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讲了萧道成开创南齐王朝的大致经过,不算很惊心动魄,主打的就是一个“稳”字。
南齐是继刘宋之后南朝第二个朝代,也是国祚最短的。南朝的刘宋历时59年,南梁55年,南陈32年,而南齐只有可怜的23年。
南齐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也是南朝四位开国皇帝中,存在感最低、文治武功最平凡的一位。
不过,能开创一个王朝,终归要经历很多风雨和坎坷。
萧道成之所以能步步为赢、稳步进阶,最后成就霸业,除了他本人的低调务实、从容稳健外,自然也离不开一大批得力干将的支持。
今天就来讲讲,帮助萧道成成就霸业的四位得力干将的故事。
一、“国之韩白”——垣崇祖
萧道成起家于刘宋,他手下将领也基本都脱胎于刘宋的军队之中,其中最得力的助手,就是垣崇祖。
垣崇祖,徐州下邳(今江苏徐州邳州)人。
他的家族是徐州一带的豪强,盛产武将,曾祖和祖父曾效力于慕容德建立的南燕政权,刘裕崛起后攻灭南燕,垣氏一门就归顺了刘裕。
垣崇祖的父亲垣询之为刘裕冲锋陷阵,不幸战死沙场,他的伯父垣护之是宋文帝刘义隆时期的高级将领,一度官至冠军将军、豫州刺史。
垣崇祖少年时就展现出很强的才干,垣护之曾经欣慰地对家族中人说:“这小子以后一定会光大我们垣氏一族,可惜我是看不到了。”
垣护之是刘宋军界大佬,在政坛很有影响力,他拜托自己的好友、徐州刺史刘道隆关照自己这个侄子,刘道隆也很讲义气,征辟垣崇祖为主簿,相当于自己的办公室主任,对他非常器重。
后来刘道隆调任梁州刺史,就给垣崇祖谋了个“行征北参军”的武职,叫他先回下邳招募子弟从军,然后带到梁州来,继续为自己效力。
谁知道就在这一年,爆发了薛安都叛乱的大事件。
公元466年,宋明帝刘彧继位,晋安王刘子勋不服,在九江自立为帝,起兵叛乱。
当时刘子勋实力强劲,声势浩大,风头一时无两。薛安都觉得刘子勋有九成赢面,就响应了刘子勋的号召,加入了叛军行列。
谁知刘彧在蔡兴宗、沈攸之、萧道成等一班文臣武将的帮助下人品大爆发,居然以弱胜强、逆风翻盘,干掉了刘子勋,坐镇徐州的薛安都处境就很尴尬了。
再加上当时朝廷大军直逼徐州,来者不善,薛安都情急之下,就投靠了北魏。
北魏见天上掉下个好大的馅饼,当然喜出望外,立即派大军南渡黄河,接收了徐州。
原本垣崇祖正在下邳招募士兵,薛安都算是他的顶头上司,薛安都支持刘子勋,垣崇祖也是赞成的,还帮着薛安都一起与朝廷军打了几仗。
但垣崇祖的政治立场很鲜明,刘宋王朝内部争权夺利是一回事,支持刘彧还是刘子勋都无所谓,但你薛安都怎么能向异族投降,还把疆土拱手献给敌国呢?
垣崇祖一怒之下,断然与薛安都分道扬镳。
但徐州已经沦陷,淮南一时回不去了,垣崇祖干脆咬咬牙,带着自己的下邳子弟兵在鲁南、苏北一带打起了游击,坚持敌后抗战。
他这支部队以骑兵为主,又是本地人,昼伏夜出、神出鬼没、来去如风,北魏军刚刚接手徐州,人生地不熟的,也奈何不了他。
时间一久,垣崇祖居然形成了一块以朐山(今江苏连云港海州区)为中心的抗魏革命根据地。
这时的萧道成已经强势崛起,成为刘宋淮河防线总指挥,听说淮北有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叫垣崇祖还在坚持抗战,也很欣赏他这份孤勇,就派人从海上绕到朐山跟他取得了联系,鼓励他好好干,将来哥给你娶个嫂子。
垣崇祖盼来了组织的消息,也很高兴,向萧道成的使者拍胸脯:“请萧司令放心,我垣崇祖一定坚守朐山,等着你们解放淮北的好消息!”还亲自送使者出海返程。
谁知垣崇祖部下出了叛徒,他见垣崇祖送客出海,就跑去向北魏告密,请北魏趁垣崇祖不在赶紧派兵进剿。
北魏早就视朐山革命根据地为眼中钉、肉中刺,北魏东徐州刺史听了叛徒告密,立即亲率步骑两万进抵离朐山以北二十里的洛要(今江苏连云港赣榆)。
朐山军民听说魏军来了,垣崇祖又不在,顿时人心大乱,纷纷逃到海边,准备上船逃亡。
好在垣崇祖及时返回,了解情况后,垣崇祖镇定自若对手下人说:“魏军来得这么巧,一定是有人告密,趁我不在想捡便宜,这种军队斗志不会很高,我们很容易就可以骗到他们。但我们绝不能走,一走就彻底散了。你们赶紧去魏军附近大叫,就说我们已经攻破了艾塘(连云港西北)堡垒,准备从后面包他们的饺子!”
