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社科院专家李扬称,我国居民每赚100元都要拿15块来还贷,如果加上房贷,那么可能就超过50块了。
其实李扬教授的这个数据相对还是比较保守的,这个赚100块钱拿50块钱来还债务只是针对平均数据,如果只是针对80后90后,他们每赚100块钱很有可能拿八九十块钱以上来还债务,甚至有些人全部拿来偿还债务都不够。
根据有关调研数据统计,目前90后的人均负债已经超过13万, 80后的人均负债甚至有可能超过20万,这些负债主要体现在房贷,车贷,消费贷,信用卡透支等各种债务上面。
目前很多80后,90后都是月光族,甚至需要拆东墙补西墙来偿还债务,也正因为负债比较多,所以很多80后90后都没有过多的余额拿来消费,很多人都是寅吃卯粮。
但是目前80后,90后是整个社会的消费主力,如果80后90后消费水平跟不上,那整个社会的消费增速就会放缓,这也是为什么过去几年时间,我国消费增速整体一直呈下降趋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如何降低80后90后的负债,让他们有更多的钱去消费,把他们的消费潜力释放出来呢?
我觉得最核心的一个措施还是要控制房价,目前很多80后90后的负债主要体现在房贷上面,有部分家庭房贷占家庭收入的比重都达到50%以上,甚至更高。
如果没有过高的房贷压力,我相信这些家庭肯定很乐意拿出更多的收入出来消费,然而买房之后很多家庭就被困住了手脚,不敢大手大脚的消费。
因为很多人都担心未来一旦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比如收入下降了,可能影响房贷的偿还,进而影响自己的信用,所以很多家庭即便有一些余粮,也不敢轻易拿出来消费。
甚至有一些年轻家庭把房子买过来之后,都不敢过度的装修,甚至有些人直接住进毛坯,连高档一点的家具都不愿意买,这估计也是导致消费表现不佳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已经买房的80后、90后的这种经历,我们希望未来不要发生在其他人身上,所以建议各地方不要盲目再去刺激楼市了,一定要适当地控制房价,不能让房价像过去那样快速增长,房价短期的增长虽然能够带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拉动产业链上相关产业的发展。
但是片面的刺激楼市的发展,我认为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做法,这会破坏内需的良性循环。
片面刺激楼市的发展会导致房价持续高涨,在房价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大家的购房成本越来越高,购房成本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越来越高,结果导致很多家庭都被房贷困住手脚。
毕竟房贷不是消费贷,大多数家庭房贷的期限都是二三十年,这影响的时间是非常长的,如果未来二三十年之内,有大量的家庭被房贷限制而不敢消费,那整个社会的消费就很难拉动。
对我国来说,真正的想要保持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循环就必须靠内需来拉动,然而目前内需不振,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房价比较高。
所以我觉得对一个地方来说长痛不如短痛,虽然短期内控制楼市的发展步伐,可能会对地方的经济、财政收入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各地方会面临一个很痛苦的阵痛期,但如果这种阵痛期不去面对,未来会面临更大的痛苦。
毕竟对于我国来说,楼市终究会有饱和的一天,而且从目前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有很多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已经逐渐饱和了,但市场上仍然源源不断有更多的楼盘投入市场当中,所以未来楼市逐渐饱和,甚至供过于求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一旦未来楼市逐渐饱和了,房地产对经济拉动会逐渐减弱,毕竟房子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耐用品,一用就是几十年。
当大多数人已经买房之后,不可能花大量的钱去买更多的房产,尤其是未来房子越来越多,当房子失去投资价值的时候,单靠刚需人群是很难把楼市给拉动上去的。
如果未来楼市发展放缓,甚至萎缩了,而广大消费人群又被高额房贷捆住手脚,没有更多的钱去消费,那到时就会陷入投资也拉不动,消费也拉不动的两难局面。
所以长痛不如短痛,我觉得各地方与其有更多的政策和资金去鼓励楼市,还不如将这些政策以及资金用于促进内需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广大年轻人的收入水平。
在大家的收入水平持续增长,而房价增长比较缓慢的情况下,大家才有可能有更多的收入用来消费,只有大家的消费拉上去了,才能真正打造出一个良性内循环,这才是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最佳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