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乡村教师说,他教龄都35年了,连评了4次副高都没有过,啥原因啊?
打开他的评审表,荣誉栏“4个3”,除了两个镇优秀教师外(他们单位镇综合荣誉也可填),其他全是空白。这种情况,评审怎么会通过呢?
到2024年,这位老师一级任职已有19年了。19年为什么只得了两个“镇优”呢?
老师解释说,他评聘一级时是2005年。那时,全校100多名教师,每年只有1个高级指标,2个一级指标。老师们能评聘上一级职称就很知足了,个人对荣誉不再要求了:
一方面,一级职称就很难评,高级没希望。所以评上一级后,对荣誉也就没欲望了。
另一方面,当时学校有一个“不成文规定”,评上一级后,“讲究荣誉让贤”——荣誉让给后面要评一级的教师,不好意思再‘争’。再说,就算‘争’到一两个荣誉,也评不上高级,赚到手里没用“白瞎”,还会遭人白眼与闲话。所以,有两年按考核,他本来能得个教学质量先进个人,但在他人劝说下,就主动放弃了。至于各种教学比赛,更不能与年轻人争啊!
哪曾想到后来还有基层高级这样的好政策?还有“直评直聘”这样的好事?当初,如果有这2个教学质量先进个人,或许第一次申报就成功了!
现在,人人都知道荣誉有用,学校发放也规范了,而自己年龄偏大,考核没优势了,各种比赛更是连学校门都冲不出,弄个荣誉太难了。
这位老说的很实在,在当时的农村学校,这种情况很普遍。很多教师评聘上一级就觉得是天花板了,就放弃了对荣誉的追求。现在政策来了,自己没有荣誉,只能望高级兴叹~
幸好,这位教师退休还有五六年呢,还有的是时间,还恰逢基层政策延期三年,至少还有3次基层副高机会,但愿这位老师好运,能争到荣誉——至少争到两个县级以上教学质量先进个人、优质课等之类含金量高荣誉,顺利晋上副高!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