笑”、“一刻千金”、“一片冰心”等等。这些“一”字成语都特别美,还有好多都是自来诗词,比如,“回眸一笑”来自于大诗人白居易名篇《长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简直是太美不要;“一刻千金”来自于大文豪苏轼的“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想想就很美;而“一片冰心”则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简直是晶莹剔透极了!

除了这些常见的“一”字成语,还有很多“一”字成语,不那么常见,但是在诗词里特别显眼,就像“画龙点睛”一样,美丽了整首诗,进而美丽了整个文学世界。

1. 一室容膝,一几凝尘

讲究艰苦奋斗,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很早就读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短短几句,就把一位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为座右铭的长者形象展示在我们面前。而这首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赵平甫幽居八操·其二·我娱斋操》,其优美,不亚于《陋室铭》:

一室容膝,纳万壑而有馀。

一几凝尘,载千古而不重。

暮四朝三,吾不复梦。

一室容膝,纳万壑而有馀

“一室容膝,纳万壑而有馀”,虽然一间小室,只容得下一个人的双膝,但只要他胸有沟壑,那这间小室就能容得下千山万壑,而绰绰有余。

“一几凝尘,载千古而不重”,这间小室,有一张茶几,茶几上已经凝聚了灰尘,但放满了古籍,小小一张茶几,能载千古历史而不觉得沉重。

“暮四朝三,吾不复梦”,“吾不复梦”,出自《论语》,“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指的是做学问没有成果。做学问,就要板凳坐十年冷,暮四朝三,是做出来学问来的。

很喜欢这两句诗,“一室容膝,纳万壑而有馀”,胸有沟壑的人,即使条件再简陋,也能做出不世伟业。比如,毛主席在延安的窑洞,一样能指挥千军万马,解放全中国。“一几凝尘,载千古而不重”,一个桌几,不在于它是否华丽,而在于它放置的书籍,而在于使用它的人。

2. 一轮明月,两袖清风

个人以为,人生最为惬意的事情是,一良辰美景,携三五好友,指点江山。清代诗人奕绘的这首《醉蓬莱》,描写的就是这种惬意,只是流光易逝,后来的我们,只剩下追忆,但记忆的美好,文字的美好,却是永恒:

正一轮明月,两袖清风,画栏同倚。

天上三星,照夜凉词丽。

锦瑟高张,金樽共酌,作风流高会。

对酒当歌,看花秉烛,谁知吾意。

老境侵寻,诗情豁落,忽忽流光,去如流水。

屈指而今,几美人高士。

醉把花枝,狂挥兔颖,任墨痕翻袂。

莫负良辰,明朝月出,约重来是。

正一轮明月,两袖清风,画栏同倚

“正一轮明月,两袖清风,画栏同倚”,想当时,天上正悬着一轮明月,地上的人儿,都是两袖盈满了清风,大家都一同倚靠在画栏上。

“天上三星,照夜凉词丽”,天上三两个星星,在深夜里特别明亮,清凉的夜里,美丽的诗词。

“锦瑟高张,金樽共酌,作风流高会”,回到室内,是挑动锦瑟,歌舞高涨,大家共举金樽,好一场风流聚会。

“对酒当歌,看花秉烛,谁知吾意”,然后,是对酒当歌,秉烛赏花,谁又能不懂彼此的情意呢?

这首词,后面聚会的华丽,我都不曾记得半句,但只记得,“正一轮明月,两袖清风,画栏同倚”,年轻的我们,谁又没有过呢?

3. 一襟愁

人生在世,又有谁逃得过忧愁?只是,能把愁写得这么美的,还要看宋代词人周紫芝。他在《菩萨蛮·其二》,搞得我们都忍不住想去经历一下这么优美的忧愁,这估计只能在宋词中看到:

风头不定云来去。天教月到湖心住。

遥夜一襟愁。水风浑似秋。

藕花迎露笑。暗水飞萤照。

渔笛莫频吹。客愁人不知。

遥夜一襟愁。水风浑似秋

“风头不定云来去。天教月到湖心住”,这清风不定,水波不兴,而云也来来去去,就像人儿一颗杂乱无章的心;老天教明月住到了湖心中央,天上一轮明月,水中一面铜镜,美极了!

