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介绍
患者,女,70 岁,水样腹泻(每天10次以上)7个月余,无腹痛、呕吐、发热。开始在家对症用药,效果不佳。既往史:高血压。
入院时,生命体征正常,神志清醒,定向力良好。患者自诉腹胀,查体无腹膜炎征象。皮肤和口腔黏膜脱水体征。
实验室检查显示血红蛋白、炎症标志物(白细胞和 C 反应蛋白)和血清电解质正常。腹部 X 线显示肠管弥漫性轻度扩张(图)。开始静脉补液治疗。住院期间,患者每天继续出现多次腹泻。血清脂肪酶、肝酶、总蛋白和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便培养(耶尔森菌、沙门菌、志贺菌、弯曲杆菌、艰难梭菌、寄生虫)阴性。Widal-Wright 反应为阴性。乳糜泻筛查阴性。血液中粪便钙卫蛋白水平显着升高。腹部CT 证实存在结肠扩张,伴有轻微壁层充血(图)。
印象诊断为慢性结肠炎,开始使用美沙拉嗪联合乳酸酶和利福昔明进行经验性治疗,但临床症状仅有轻微改善。
进行了结肠镜检查,未发现任何肉眼可见异常(图);尽管如此,进行升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随机活检。
组织学检查显示结肠黏膜局部脱上皮,隐窝增生,固有层中度淋巴浆细胞浸润,升结肠和乙状结肠中嗜酸性成分延伸至黏膜肌层,上皮下胶原带中度增多。这一发现符合胶原性结肠炎。
胶原性结肠炎是显微镜下结肠炎的一种,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非血性水样泻,结肠镜下黏膜无明显异常,病理则成特殊改变。
治疗上,以布地奈德缓释胶囊(Entocir)代替美沙拉嗪进行口服类固醇治疗,每日9mg,持续 8周,患者逐渐康复。
病例图片
既往笔记
以血便为表现的新生儿嗜酸细胞直肠结肠炎
202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