崇祖谓腹心曰:“贼来本非大举,正是承信一说,易诳之。但人情一骇,不可敛集。卿等可急去唱‘艾塘已得破虏,须速往相助逐退’。”——《南齐书·列传·卷二十五》
然后,垣崇祖率领军民返回朐山城,命人在城两侧山上点起火炬,鼓噪呐喊。魏军见此情景,以为叛徒是垣崇祖派来引诱他们上当的,急忙狼狈撤军,朐山得以转危为安。
后来萧道成将垣崇祖坚持抗敌的事迹上奏给宋明帝刘彧,刘彧大喜,下旨封垣崇祖为辅国将军、北琅邪、北兰陵两郡太守,遥归萧道成节制。
此后,垣崇祖率军活跃在淮北,根据地范围越来越大,深入敌后七百里,扩展到了蒙山(今山东临沂)一带,而且屡屡击败魏军,北魏对他头痛不已。
垣崇祖不仅战术能力强,也很有战略眼光,他知道魏军不善水战,就打算将朐山附近的河道联通,形成骑兵无法驰骋的水面,彻底断绝魏军围剿的意图。
消息传到北魏朝廷,此时已经是北魏孝文帝元宏在位,他勃然大怒,下旨给北魏徐州刺史,说:“垣崇祖如果真的干成了,那就是我们魏朝的奇耻大辱,你就自个儿抹脖子吧!”
北魏徐州刺史也知道自己有了大麻烦,只得下定决心,集合周边所有魏军倾巢而出,四面合击,一定要攻克朐山。
垣崇祖率军迎击,马槊陷阵,浴血拼杀,可惜终究兵力相差悬殊,无法抵御,手下军队开始溃散。
垣崇祖对左右人大喝:“如果这样溃退,我们谁都不能幸免!”于是亲自断后,将追来的魏军一一击败,这才掩护全军退过了淮河。
垣崇祖虽然丢失了淮北根据地,但他这些年的忠勇事迹早已传遍天下,萧道成亲自赴淮阴迎接垣崇祖,对他极为礼遇。
垣崇祖见到萧道成,也被他的气概折服,对自己的妹夫说:“这位萧司令正是我值得效忠的人,我今天遇见他,可算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呀!”
崇祖遇太祖于淮阴,太祖以其武勇,善待之。崇祖谓皇甫肃曰:“此真吾君也!吾今逢主,所谓千载一时。”——《南齐书·列传·卷二十五》
所谓英雄重英雄,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此后,垣崇祖成为萧道成头号心腹,萧道成的官越来越大,桓崇祖也跟着水涨船高。萧道成回京担任顾命大臣,提拔垣崇祖为使持节、都督青徐兖三州诸军事、冠军将军、兖州刺史,继续负责淮河防线,替萧老大牢牢掌握淮南军队指挥权。
后来,萧道成篡位进程加快,形势极为紧张,萧道成还把自己全家老小从建康送到垣崇祖军中,告诉他:“万一我失败了,你就保护我的家人投靠北魏。”可见对垣崇祖的信任程度。
公元579年,萧道成成功篡夺刘宋江山,登基称帝,建立齐朝,第一时间封垣崇祖为使持节、监豫司二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出镇寿阳。
萧道成之所以这么着急把桓崇祖调去寿阳,是因为有一个刘宋的皇子刘昶躲过了萧道成的追杀,逃去了北魏。而北魏正好可以以送刘昶回国,光复刘宋为名,入侵齐朝。
这跟后世陈庆之北伐,也是打着护送北魏亲王回国继位的旗号是一样的道理。
果然,萧道成登基第二年,魏孝文帝元宏就派梁王拓跋嘉带着刘昶来攻寿阳了。
这次北魏出动步骑二十万,算是来势汹汹、志在必得。垣崇祖召集寿阳文武官员进行军事会议,提出:“敌军声势浩大,只能出奇制胜。我决定扩大防守范围,在寿阳外围修筑新城,然后堰塞淝水,使寿阳三面都成为汪洋,你们觉得怎么样?”
文武官员都说:“当年拓跋焘南下,刘宋南平王刘烁认为城大难守,将全军收缩进内城,才保住了寿阳。如今形势比当年严峻十倍,而且淝水、八公山一带地形复杂,河道纵横,很难积水。您这个法子恐怕行不通呀!”
垣崇祖毅然道:“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拓跋焘当时的目标是奔袭建康,本来就没打算稳步推进。但这次不同,我们如果放弃外城,敌人就可以从容不迫地长期围困,我们就要坐以待毙了。以水守城的想法我已经考虑清楚,你们不必再劝!”
