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或许就是佛学中所说的“空有不二”

青云塾点墨人 2024-07-09 19:53:24

在慧能法嗣中,要数南岳怀让、青原行思、菏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五位最为有名,他们被称为慧能座下的“五大金刚”,都有独化一方的本事。

南阳慧忠(675~775)是其中比较独特的一位,虽然他没有开宗立派,也不曾著书立说,却受唐朝三代皇帝(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礼遇,贵为帝王之师,为慧能的南禅在北方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

公元675年,慧忠出生于越州诸暨县(今浙江诸暨市),俗姓冉。据《祖堂集》中记录,慧忠在十六岁以前都不曾开口说话。也未出过远门,甚至连自家门前的那座小桥都不曾跨过去。

直到十六岁的一天,一位禅师来到慧忠的家乡。慧忠却出人意料的主动跨过了家门前的小桥去和禅师攀谈了起来。

慧忠对禅师说道:“我想出家为僧,有度化世人的宏愿,请师父慈悲为怀,收我为弟子。” 

禅师说:“在我宗门之中,像银轮王嫡子、金轮王孙子等那样的大能人,方能继承宗风、度化世人。你一个乡村里出生、牛背上长大的乡下人,如何能担此大任呢?出家度人这个事情,你就不用考虑了。”

听了禅师的回答,慧忠不服气,于是争辩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怎么能用这些歪理来阻碍我的善心?恳请师父收下我吧!”

禅师见慧忠有如此的见解、坚定稳固的信仰,知道此乃大才,于是对慧忠说道:“不是我不肯收你为徒,而是我这次出游,是为了去朝拜天台山,所以不能带着你。” 

慧忠见禅师的话有些松动,于是就问道:“那我到哪里去拜师呢?请师父指点明路。”

禅师问慧忠:“你可听说过曹溪?”

慧忠连家门口都没有出去过,当然没有听说过曹溪了,于是回答禅师:“没有听说过,那是个什么地方?”

禅师说:“在韶州曹溪宝林寺,有一位慧能大师,他可是当今禅门大德。他那里聚集的学僧就达六百人之多,你去他那儿出家,肯定会有所收获的。我还要去天台山,你就自行去找他吧。”

有了禅师的指点,慧忠兴奋不已。于是便悄悄地回家收拾好行囊,瞒着家人就独自走上了求法之路。他三步并作两步,日夜兼程的赶往曹溪。

当慧忠不远千里的赶到曹溪时,慧能正在法堂上给众弟子说法。慧忠求法心切,也顾不上什么礼节,上前就向慧能顶礼拜倒。

慧能见他恭恭敬敬的跪在堂下,就问道:“你来自哪里?”

慧忠没有说实话:“就近。”

慧能继续问他:“你的生缘在哪里呢?”

慧忠回答:“自得五阴后就忘却了。”

第一问,问的是今生;第二问,问的是前世。对于任何学僧,禅师们第一个问题总是在谈“生缘”。即使他明明知道你来自哪里,还是要问这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往往还是明知故问。

其实学僧的籍贯禅师根本不感兴趣,和他的教学也没有多大关系。他的目的是要对方从这个问题反观“我来自何处,将要去向哪里”,那个人生的终极问题。

而慧忠的回答也很有意思,对于第一问的回答是“就近”,仿佛在说:来自哪里都可以,这是无关紧要的问题。

对于第二问的回答是“自得五阴后忘却也”,仿佛在说:管它什么前世今生,我关心的就是现在,要想解脱的就是当下之身体,过去与未来不值得费心、挂怀。

“五阴”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构成人体的全部要素。

关注当下,这正是禅宗自始至终在谈的问题,或者说禅法就仅此而已。慧能对于慧忠的回答还是比较满意的,所以向慧忠招了招手,说道:“你过来。”

慧忠上前,站到慧能身边,慧能说道:“现在给我说实话,你是哪里人?”

慧忠回答:“越州诸暨县人。”

慧能继续问道:“你这么远跑到我这里来干嘛?”

慧忠说:“一则明师难遇,正法难闻,特来礼觐祖师。二则希望祖师垂怜,收我为徒。”

慧忠把自己的目的说得清楚了,就是:拜师求法。

慧能说:“我劝你还是莫要出家为僧的好。”

“为什么这样说?”慧忠很诧异。

慧能说:“你若不出家为僧的话,本可以做六十年的太平天子。”

慧忠说:“别说六十年,就是做百年太平盛世的天子我也不稀罕,只希望祖师能收下我这个弟子,请祖师成全。”

慧能见慧忠求法的意志坚定,便同意收他为徒,于是摸顶授记道:“你若出家,天下独立佛。”

就这样,慧忠跟随慧能参习禅法,在十多年之后,获其心印,尽得慧能禅法。于是离开曹溪后四处游方,先后到了五岭、罗浮、四明、天目等诸山游学。  

经过多年的游历,慧忠觉得河南南阳淅川县白崖山党子谷的香严寺是个好去处。于是,慧忠便在香严寺定居了下来。 

慧忠秉承慧能禅法的一贯禅风,善于随机施教,能根据学人的具体情况加以引导,所以前来找他参学的人络绎不绝,得法者也众多。在几十年间,香严寺在禅宗江湖中的名声越来越盛。

唐朝的皇帝,从唐高宗开始,大都是信奉佛教的。此时正是开元盛世,唐玄宗也醉心于佛法。听到香严寺及慧忠的事情后也非常感兴趣,于是在开元八年(720)唐玄宗下诏把慧忠请到了京城。

后来,由于南阳龙兴寺住持神会被抽调到洛阳后,住持之位空缺,唐玄宗就敕封慧忠为龙兴寺住持。前有神会,后有慧忠,把南阳龙兴寺作为弘扬南禅的阵地,让慧能顿教在北方站稳了脚跟。 