“遥夜一襟愁。水风浑似秋”,在这飘摇的午夜里,人儿身上有着一衣襟的忧愁;而这里的风水,就像秋天的风水一样,让人产生秋愁。

“藕花迎露笑。暗水飞萤照”,荷花带着露水而开放,但人的心情却不能绽放,暗暗的水面上,萤火虫飞来飞去,人心也飞来飞去,漂浮不定。

“渔笛莫频吹。客愁人不知”,渔笛啊,莫要频频地吹奏晚唱,你不知道我心底的忧愁吗?

一句,“遥夜一襟愁。水风浑似秋”,午夜水遥遥,客人也是一襟愁绪遥遥。这夏天的风水,怎么像秋天一样,让人产生了无尽的忧愁!

4. 一犁春雨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因此,诗词也带了很浓厚的农业社会印记。诗词是美的,因而一切进入了诗词中的农业社会现象也就变美了。比如,“筛月”,一句,“月筛花影碎”,你就说美不美?而这首元代词人许有壬的《忆秦娥》,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一犁春雨”:

山花舞。岩姿能笑禽能语。

禽能语。百年心事,一犁春雨。

神仙护短多官府。老夫只解为农圃。

为农圃。乾坤休问,几番今古。

百年心事,一犁春雨

“山花舞。岩姿能笑禽能语”,山花像美女一样热舞,而岩石的姿态,像是在浅笑嫣然,飞禽也能叽叽喳喳的说话。

“百年心事,一犁春雨”,人生不过百年,而自己的志向却是在农村,喜欢看那淅淅沥沥的春雨,一位老农,正在雨下犁田,那田里的春雨,都有一犁深了。

只有热爱大自然的人,才能写得出“山花舞。岩姿能笑禽能语。禽能语”这样高度拟人化的风景。

只有热爱农村的人,才能写得出那句,“百年心事,一犁春雨”,老杜也只能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而词人一生的志向,都在“一犁春雨”,这“一犁春雨”,是他心中最美的画卷!

5. 一犁春雨,一篙春水

如果说,“一犁春雨”,代表的是最美的农业画卷;那么,“一篙春水”代表的就是渔业和乡村旅游业的最美画卷。喜欢“一犁春雨”的人,肯定也喜欢“一篙春水”,金代词人蔡松年在《眼儿媚·丙辰晚春即事》中写道:

梨雪东城又回春。风物属闲身。

不堪禁酒,百重堆按,满马京尘。

眼青独拄西山笏,本是个中人。

一犁春雨,一篙春水,自乐天真。

一犁春雨,一篙春水,自乐天真

中国古代有很多半官半隐的人,这不奇怪,隐居是要有经济条件的,而半官就是为了赚取半隐的资本。唐代大诗人王维就是典型的半官半隐。

“梨雪东城又回春。风物属闲身”,听说东城的梨花又像雪一样白了,春天又回到了东城。只可惜,这美景风物,只属于闲人散身,我也好久没去过了。

“不堪禁酒,百重堆按,满马京尘”,实在忍受不了在官府犁禁酒,也忍受不了那百斤重的案牍,我那骏马,身上也落满了京城的灰尘。

“眼青独拄西山笏,本是个中人”,“眼青”,表示重视或喜爱,如,青眼相待。“拄西山笏”,形容在官而有闲情雅兴。我很喜欢为官而又闲情雅兴,可以游山玩水。因为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乐此不疲。

“一犁春雨,一篙春水,自乐天真”,我喜欢体验农村生活,喜欢感受“一犁春雨”的快乐;我也喜欢游荡江湖,喜欢“一篙春水”的惊喜。那让我恢复了自己的天真,让我自得其乐。

这“一犁春雨,一篙春水”,古代没有文人不喜欢的,其实,我们也很喜欢!

