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等级的划分,就是不同品类的鄙视链?带你近距离真正了解白茶

小陈茶事 2025-03-07 15:12:3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和茶友聊天,五年多来,他很少有其他人一起喝茶的时候。

是特别享受独酌品鉴的悠然自得吗?对方说,不全是。

原来,他并不是不喜欢与人共饮,只是对于和其他人一起喝茶时的那种氛围,有些不适应。

大家聚在一起喝茶,话题总是自然而然地围绕着当下正在品尝的茶展开,评价交流一番。

但他并不喜欢这么做,每个人的口味和喜好各不相同,无意间说出的一席话,就有可能招来不满和争议。

难得参加一次线下聚会,几个熟人聚在一起喝茶,聊着聊着就提到喝茶的功力上。

有人说,能从茶汤里喝出产区和工艺的特点,就算是功力深厚。

也有人认为,能从苦涩的茶汤里品出回甘的存在,更是等级高的象征。

大家一言一语地讨论着,而他只是默默听着,不发表任何看法。

喝茶本来就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什么要相互比较,为自己排列段位呢?

对此只能说,大家各有自己的目标和出发点,只要不浪费手中好茶,一切各有各的道理。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茶圈里也总是喜欢给茶叶划分等级,相互比较一番。

白茶有没有等级,要如何划分?且听真相缓缓道来。

《2》

白毫银针是最高级的白茶?别把品类当等级!

对茶叶比较熟悉的人都知道,无论是什么茶类,芽茶永远是其中最受关注的那一行列。

红茶中的金骏眉、白茶中的白毫银针,只精选芽头为原料,产量稀少,但价格永远高于其他品类的叶茶。

何为品类?有些人经常喝茶,但不一定知道这个词的确切含义。

根据国标里的官方界定,如今的白茶,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四大品类。

听到这里,他们便恍然大悟:噢,原来就是等级啊!不过是换了个更高大上的说法。

在他们眼里,白毫银针是最高级的白茶,寿眉是廉价的低端茶,白牡丹则是经济之选。

这样的看法堪称大错特错,白茶虽然也讲等级,但和品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白毫银针排在最前,是因为采摘期最早,一段时间后便成长为白牡丹。

天气渐渐温暖起来,白茶的芽叶舒展开来,白牡丹就长成了寿眉。

芽叶形态的变化,让同一棵茶树上生长出的茶叶拥有了不同的品类身份,它们之间是相互平等的关系。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句,贡眉和寿眉的茶树品种各异,二者之间也不存在所谓的高低之分。

如今群体种茶树的种植面积有限,再加上多重客观原因,贡眉远不如寿眉常见,逐渐成为冷门而小众的存在。

寿眉生长时间长,一年采摘两回,在所有白茶里产量最高,因而价格更亲民。

总归来说,仅凭价格来判定等级高低,在茶叶这里,这套简单的逻辑可行不通。

《3》

弄清品类的真正含义后,接下来再看茶叶的等级。

说到这里,有些人对此嗤之以鼻:“玩那么多花样,还不是茶商为了榨取更多的利润,特意弄出的营销概念!”

很可惜,这一次又要让他们失望了。

白茶的等级可不是随口一说,在国标里也能找到相关规定。

所有的一切必须基于茶叶的外形和内质,经过严格评审,才能得出准确结论。

在品类相同的前提条件下,根据条索的紧实度、茶叶的完整度、香气的纯正度、滋味的醇厚度等一系列感官品质,依次划分出不同级别。

大家常说的牡丹王,其实更应该被正式地称为特级白牡丹,是白牡丹里等级最高的那一类。

由于采摘期紧邻着白毫银针,在外形和风味表现上,二者有着极高的相似度。

以沸水冲泡的茶汤,毫香浓郁、鲜爽感十足,只是牡丹王的芽头更秀美一些,紧贴芽头的小叶壳,也生长成为细嫩的叶片。

哪怕白毫银针和牡丹王的采摘时间只有一天之差,但由于品类发生改变,价格也会拉开一定的差距。

因此,茶友们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通常会将目光投向牡丹王,将其作为白毫银针的平替。

当然,等级低一些,也不一定代表茶叶的品质差。

来自福鼎高山的二级白牡丹,自然条件优越,吸收了充沛的养分,品质也是相当出色的。

相比之下,来自外地的一级白牡丹,由于内质积累不足,在香气滋味等方面的表现上,并不占优势。

品质有保障的高山茶,风味表现各有千秋,有了等级的区分,更方便大家根据自己的预算做出选择。

《4》

没有标明等级的白茶,属于口粮茶?

像是二级、三级白牡丹,或者是二级寿眉这些茶叶,虽说好茶各有魅力,但涉及到等级的差别,总归会有茶友介意。

毕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谁不想为自己准备更优质的享受呢?

在茶掌柜的眼里,这些等级稍低的茶叶,就成了需要特别关照的对象。

从这一角度出发,商家们在介绍白茶时,有时会选择避开等级的话题,只是以品类来统称。

正是因此,部分茶友便认为,如果是追求性价比的口粮茶,挑选时没必要在意等级。

只是为了日常一过茶瘾,闲暇解闷,茶汤能闻着香、喝着有味道就行。

每个人的喝茶习惯各有不同,圈内对口粮茶并没有一个严格的规定划分。

不过,无论买来是自己日常享用,还是用来在重要场合待客,买茶时总归要先看品质。

曾经就有位茶友,在线下的茶叶店买了罐白牡丹的新茶作为日常口粮茶,却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当时他和老板说,想买些口粮茶,对方很快就找出了这一款,包装上也没提到是什么等级。

细心多问了一句,老板回答是二级白牡丹,他也没在意太多,觉得价格合适便带回了家。

可自己取茶准备冲泡时,却发现茶梗又粗又长,芽头看起来也有些瘦弱,总感觉和从前喝的白牡丹不太一样。

从照片上一看,干茶的品相与二级白牡丹实在相差太远,说是三级白牡丹都有些勉强。

除此之外,虽然没有发现更多的异样,茶汤也能放心喝,但香气滋味始终和想象中差了一大截。

花了完全不值的价格入手,最后吃亏的还是消费者,刻意混淆等级概念的茶圈乱象,茶友们仍需多加警惕。

《5》

为白茶制定等级,本意是作为索引,让大家更好更快地找到所需目标。

绝不是为了不同品类踩一捧一、相互比较,成为挑选茶叶时内心的枷锁。

等级越高的白茶,价格相对越高,但盲目看价格买茶并不靠谱,一切还是要以品质为优先。

好茶能打动人心,靠的不是外在定义,而是鲜香醇爽的风味特性,和难得可贵的那份自然纯真。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阅读:88
小陈茶事

小陈茶事

小陈姑娘陪你一起分享好茶!分享喝茶带来的种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