慧忠在南阳龙兴寺弘法三十多年,这也是他法号“南阳慧忠”的由来。

到了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大片山河沦陷,连洛阳、长安都落入安禄山之手,南阳龙兴寺也幸免于难。

为躲避战火,慧忠又回到了淅川县白崖山党子谷的香严寺,暂时隐居起来。

唐上元二年(761),安史之乱基本得到平息。唐肃宗下诏,来到香严寺,把慧忠请到了首都长安,并且接受了慧忠所授的菩萨戒,慧忠便成为了唐肃宗的国师。

唐肃宗把慧忠留在身边就是好方便自己随时请教佛法。一天,唐肃宗把慧忠叫了过来,慧忠刚好落座,唐肃宗就:“国师在曹溪所得何法?”

慧忠说:“陛下看见空中那片云了吗?”

唐肃宗抬头望了望天空,说道:“看见了。”

慧忠继续问:“那请陛下说说,这片云是用钉子钉在天空中的,还是悬挂在天上的?”

唐肃宗被这一问,不知如何回答。

慧忠只用了一个问题,就向唐肃宗展示了何为佛法!

曹溪禅法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无论是什么,只要是表达出来的都是慧忠的见解与认知,是他对曹溪禅法的理解,也可以说是曹溪禅法在他心中呈现的像。

因此,慧忠只能“以景喻理”,用现实展现给唐肃宗,让他自己去体悟,能得到什么,都是他自己的机缘,而不是别人咀嚼过后的残渣。

你看天空中的云,是如何存在于此的呢?不管如何解答,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在看待这个问题。面对白云,由此而生的种种,都是内心想法、认知的投影。

人的一切认知都是暂时的、相对的正确,如果要想得到一个完美的答案,那就只有一个:你看,就在那里。

当下现象就是无可挑剔的答案,除此以外的“绞尽脑汁”得到的仅仅是个人认知。所以,专研学问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修习禅法则无需费力,只需要关注当下、把觉知拉回现实就足够了。

假如一定要搞清楚“如何是”、“为什么”,这就不是佛法了,而是做学问。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自己的“道”,但这个“道”并不等同人类的认知,这是两个事情。存在即合理,这是“有”的一面;“道”不可言说,这是“空”的一面。所以老子才说“道可道非常道”。

并不是说在现象之外独立存在着一个原理可以求、可以得,把本质与现象一分为二来看待,那是科学、知识。但无论什么学问、科学都不是绝对的真理,都是在一定时空中的相对正确。

因此佛法、禅法不去钻研任何学问,因为佛家的认识论就是“不可知论”。不是不承认存在有自己的本质或原因,而是说这个本质、原因不可得。一旦要去描述所得,就成了相对的个人认知了。

慧忠问:陛下看见天空中的云了吗?其实就是在向唐肃宗展示,你看见的这个现象就是本质,如果要脱离当下现象去另外找一个本质、原因,则仅仅是你心中的想法而已,你看你现在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了吧!

同样,你问我“什么是曹溪佛法”,就像我问你“云是钉在空中还是挂在空中一样”,存在但不可言说,一说即不中。只要我给你说什么是曹溪禅法,那就是我的个人体验了,怎么能算是本质、真相呢?

所以,真相我无法给你说,只能你自己看、自己悟。

人们没有体悟佛法其实就源于对本质、原理的执着,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标准答案或原理,虽然这本身没有错。

不否定这个原理的存在,但如果把自己的有限认知当成那个标准答案则又言过其实了,这正式一切烦恼的根源所在。

人们总会认为自己的认知是正确的,除非有新的发现来否定它。伽利略肯定以为他是正确的、牛顿也如此、爱因斯坦也不会怀疑自己的相对论有什么问题。

而事实上,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来看,每一个人都是渺小的、每一次发现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真理,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等等都是既正确又不完善的相对真理。

就像“瞎子摸象”一样,每个人说的虽然不完全正确,但谁也没说错啊!所以每一次科学发现都不是绝对真理,却能给人类的进步带来价值。因为这些发现就来源于当下这一现实,不是凭空得来的。

但要把这个原理反推到一切,那就又不对了。好比说:一个成功人士讲,我就是这样成功的,就是这样挣到第一桶金的。

没有人会怀疑他所说的,因为他成功了,他所说来源于真实存在。但是,他所说的仅仅是自己的事后总结、有限认知而已,不是成功的全貌,要把这有限的东西普遍推广到一切,则不再适用。成功是不可以复制的,就在于言说不是真理、不是全部。

所以如果执于成功者的“秘诀”就是最终答案,是普遍适合的真理,人们又会一次次被现实打脸。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其缘由的,同时,这个缘由又是不可被完全认知的。那就不要去管这个缘由,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事物之上就够了。这或许就是禅法的意义所在。

其实,在慧忠的问话中还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天空为何是“空”,正因为白云的存在。假如天空中无一物,如何又知道它的广大无垠呢?空,还需要有的衬托。

这也在彰显“空有不二”、“有无相生”的道理,其实还是在说现象与本质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的关系。

关于慧忠的禅宗故事有很多,下一篇再来详细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

禅宗人物志:南阳慧忠(一)国师出山

未完待续......



4 阅读:166
评论列表
  • 2024-08-18 10:47

    真法无法说无法得,是名悟!而悟呢?悟无生,即清净自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

  • 2024-10-19 11:05

    佛道同理,三界导师谁能当,哈也不是的玩艺

  • 2024-08-13 20:40

    阿弥陀佛[祈祷]

青云塾点墨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