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拒绝有很多形式,直接拒绝是一种,不予理会是一种,无限拖延也是一种。
也就是说,但凡没有爽快地答应,一般都可以视为拒绝。如果别人有意愿或者赞同你的想法,那肯定爽快答应了,没有那么爽快,必然是心中有所思索和权衡。这时候,作为一个成年人,不要去追问,问就是不懂规矩,问就有可能自找难堪。
记住,作为一个成年人,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并适可而止,否则就难免陷入难堪的境地。
02
听话听音。听别人说话,不要只听别人说了什么,还要去琢磨别人深层的意思是什么。
如果你想真正听明白一个人的话语,那你一定要换位思考,从他的角度去理解他所说的话。讲得再直白一些,就是要多从对方利益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因为一个人的言语始终都是与其自身的利益相一致的,这是人性(趋利避害)。
别人说了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的利益点在哪里,以及如何让对方得以实现。
03
在关系中,“人情债”始终都是要还的,今天你麻烦别人,那改日你就也要接受别人的麻烦。
但是现实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为了省钱或者自己方便,总喜欢动用所谓的关系去办事。这种人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不会受欢迎的,因为他们始终把关系当成是一种索取,而不是一种用来“合作共赢”(礼尚往来,有来有回)的联系。
所以,有时候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尽量不要去麻烦别人,要麻烦,那就要给予适当的回馈。
04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很脆弱的,脆弱到利益联系一旦断了,彼此之间也就疏远了。
这给了我们两点生存启示:其一,人和人的关系,很多时候是受利益形势影响的,你若是影响了别人的利益,哪怕你做得再对,也不可能会受到欢迎;其二,做人做事,有时候需要学会默契立场,没有利益联系的时候,适当地“断舍离”。
利益,才是影响人与人关系的核心因素,要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做到“利他”就够了。
05
任何时候,都不要证明自己是一个好人,也不要证明自己那么得负责任或者有担当。
你证明自己是一个好人,那不就是在告诉别人,当你受到伤害的时候,你不会以一个“恶人”的身份出现,不会不择手段地给予反击,因为你是一个好人。人性是有弱点的,你只有始终保持变成恶人的权力和选择,别人才不会轻易触犯你或伤害你。
手里没把米,唤鸡都不来。你没有反制或者反击的手段,那别人就是不会太把你当回事。
06
处理人际关系,一定不要随便介入别人的因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一种格局和修养。
如果别人不需要,那你即便是主动提供于别人有益的帮助,别人也不见得会感谢你。别人的事情,别人自然会操心,不要打着“为了别人好”的旗号,行逾越人际关系界限的事情,这是社交的大忌。即便别人再三向你请教,那也要适可而止。
有时候,你需要“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出了问题,等别人接受完“教训”后,再介入处理事情。
07
不要为了让别人开心,而把自己弄得不开心,不要就关系而搞关系,关系并不是最终目的。
我们处理工作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是为了让我们的工作更进顺畅、生活更加开心,不是为了那所谓的友好或和谐氛围。如果你把搞关系的目的,放在别人开心或者对你友好的定位上,那你一定是会在人际关系中失去自我的。
说白了,关系也就那么回事,没有什么关系是不可放弃的,也没有什么人是不能得罪的。
08
江湖的规矩,就是人走茶凉、默契立场,当别人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就应该选择果断离开。
处在上位者的人,应该意识到,别人尊重你,更多的还是尊重你的权力和地位,不一定是你这个人。而处在下位者的人,也应该明白,有时候不能苛责上位者的“三观”或做人做事,只要上位者依旧能够对你产生影响和制约,那你的尊重就是应该的。
不管是社会,还是职场,人走茶凉本就是一种规律和常态,“没有谁会离不开谁”这个说法。
09
当别人权衡利弊的时候,不要吐槽,也不要抱怨,而要反过身来思索自己的价值有多少。
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说,一个没有价值的人,一个不能被别人所利用的人,是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的。人性都是功利现实的,“先敬罗衣后敬人”这是每一个人的人性。所以,与其苛责别人为何如此现实,不如反思自己究竟拥有多少的价值。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永远是提升自己,让自己具备更多的价值以及联系价值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