于是垣崇祖命军士在城西的淝水上筑坝,使寿阳东北西三面成为一片泽国。又在堤坝以北修筑一座小城,城外挖出深沟,自己亲率数千人在小城防守。
其实,垣崇祖的真实战略部署在会上没说,他只告诉了长史封延伯一人:“魏军要攻城,一定要破坏我们的堤坝,要破坏堤坝,一定要攻克小城。等到他们全军攻击小城时,你就将堤坝毁去,堰塞的大水必然冲下,水势将比三峡还湍急,那些北方旱鸭子自然要完蛋,这不是以小劳而得大利吗?”
崇祖谓长史封延伯曰:“虏必悉力攻小城,图破此堰,蚁附攻之。放水一激,急逾三峡,自然沈溺。此非小劳而大利邪?”——《南齐书·列传·卷二十五》
北魏大军从西北而来,果然全力进攻小城。垣崇祖头戴白纱帽,坐着四人抬的小轿在城头指挥抵抗。北魏军猛攻不下,只得不断增兵,攻城战从早晨一直持续到傍晚。
封延伯见时机成熟,命军士突然毁去堤坝,滔天巨浪汹涌而至,将魏军淹没。魏军都是北方骑兵和步兵,哪里经得起水淹,顿时全军溃散,齐军大获全胜。
消息传到建康,萧道成感慨地说:“当年我第一次见到垣崇祖,他曾自比韩信、白起,别人都觉得他吹牛,只有我深信不疑。所以我请他镇守寿阳,帮我破敌,如今他果然做到了。他的韩、白之比,确实不是虚言呀!”
此后,垣崇祖又渡过淮水,在下蔡(今安徽淮南凤台)再次大破北魏军,使北魏在短时期内再也没有了入侵淮南的能力。
垣崇祖还想再接再厉,光复徐州,但萧道成阻止了他,对他说:“我当然不愿意困守江东,但如今我们军粮不足,你要替我努力屯田积粮,将来我一定会让你有用武之地。”
垣崇祖也知道萧老大的难处,就退回淮南,开始屯田练兵,等待时机。
可惜,萧道成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登基仅三年就溘然离世,萧道成的太子萧賾继位,即齐武帝。
于是,垣崇祖的悲剧就降临了。
垣崇祖是个热血豪迈的耿直汉子,对太子萧賾一直没有刻意接触,但萧賾却十分小心眼,对桓崇祖很是猜忌。
为了拉拢这位父皇驾前第一名将,萧賾多次邀请垣崇祖到东宫宴饮,拼命奉承,还说:“世间流言,说你跟我关系不好,我是完全不放在心上滴。我今后的富贵,就全靠叔叔你了。”
垣崇祖觉得太子这么说话实在有些肉麻,但也没多想,就应付了几句。
但萧道成不知道怎么听说了这件事,历来皇帝最忌讳太子与统兵大将走得近,就以魏军有异动为由,命垣崇祖赶紧回边境上去,不要再向太子告辞。垣崇祖军人风范,想都没想就返回了淮南。
可是萧賾听说垣崇祖招呼都不打就走了人,心中更加疑忌:“我刚对你推心置腹,你就火烧屁股一样走了,难道真的如此疏远我吗?”于是对垣崇祖越发痛恨起来。
萧賾继位后,立即召垣崇祖回京,随即下诏将其处死。
可惜,一代名将,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枉死在小心眼的皇帝手中,年仅四十四岁。
垣崇祖与萧道成可算是风云际会,相辅相成。
垣崇祖对萧道成忠诚不二,为萧道成开国、立国建立大功;而萧道成能够赏识、信任、重用垣崇祖,也成就了垣崇祖,可惜在最后也无意中害死了垣崇祖,其中的是是非非,也真令人扼腕叹息。
二、“射虎将军”——张敬儿
张敬儿,南阳冠军(今河南南阳邓州)人,原名狗儿。后来立功成名,当时在位的宋明帝刘彧嫌他名字太糙,有辱官箴,就给他改名为敬儿。他还有个哥哥,名叫猪儿。
张敬儿的父亲是南阳郡的一名中层武将,名字也很搞笑,叫张丑。也不知道这家人取名字思路为什么这么清奇。
张敬儿少年时就极擅弓马骑射,胆气过人,最大的爱好就是射老虎,每射必中,放到现在估计要把牢底坐穿。
敬儿年少便弓马,有胆气,好射虎,发无不中。——《南齐书·列传·卷二十五》
荆襄九郡,以南阳最为民风彪悍,精于骑射的人多如牛毛,而张敬儿以其过人的膂力,在当地脱颖而出,被称为头号猛男。
