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拖延症好像很流行、很时髦。
很多人都判断自己有拖延症,一方面觉得很困扰,一方面又觉得很洋气。
拖延其实是一种心理学的状态,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病。
如果你真的去翻一些精神疾病类的书,去看精神病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你是找不到符合临床诊断的叫做拖延的这么一个疾病的。
我们可以给拖延换个说法,比如我们可以说拖延是一种习惯,或者是一种推辞。
所有的拖延都是一种推辞,但并不是所有的推辞都能叫做拖延。只有当一项推迟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才能被称为是拖延。
第一个是结果是有害的;第二个它是本来可以避免的。
比如说你本来有一年的时间来准备毕业论文,却偏偏一拖再拖,直到答辩前三周还没有动笔。最后面因为论文不过,你被延期毕业。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拖延。
首先你本来有时间做,却没有做。
其次呢,这个结果已经对你造成了危害,这就是真拖延。
我们换个例子看看是不是真拖延。
假设,我希望在业余时间写作,年底前出自己的第一本书。
但是,我每天完成咨询工作都很忙,周末也要拿出不少时间陪家人,所以创作的进度一再推迟。一想到写作这个事儿,我就很自责,觉得自己很拖延。
那么这种情况下面我到底有没有拖延呢?
有几种可能:
1,我可能要看看工作和写作到底哪个更加重要。
假如工作确实更重要,而且占用的时间精力是无法缩减的。
那么,推迟创作计划虽然很有害,但是这个推迟是无可避免的,因为我本来就干不了那么多活儿。
这不能叫拖延,得叫推迟。
2,我重新盘点了一遍计划,发现根本就没有必要赶在工作最忙的这几个月开始写作计划。
我完全可以推迟,过了高峰期,这样每个阶段专心做一件事,进度反而会更快。
这种情况下我发现推辞是可以避免,但是其实是无害的,这种就是一种积极的推辞。
3,假如我通过自我分析发现,从内心深处来说,我其实想写作就是一时冲动。
并没有真正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能力也不具备,所以我才拖。
而这个阶段呢,做好咨询工作也的确需要花我很多的时间。
那么,这种推迟是无可避免的,而且没有什么坏处,甚至是个好事儿。
我更加清晰的了解自己了,直接断舍离掉好了。
4,通过分析以后发现,写作对我很有意义,而且推辞的确会妨碍我的进度。
但是我仔细分析下来,我并不是时间不够,只是自己没有好好利用这些时间。
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无意义的事情上面。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开始动笔又动来动去。
这种本来可以避免,这种才是真正的是拖延。
讲到这儿,你可能理解了70%的你认为的拖延行为,其实都可能并不是真正的拖延。
只是没有深入的分析原因,没有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能力等。
很多人莫名其妙的就自封为拖延症,一说拖延症,好像整个人都不好了。
因为有拖延症,所以拖延,因为拖延,所以更加印证了自己的拖延症,恶性循环。
比如我,也不是所有事情都拖延,我只有在某一些环境下,某一些事情上,才会出现拖延现象。
那能说我这个人有问题吗?不能。
得区分问题和人,让问题或者现像,成为自己的启蒙老师,借助问题来看到问题的本质,看到问题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