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元年(760年)十一月,安史之乱还未完全平息,江淮地区又起叛乱。
唐肃宗派扬州长史邓景山前去平叛。
一、邓景山率万人屯驻在徐城(今江苏泗洪县东南)与叛军对峙,没想到叛军攻势太猛,官军几次出击都被击溃。
邓景山只能逃到寿州(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时任平卢副节度使的田神功手下有五千精兵,正驻扎在任城(今山东济宁);邓景山就上书请求唐肃宗调田神功来援助,肃宗一直没有回应。
战事紧急,再等下去邓景山可就要全军覆没了,于是他不等唐肃宗的旨意下来,就私自派人去见田神功。
信使:“拜见节帅!”
“所来何事?”田神功懒洋洋地问。
“徐城告急,长史令小的来向节帅求助!”
田神功很是为难道:“徐城并非我防区,我要是带兵前去,可是要被人参的;再说安贼还未除去,我怎敢擅离职守。”
信使:“邓长史已经上书圣人,不日就会有旨意下来,还望节帅先行出兵,以解徐城之围。”
“既然都上书了,那就等旨意下来再说吧!来人,送客......”说完,田神功低头不再理会信使。
信使眼看就要被赶出营帐,连忙说:“且慢!邓长史有大礼相送。”
田神功眸光一亮,并没有吭声,只是抬起头看向信使。
信使往田神功靠了靠,低声说道:“我家长史说了,将以‘淮南金帛子女’为礼物换节帅出兵,到时整个淮南叛军地界的财宝,节帅可以随意拿取。”
田神功眸光闪烁:“此言当真?”
“决不食言!”
田神功用力拍着信使的肩膀大笑起来:“好好好,你即刻回去告诉邓长史,我这边立马出兵,至于圣人那边,我自会上书的。”
“多谢节帅,小的即刻回去复命!”说完,信使倒吸了一口凉气就离开了。
就这样,在邓景山许诺“淮南金帛子女”的条件下,田神功带着自己的军队向徐城开进。
二、田神功所部离开防区,走到半路上才向唐肃宗上书;都成了既定事实,唐肃宗再不高兴,也只能下旨同意。
叛军听到田神功到来,都有些惊恐。
这田神功也没有让邓景山失望,很快就在都梁山(今江苏盱眙县)将叛军打退。
打完叛军,田神功就带着部下进了扬州城,开始在扬州地界大肆抢掠民财,杀死经商的胡人数以千计,为了劫掠藏起来的财物,几乎将城中土地掘地三尺。
当初张巡带着7000大唐勇士,以及满城4万百姓,在睢阳城阻挡了安禄山10几万叛军,长达10个月之久。
最后以身殉国,满城百姓只有400余人活下来。
他们为的就是不让叛军进入江淮以南,千万百姓因此避免了一场大屠杀。
让江淮百姓没想到,他们最终还是逃脱不了战火的波及;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对他们举起屠刀的不是叛军,而是大唐的正规军。
当初,唐肃宗为了请回纥兵帮忙,承诺打下长安后,城中“子女金帛”全部归回纥任意拿取;后来是太子向回纥叶护叩头求情,长安百姓才免于劫难。
如今,为了让田神功出兵,以邓景山为代表的朝臣竟将叛军占领区百姓的生命和财产,交由其任意处置。叛军还会保护他们所占领的地区,官军则完全是外来的抢劫团伙。
叛乱平定后,田神功还因功升为淄青节度使,由副转正。
三、田神功虽然带着人马离开了,但是江淮百姓的苦难才刚刚开始!
朝廷因拿不出钱奖赏军队,就将江淮百姓作为战利品交给田神功;田神功不仅将百姓财产搜刮一空,还要挖地三尺寻宝。
钱都进了田神功的私人口袋,朝廷还是没钱,于是就打起那些平叛将士的主意。
战后,支度租庸使(掌管征收赋税、支出、调拨物资的官职)因为江淮叛乱,各州仓库账目不清,奏请查验征缴。
这下子就苦了那些参与平叛的将士了!
叛乱初起时,为了平叛只能仓促招募士兵,各州仓库的物资都是让将士随意支取,当时也没有人出来反对。
现在叛乱平息了,朝廷没钱了就拿这事做文章,向参与平叛的将士征缴那些没入账的物资。大多数将士压根拿不出钱财来,只能是变卖自己的家产补偿。
李藏用是参与平叛的功臣,还是李唐宗室。
叛乱发生时,江淮都统李峘逃跑,身为副都统的李藏用,便拿出仓库物资钱帛收集残兵,招募壮士2000之众。
就是靠着这些招募来的壮士,李藏用在平定叛乱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后因功升为楚州刺史。
现在朝廷要秋后算细账,李藏用担心自己那本烂账会说不清,到时就算砸锅卖铁也无法还上,便对人抱怨说:
“自己当初就不该挺身而出,私自招兵买马抵抗叛军,结果弄成今天交不了账的局面。”
原本是一句抱怨的话,却架不住被有心人偷听!
李藏用的牙将高幹跟他有私怨,就派人到上司那边告状说李藏用谋反,然后就派兵捉拿。李藏用是百口莫辩,只能先行逃走,这下子就更坐实了谋反的罪名。
结果,高幹率兵追上,将李藏用给斩首。
为了坐实李藏用谋反的罪名,高幹就将李藏用的手下都抓了起来,逼迫他们附和自己,举报罪李藏用谋反,众人受不了逼迫,只能照办。
就这样,平叛的大功臣最终却成了含冤的叛臣!
像李藏用这样有宗室身份的,都落个如此下场,更别说那些无权无势的将士。
四、将士的钱财收刮差不多,却依然填补不了亏空。
接下来还是要想办法搞钱,租庸使就只能把田神功刮过的地皮,再刮一遍了。
租庸使元载认为江淮地区虽然经过兵荒,但百姓与其他各道比起来还算富裕,于是按户籍倒查八年,凡是逃租漏税的,估计一个大数征收。
一开始负责征收的官吏还会严格按这个标准来办,就是这个标准也让江淮百姓苦不堪言。
很快,那些心狠手辣的官吏为了中饱私囊,就不管有没有逃漏税的,也不问资产有多少,只要发现家里还有存米、绸缎的,就立刻派人将其团团包围。
再派干吏清点家中所有财产,轻则征收一半,重则直接抽取十分之八九。但凡有敢反抗的,不是送入大牢,就是当场严刑拷打。
最后,搞得江淮百姓怨声载道!只要家里还有十斛谷米,就战战兢兢,不知道哪天就要大祸临头了;胆子大的就干脆跑到山上,聚山泽为群盗。
自此,各州县开始盗匪四起,当地州县长官却没有能力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