既然这么猛,当然要参军保家卫国,张敬儿光荣入伍,当了一名南阳军区的骑兵小队长。
南阳一带,不服朝廷管束的土著很多,动不动就扯旗造反,啸聚山林。张敬儿率领他的骑兵小队整天在山里剿匪,深入险阻,攻坚拔寨,所向无敌。
有一次,土著叛军联合起来,打算集中力量吃掉这个可恶的张敬儿,就引诱他进入伏击圈。官军中了埋伏,纷纷溃散,数千叛军紧紧追杀。
张敬儿见形势危急,索性单马断后,反复冲击敌阵,战数十合,杀伤无数,自己也被箭射中左腋,依然奋力冲锋,叛军被他杀得人仰马翻,只能眼睁睁看着官军退去。
当时镇守寿阳的刘宋藩王刘休祐听说了他的神勇事迹,把他招揽到麾下,张敬儿就从地方部队进入了正规野战军序列,此后参与平定刘子勋、薛安都叛乱,屡立战功,当上了南阳太守,跻身正厅级领导干部行列。
宋明帝刘彧死后,太子刘昱继位,皇叔、桂阳王刘休范在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帝,称兵造反,举兵攻打建康。
叛军声势浩大,势如破竹,朝廷措手不及,建康为之震动,急忙召集各地军队勤王。张敬儿闻讯,飞马直入建康,投入到了负责平叛的朝廷军主帅萧道成的麾下。
此时,刘休范正在全力攻打建康南面的重要关隘新亭,叛军攻势如潮、战况异常惨烈,幸得萧道成手下有一支射箭手部队,据关死守,箭如雨下,勉强能够守住,但终究无法退敌。
张敬儿在城上御敌,却看见叛军主帅刘休范带着数百名护卫到阵前督战,他眼珠一转,向萧道成说:“大人,刘休范就在阵前,我想出关诈降,趁机干掉他,您看可以吗?”
萧道成觉得这小子有点异想天开,不过反正无关大局,最多就是赔上他一条贱命而已,就笑着说:“行呀,你如果能办成此事,我让你当雍州刺史、襄阳侯。”雍州是省级行政单位,张敬儿又是雍州南阳人,这对张敬儿来说可是很有吸引力的奖励。
张敬儿立即放下兵刃出关,一路高呼:“别开枪,我是来投降的!”叛军见他手无寸铁,就把他带到刘休范面前。
刘休范正愁打不下新亭,见有人主动投降,当然喜出望外,和颜悦色询问张敬儿关上布防情况。张敬儿一边东拉西扯,一边慢慢向刘休范靠近,趁其不备突然抢过刘休范佩刀,一刀将刘休范的头砍了下来。
然后又大杀四方,刘休范的数百护卫被他惊得目瞪口呆、心胆俱碎、斗志全消、四散奔逃,张敬儿一手提头、一手挥刀,杀出敌阵,驰回新亭。
敬儿出城南,大呼称降。休范喜,召至舆侧,敬儿夺休范防身刀,斩休范首,休范左右数百人皆惊散,敬儿驰马持首归新亭。——《南齐书·列传·卷二十五》
萧道成见了,又惊又喜,下令全军出击,大破叛军,平定了刘休范之乱。
不过萧道成在兑现承诺上却有些犹豫了,书上说萧道成觉得张敬儿资历不够,其实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张敬儿不是自己的心腹,萧道成此时已有异志,雍州是边防重地,没有自己人坐镇不太放心。
张敬儿却似乎看出了萧道成的心思,就低声说:“明公如今宰制朝堂,声望无人能及,但荆州刺史沈攸之却一向看不起您,说不定将来要与您为敌。您如果不委任我驻防襄阳,将来万一有事,恐怕对您不利呀。”
这句话的内涵很丰富,说明张敬儿不但看出了萧道成有谋朝篡位之野心,而且是在向萧道成表示忠心,愿意追随萧道成干大事。
史书记载,萧道成的反应是“笑而无言”,说明对张敬儿的话心领神会,立即就封张敬儿为使持节、都督雍郢诸军事、雍州刺史。
这个加封也很有学问,襄阳在汉水上游,荆州治所江陵(今湖北荆州)在汉水中游,而郢州(今湖北武昌)却在汉水下游,萧道成这等于是让张敬儿的辖区包围了沈攸之的辖区。
张敬儿大喜,立即回襄阳上任。
渡过汉水时,张敬儿的坐船突然遭遇大风倾覆,身边强壮的下属全部泅水逃生,只有两个小吏被压在了船舱下面,没命地大叫:“大人,救命!”