6. 一蓑烟雨

喜欢苏东坡的人,没有人不会朗诵出这句经典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每当人们吟诵起“一蓑烟雨任平生”,都感觉自己跟大苏一样潇洒,一样洒脱,这就是“一蓑烟雨”的魅力。宋代词人张元干也喜欢“一蓑烟雨”,他在《添声杨柳枝·席上次韵曾颖士》中写道:

深院今宵枕簟凉。烛花光。

更筹何事促行觞。恼刚肠。

老去一蓑烟雨里,钓沧浪。

看君鸣凤向朝阳。且腰黄。

老去一蓑烟雨里,钓沧浪

“深院今宵枕簟凉。烛花光”,今夜,我们坐在深院里,枕席都一片清凉,而烛光盈空,让人思绪万千。

“更筹何事促行觞。恼刚肠”,可你为什么要催促我们喝酒呢?这让我一个直男不禁恼怒了。

“老去一蓑烟雨里,钓沧浪”,我老了,只喜欢穿一身蓑衣,漂泊在烟雨里,在沧浪上钓钓鱼,喝喝酒。

“看君鸣凤向朝阳。且腰黄”,“鸣凤朝阳”,比喻贤臣遇明君时的场景。“腰黄”,意思是犹腰金,谓身居显要。我在一旁看着你一路官场得意,贤臣遇明君,最后身居显要位置,我为你而欢呼。

一句,“老去一蓑烟雨里,钓沧浪”,是中国古代很多文人的终极幻想!

7.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

中国历朝历代,描写隐居生活的诗词,比比皆是。但大诗人陆游的这首《鹊桥仙·一竿风月》,毫无疑问是其中的佼佼者。通常写隐居生活,是截取其中的一个片段描写,但陆游的这首词,却描写的是一个隐者的全景。全词如下: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第一句,“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很值得琢磨。所谓“风月”,指的是“风花雪月”,指的是人间的美好。所谓“烟雨”,指的是人间的艰难困苦,大文豪苏东坡就有,“一蓑烟雨任平生”之句。

所以,“一竿风月”,以鱼竿上的风景,象征了人世间的“风月”;而“一蓑烟雨”,是以蓑衣上的风雨,来象征人世间的“艰难困苦”;这是典型的象征手法。

但细细琢磨起来,“一竿风月”,感觉又像是指具体的风和月,“一蓑烟雨”又像是指具体的烟和雨,好像又是实指。有这样的感觉的根本原因,在于“风月”和“烟雨”这两个词的传统文化内涵太深、太广,怎么理解都可以。

总之,无论你怎么理解,这句,“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总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8. 一船明月,一帆风

中国文人,一向有“胸怀天下”、“天下大同”的气魄。在盛世大唐,中国人从来不歧视任何人,哪怕你来自一个蕞尔小岛,跟今天发达国家对外国留学生的歧视,不可同日而语。唐代大才子韦庄的这首《送日本国僧敬龙归》,虽然到了唐末,也带了圣堂气象: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一船明月一帆风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扶桑”,东方极远处或太阳出来的地方,后指日本。日本国已经是在渺茫的大海之中,而你家又在日本国的东部,更东的地方。这次回去,路途遥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这么遥远的路途,谁将和你一起回去呢?是一船的明月光,是一帆顺风。

一句,“一船明月一帆风”,船行大海,这一船的明月光,让人想想就觉得太美;这“一帆风”,让人畅快无比。

同时,这“一船明月一帆风”,更是祝友人一帆风顺,一路平安!

9. 一笛风

个人觉得,晚唐诗人杜牧,是中国唯美诗作的启蒙者。后世很多诗人、词人,都深受他的影响。而这首《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是他个人唯美诗作的代表,非常值得学习: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敬亭山像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风,展开在宣城的近旁,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合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深秋时节的密雨,像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

一句,“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影响了后世多少词人。大晏的名句,“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是不是深受它的影响?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有没有它的影子?