张敬儿立即潜入水中,把两人救出,又夹在腋下,任由船只翻滚,他都端坐水上。就这样在汉水漂流了几十里,才被人迎接上岸。
可见张敬儿不但身手了得,人也很仗义,否则以他的水性,大可一走了之,根本不必在乎两个非亲非故的小人物的死活。
中江遇风船覆,丁壮者各泅走,余二小吏没舱下,叫呼“官”,敬儿两掖挟之,随船覆仰,常得在水上,如此翻覆行数十里,方得迎接。——《南齐书·列传·卷二十五》
沈攸之对张敬儿的来意心知肚明,就经常向张敬儿示好,不但用重金收买,还在很多重要事项上征求张敬儿意见,自己的干部人事安排也提前告知,希望能策反他,但张敬儿始终虚与委蛇、不为所动。
后来萧道成在建康发动政变,弑杀刘昱,拥立9岁的刘准为帝,自己大权独揽。
此时萧道成之心,已是路人皆知。沈攸之当然不甘示弱,果然在江陵打出“清君侧”旗号,起兵作乱。
张敬儿得到消息,一面命人飞骑驰报建康,向萧道成示警,一面全力组织军队迟滞沈攸之大军东下,并成功将叛军挡在了郢州。
此后萧道成派大军前来镇压,张敬儿又从襄阳夹攻江陵,顺利平定了沈攸之之乱。
不过张敬儿报国不忘发财,将沈攸之在江陵积累的金银财宝全部收入了自己的私囊,可谓名利双收。所以岳飞只说“武将不怕死”,并不提武将不贪财,的确很有道理。
张敬儿这个人,既武勇仗义,又比较憨直粗鲁。他在平定沈攸之时大发横财,一夜暴富,就准备摆阔,打算在襄阳城西建一座超级豪宅,选址之中有一座当年西晋名将羊祜的坠泪碑,张敬儿就命人将石碑移走。
手下人劝阻说:“羊太傅深受襄阳百姓爱戴,这块石碑又是国家一级文物,动不得的。”
张敬儿把牛眼一瞪,说:“羊太傅是哪个?老子可不认识他!”照移不误。放在现在,也可以判他个故意损毁文物罪了。
敬儿于襄阳城西起宅,聚财货。又欲移羊叔子堕泪碑,纲纪谏曰:“羊太傅遗德,不宜迁动。”敬儿曰:“太傅是谁?我不识也。”——《南齐书·列传·卷二十五》
后来萧道成登基建立齐朝,要选个可靠之人来统领禁卫军,就想到了粗鲁可爱的张敬儿,征召他入朝担任中护军将军。
这下可把个张敬儿急得抓耳挠腮,因为他从未当过京官,对朝廷礼仪一窍不通,就天天在密室中对着空气练习怎么走路、怎么作揖、怎么对答,一本正经地很是认真,妻妾侍女见了,无不笑得前仰后合。
后来萧道成驾崩,张敬儿在府中偷偷哭泣,喃喃自语道:“萧老大,你怎么走得这么快,真可惜!太子我没打过交道呀!”这说明萧賾在当时的口碑和人望的确有问题,对他的继位,谁都心存疑虑。
太祖崩,敬儿于家窃泣曰:“官家大老天子,可惜!太子年少,向我所不及也。”——《南齐书·列传·卷二十五》
太子萧赜继位后,按照萧道成遗旨,加封张敬儿为开府仪同三司,张敬儿却又搞怪,接旨时用口模拟敲鼓的声音,实在不知这到底是他的无聊举动,还是心里打鼓的反映。
不过他又很诚实,齐武帝萧赜赏赐给他一部鼓吹,出门时可以吹吹打打,显得风光,但张敬儿自觉已经地位很高了,非常满足,羞于再用鼓吹显摆,一次都没用过。
萧赜对先帝留下来的将领存有猜忌是明摆的事,张敬儿为了让皇帝放心,就把妻子儿女从襄阳接到建康,并兴冲冲地告知了萧赜。
可是萧赜对张敬儿这一表忠的做法不置可否,赞赏慰劳的话一句都没有,紧接着发生了垣崇祖被无罪冤杀的事,张敬儿愈发心中忐忑、寝食难安。
也是该当倒霉,张敬儿的妻子有一次对他说:“我以前曾梦到手很热,你就当了南阳太守;后来我又梦到半边身子很热,你就当了雍州刺史;最近我居然梦到了全身都很热,你说奇怪不奇怪?”
要我说,张敬儿的这个婆娘纯属更年期综合症晚期,你没事瞎梦个啥?她这番话流传了出去,被萧赜听到,张敬儿就大祸临头了。
这日,萧赜在华林苑大宴群臣,酒席宴上,萧赜突然下令将张敬儿逮捕,一时举座皆惊。
张敬儿的心腹雷仲显抱住放声大哭,张敬儿也知不能幸免,将头上的官帽一把扯下,扔在地上叹息道:“就是这玩意害了我呀!”
很快,张敬儿就被诛杀,与萧道成、垣崇祖去地下相会了。
张敬儿是世之虎将,胆气豪壮,勇力过人,义气为先,人也比较单纯。虽然有些贪恋荣华富贵,但不失为一个粗鲁可爱的汉子,可惜也死在了猜忌成性的萧賾手中。
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试问当年的射虎少年,如今安在哉?
三、“血刀老祖”——王敬则
如果说垣崇祖、张敬儿代表着萧道成集团的光明面,那么王敬则就代表萧道成集团的阴暗面。
其实很正常,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谁认为凡事只有光明或只有黑暗,那都未免失之幼稚,流于肤浅。
王敬则,晋陵南沙(今江苏苏州张家港)人。
他出身贫寒,父亲连记载都没有,而母亲则是乡间的一个神婆。
王敬则出生时,连接脐带的胎盘是紫色的,在现代人来说就是营养不良的表现,谁叫家里穷呢。可是他母亲却老神在在地对人讲:“我这个儿子以后一定是大富大贵的命呀。”
母为女巫,生敬则而胞衣紫色,谓人曰:“此儿有鼓角相。”——《南齐书·列传·卷二十六》
别看营养不良,王敬则却是骨骼清奇、天赋异禀,万中无一的武学天才。为什么这么说呢?
史书记载,王敬则长到二十岁时,已经是一等一的武林高手,他精于通背拳,又擅长刀法,能够将五六把钢刀连续不断扔上高空,又轮流接住,此起彼落,从无失手,可见其身手之敏捷。
年二十余,善拍张。补刀戟左右。景和使敬则跳刀,高与白虎幢等,如此五六,接无不中。——《南齐书·列传·卷二十六》
史书中的“拍张”,就是中国古拳法中的通背拳。
由于武艺高强,王敬则被吸收进建康御林军,成了著名暴君刘子业的侍卫。
刘子业残暴绝伦,搞得天怒人怨,连他的侍卫也朝不保夕,心理压力极大。
王敬则一不作、二不休,联合同为刘子业近卫的寿寂之等人密谋行刺,在华林苑将刘子业斩杀。
宋明帝刘彧继位,晋升王敬则为直阁将军,成为御林军中的中层将领。后来也曾一度外放到地方任武将,打过一些不大不小的胜仗,还当过一段时间的地方官。
王敬则任地方官期间,辖区内有百姓逃入山中为匪,官军围剿费时费力,一直无可奈何。
王敬则就派人去跟土匪说,本官愿意在庙里对着神像发誓,只要你们自首,我一定既往不咎。
王敬则发誓的这座庙在当地很有灵验,百姓都很崇拜,王敬则这么说,土匪们就信以为真,于是纷纷下山投降。
没想到王敬则收容他们后立即变脸,下令将这些人当着神像的面全部斩首,然后对神像说:“我之前的确发了誓,如果违背誓言,愿意奉献十头牛作为祭品。我这个人向来重视诚信,现在就兑现。”于是命人牵来十头牛,杀了祭神。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王敬则这个人胆子很大、底线很低、放得很开,凶狠狡黠,跟垣崇祖、张敬儿的性格完全不同。
后来王敬则回到御林军任职,这时宋明帝刘彧已死,萧道成已经成为顾命大臣,威名赫赫的“建康四贵”之一,王敬则就是这一时期与萧道成越走越近的。
后来桂阳王刘休范造反,王敬则跟随萧道成平叛,又立了一些战功,萧道成也很赏识王敬则,对他颇为关照。王敬则更是顺杆爬的好手,死死抱住了萧道成这条大腿。
此时的皇帝是年仅10岁的刘昱,史书记载他的残暴更胜刘子业,我在前文就表达过怀疑,这里就不讲了。而王敬则显然也看出了萧道成的上升趋势势不可挡,就主动为萧道成做些见不得人的事。
比如他每天下班就换上夜行衣,匍匐在宫廷道路旁,侦查皇宫和皇帝的一举一动,然后就去向萧道成汇报,萧道成每次都要仔细听完,然后让他回去继续潜伏。
所以我说史书中关于刘昱直入萧府箭射萧道成,以及火烧萧府准备袭杀老萧的记载不可信,您想想,宫里有这样一个“鼓上蚤”般地内线,萧道成怎么可能那么傻白甜似的毫无防备呢?
敬则以太祖有威名,归诚奉事。每下直,辄夜著青衣,扶匐道路,为太祖听察苍梧去来,太祖命敬则于殿内伺机。——《南齐书·列传·卷二十六》
包括此后,宫中侍卫杨玉夫等人刺杀刘昱,第一时间就把刘昱的首级送给了王敬则,由王敬则飞马呈送萧道成府,然后萧道成在王敬则的接应下率军入宫,接管一切。
虽然史书没有任何关于萧道成密谋弑杀刘昱的文字记载,只是强调刘昱的残暴变态和对萧道成的无情迫害。但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推断出,王敬则就是萧道成安插在皇宫内的总联络人,一切惊心动魄的真相,都隐藏在两人无数个深夜密谋的摇曳烛光之中。
杨玉夫等殒帝,将首投敬则,敬则驰诣太祖。——《南齐书·列传·卷二十六》
命案发生后第二天,建康四贵即萧道成、袁粲、褚渊、刘秉商议善后之事,众人发生分歧,王敬则在座位旁拔刀而起,厉声道:“萧大人的主张,我看谁敢反对?”众人见他穷凶极恶,杀气冲天,谁也不敢再多说一句。
萧道成掌控大局,当即封王敬则为辅国将军、骁骑将军、领临淮太守,但不用去临淮上任,而是“知殿内宿卫兵事”,就是负责掌控御林军。
此后,荆州刺史沈攸之起兵反对萧道成,与尚书令袁粲秘密联络,袁粲则暗中联络了领军将军刘韫、直阁将军卜伯兴等人,准备夺取宫城,与沈攸之里应外合。
这个时候,王敬则干了一件惊世骇俗的壮举:他在宫中大开杀戒,以一人之力将刘韫、卜伯兴及其手下全部斩杀!