10. 一怀愁绪

大诗人陆游与表妹唐琬的凄美爱爱情,一向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跟这个凄美爱情一起为人们所传颂的,还有这首《钗头凤》,这首词,充满了一个男人无尽的怅悔,无尽的哀怨,值得我们后人所警醒:

红酥手。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蛟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东风恶。欢情薄”,东风吹绿了大地,就犹如父母给孩子带来了整个世界一样。但诗人在这里却说,“东风恶”,当然是隐约说母亲的意思。由于母亲的原因,自己和前妻的欢乐爱情就薄得像一张纸一样。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自从离别以后,我总是充满了一胸怀的愁绪,再加上几年的漂泊流浪。我认识到我错了,一切都错了,一切都是我的错。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往日的海誓山盟,犹在耳边,但两人已经分手了,就算是写成了锦书,也没有一个可以托付的使者。莫要想了,莫要写了,莫要寄了,一切都结束了。

一句,“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一句,“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这是一个男人多么痛的领悟啊!

11. 一枕清风,半帘残月

个人以为,人的思绪万千,但幽思是最难形容的。宋代词人晁端礼的这首《醉蓬莱·其三》,是描写幽思中的精品:

乍酒醒孤馆,梦断幽窗,嫩凉天气。

潇洒情怀,想乡关迢递。

一枕清风,半帘残月,是闷人滋味。

南浦离多,东阳带缓,新来憔悴。

因念当时,乱花深径,画楫环溪,屡陪欢醉。

踪迹飘流,顿相望千里。

水远山高,雁沈鱼阻,奈信音难寄。

吟社阑珊,酒徒零落,重寻无计。

一枕清风,半帘残月,是闷人滋味

“乍酒醒孤馆,梦断幽窗,嫩凉天气”,在孤独的旅馆中,我突然从醉酒中醒来,窗外一片幽静,幽梦中断,嫩凉天气凉如水。

“一枕清风,半帘残月,是闷人滋味”,我还没有起床,枕着一枕清风,看着半个帘子的残月,是一种郁闷的滋味。

“南浦离多,东阳带缓,新来憔悴”,“带缓”,即“带宽”,形容人消瘦。想当年,我们从南浦分别,我寄居在东阳,衣带渐宽人消瘦,特别是近来我更加憔悴了。

这种幽思,充满了整首词,带着乡思的特点。而宋代词人朱敦儒的《诉衷情令·其一》,又是另一种形式的幽思:

青垂柳线水平池。

芳径燕初飞。

日长事少人静,山茧换单衣。

箫鼓远,篆香迟。

卷帘低。

半床花影,一枕松风,午醉醒时。

半床花影,一枕松风,午醉醒时

“半床花影,一枕松风,午醉醒时”,当我从中午酒醉中醒来时,看到半床都笼罩在花影中,头枕着一枕的松风,顿时感到一阵的惬意。古人用“松树”代表高洁,“松风”也如此,代表了隐士。

12. 一剑霜寒

谁又能想到,武侠世界的豪气云天,武侠世界的大气,都来自于一位唐代的僧人。唐人的豪气纵天,就算是一位僧人也不例外。这首唐代诗僧贯休的《献钱尚父》,告诉我们,什么是武侠世界的场面:

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

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武侠的世界,从来都是一掷千金,从不做守财奴,因为守财就意味着不自由;武侠的世界,也从来没有退路,当龙飞凤舞之势起来以后,就只能一直向前。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满堂的花香熏醉了无数宾客,一把利剑横扫两浙十四州。

“一剑霜寒十四州”,这气势,就是算金庸《天龙八部》里萧峰的“七贤庄大战”在它面前也是大巫见小巫。而“满堂花醉三千客”,很明显是一位儒雅的剑客。《雪中悍刀行》中的“桃花剑神”提一根桃花枝,明显是受了这首诗的影响。

“一剑霜寒”可能是描写武侠剑气的最高境界!

0 阅读:4

快乐鉴骚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