尽管史书没有记载刘韫、卜伯兴到底有多少手下,但最少最少百十来个想必是有的,王敬则能将他们全数杀死,不能不令我想到金庸先生笔下的“血刀老祖”,真可谓“血刀一出、寸草不生”!
袁粲起兵,领军刘韫、直阁将军卜伯兴等于宫内相应,敬则开关掩袭,皆杀之,殿内窃发尽平,敬则之力也。——《南齐书·列传·卷二十六》
萧道成干掉了所有反抗势力,终于决定登基称帝,他逼迫宋顺帝刘准禅位,刘准只是一个九岁的孩子,吓得几乎尿不湿都尿湿了,躲在宫里不肯出来。
禅位的时候面子和形象还是要注意的,萧道成也不好用强,又是王敬则自告奋勇,入宫好说歹说,才将刘准哄出了宫。
可以说,萧道成能登上帝位,王敬则其实是最大的功臣,只不过他做的事都是见不得光的,所以记载不是很多。
萧道成登基后,封他为使持节、都督南兖青徐冀五州诸军事、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让他镇守淮河。可惜,正逢北魏大举进犯,王敬则惊慌失措逃回建康,萧道成看在他的功劳上也没有怪他,还是让他继续高官得坐、骏马得骑。
由此可见,王敬则的军事能力很是拉胯,比起垣崇祖、张敬儿差了十万八千里,他擅长的主要是政变、刺探、监视、谋杀一类的工作。
当然,人各有长,萧道成要成就霸业,离不开各种类型的人才,至于如何使用和驾驭这些人才,那就是高深的领导艺术了。
后来,萧道成可能也觉得王敬则这个人杀气太重,就让他出任吴兴(今浙江湖州)太守,吴兴是江南最富庶的地方,其实就是让他去享清福。
王敬则治理地方,有自己一套独特的风格,比如他发现有个十来岁的小孩在路上捡到了东西,就将小孩子斩首,头颅送往各地巡展,于是吴兴一夜之间,路不拾遗。
又比如抓到一个小偷,他就召集这个人所有亲属,然后施以鞭刑,再命他天天去扫大街,过了一段时间,又叫他供认其他同伙代替自己,这下吴兴一带的“金手指”纷纷逃出本地,吴兴的治安情况大为好转。
也就是说,王敬则这个人很有权谋手段,心够狠、手够辣,但真正的治世之臣应该以“经”为主,以“权”为辅,他就完全本末倒置了。
后来萧道成驾崩,萧賾继位,一视同仁地对王敬则产生了猜疑,就命心腹张环为平东将军、吴郡太守。吴郡就是苏州,紧邻王敬则的吴兴。
王敬则一听:“平东将军?东边有谁可平?还不就是我老王?”索性造起反来。
可惜,“血刀老祖”战场指挥能力太差,只短短十几天就兵败如山倒,自己也死在了乱军之中,享年七十多岁。
其实我们不应该过多地讨论王敬则的个人品格,而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萧道成的用人风格上。领导不可能奢求自己的手下都是完人,能驾驭这种阴险狠辣不安分的刺头,才是真的高明。
后世高欢驾驭侯景,陈霸先驾驭侯安都,大抵都是这种情况。
四、“一骑当万”——周盘龙
下面讲的这位周盘龙,严格来说,不如垣崇祖、张敬儿、王敬则与萧道成的关系密切,同一时期,还有陈显达、刘怀珍、李安民等,在萧道成心中的排名也都在周盘龙之上。
那为什么把他提出来呢?因为这人可以算南齐一朝武力值最高的将领。
周盘龙,北兰陵(今山东临沂)人,家中世代在刘宋军中为将。
宋明帝刘彧时期,周盘龙投身军旅,开始为刘宋征战沙场,每逢战斗,总是身先士卒,白刃格斗,冲锋陷阵,所向无前。
桂阳王刘休范造反时,周盘龙是建康台军的骑兵军主,在萧道成总司令麾下英勇作战,在平叛中表现神勇。此后又奉萧道成之命,与张敬儿合力平定沈攸之之乱,为萧道成开国立下大功,被封为右将军、司州刺史,归豫州刺史垣崇祖节制。
之前说过,垣崇祖在寿阳“水淹七军”,周盘龙当时率骑兵在沼泽中奋力拼杀,不让魏军有整顿集结的喘息之机,最终杀伤魏军数万人,彻底将魏军击败,还缴获辎重牛马无数。
萧道成在朝廷表彰通知里,除了提到主帅垣崇祖,还专门提到周盘龙,对他给予高度肯定。
萧道成知道周盘龙有个爱妾姓杜,还专门赐了二十枚金钗,并在盒子上亲手写下“送给周公的小杜”,这里可以略窥萧道成笼络人心的手法还是很别出心裁的。
盘龙爱妾杜氏,上送金钗镊二十枚,手敕曰“饷周公阿杜”。——《南齐书·列传·卷二十九》
第二年,北魏大军再次卷土重来,这次的目标不是寿阳,而是淮阳。
淮阳原本是后将军成买镇守,这个成买也是一条铁血好汉,面对铺天盖地数十倍于自己的魏军,他对手下说:“这一战过后,我儿子应该会得到一个称号。”
手下不明所以,问道:“将军,你的话好深奥,俺听不懂。”
成买叹息道:“咱们淮阳城与魏军都在淮河北岸,危险性当然不用说了。但我岂能眼睁睁看着魏军渡河南下,侵扰我朝疆域?所以我不能坐守城池,而应该主动出击,为我朝军队调动争取时间。我如果胜了,肯定加官进爵,我儿子就是世子(爵位的继承人),我如果败了,也绝不会逃跑,那就必死无疑,他当然就是孝子了。”
众军士见他抱着如此强烈的必死之心,无不备受鼓舞。
此后,成买率军在淮河北岸列阵阻击魏军,魏军人山人海,将成买包围了无数重,成买浴血奋战,杀敌无数,终究寡不敌众,全军覆没。
成买当时是骑马作战,在马上被魏军将领一刀断头,但成买尸身居然不倒,仍然端坐在马上。
这时,萧道成派来的李安民、周盘龙援军也已抵达淮河北岸,成买的战马载着一具无头尸身迎上周盘龙的军队,齐军将士都悲愤流泪,发誓为成买报仇。
周盘龙的儿子周奉叔首先率两百余人冲阵,魏军万余骑兵左右盘旋,迂回包抄,将周奉叔部团团围住,有一个齐军兵士冲阵而出,回报周盘龙,说周奉叔已经战死。
周盘龙须发皆张,催马持槊,直冲魏军大阵,口中吼声如雷:“周公来也!”
魏军久闻周盘龙威名,纷纷溃散。其实这时周奉叔已经从魏军大阵中直穿而过,但周盘龙并不知道,又在魏军中冲东击西,驰骋南北,魏军数万人竟无一合之敌。
周奉叔见父亲在敌阵中往来冲杀,久久不出,于是再次持槊杀入。父子二人两匹马,搅得魏军数万人大乱,李安民趁势率主力齐军掩杀,魏军于是大败。
盘龙驰马奋槊,直奔虏阵,自称“周公来!”虏素畏盘龙骁名,即时披靡。时奉叔已大杀得出,盘龙不知,乃冲东击西,奔南突北,贼众莫敢当。奉叔见父久不出,复跃马入阵。父子两匹骑,萦搅数万人,虏众大败。盘龙父子由是名播北国。——《南齐书·列传·卷二十九》
此后周盘龙长期镇守边境,与魏军作战,威名远播北国。
直到七十多岁,周盘龙年老力衰,自己上表请求解除军职,在位的正是那个猜忌成性的齐武帝萧赜。
好在这次萧赜没有故态复萌,再起杀心,而是同意了周盘龙的请求,让他回京当了个散骑常侍、光禄大夫的闲职。
南朝文官的帽子上都系有貂蝉,有一次萧赜在宫中宴饮,就笑着问周盘龙:“老周呀,你现在头上戴着貂蝉,跟你以前头上戴着兜鍪相比,有什么感觉呢?”
周盘龙很庄重地回答:“这貂蝉正是从兜鍪而来。”言下之意,我的官位是我一生征战疆场得来的,豪迈之情溢于言表,连小心眼的萧赜也不由肃然起敬。
好了,故事讲完。
在很多人眼中,只有秦汉唐宋这样的大时代才算精彩,而说到一些短暂的王朝,总觉得是草台班子,不屑一顾。
其实,像北周、北齐、南四朝、隋朝这样短暂的王朝,你如果身在那个时代,一样会感到它的波澜壮阔、金戈铁马,一样会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令你热血沸腾、荡气回肠。
也正是这些你知道或不知道的历史人物,构成了中国历史的璀璨星空,使我们这个民族巍然屹立于世,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见贤思齐、锐意进取,为了国家、民族、理想奋斗不息。
所谓读史可以明志,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这句名言就是王敬则说的[笑着哭][点赞]
写的不错[点赞]
略阳垣氏。
萧家,好像没有几个能打的名将
居然还有张家港人[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