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雍正再活十年,李卫有没有可能混上军机大臣或是跻身正一品?

夜莺歌声凄凉 2025-04-09 09:09:39

在清朝的官员晋升历程中,李卫的擢升速度堪称位居前列。康熙五十六年,李卫获实授兵部员外郎之职。此后,历经短短十年,至雍正五年,便荣升浙江总督,跻身一品大员之列。至雍正七年,李卫再获实授兵部尚书之位,得以位列九卿。

雍正朝时期,雍正帝对李卫的宠渥程度达到了极高的水准。然而,颇为遗憾的是,雍正帝在位时长仅为十三年。由此,不妨展开合理推测:倘若雍正帝的统治时间能够再延续十年,那么李卫是否具备进入军机处任职的可能,进而突破官员品级中最高的正一品界限?

【李卫的仕途起点很高】

据野史所载,李卫似为学识疏浅之人,甚至有不识多字之形容。然而,此描述或有失偏颇。实际上,李卫出身江南殷实之家,自幼亦涉猎诸多书籍。只不过,其志趣并未拘囿于通过读书求取功名,对治学入仕未表现出浓厚热忱。

尚无确切史料表明,李卫祖上曾涉足仕途,其家族虽资财丰饶,却在政治领域缺乏根基。待李卫成年,其父以捐资之法,为其谋得员外郎一职。

需明确的是,在康熙统治时期,朝廷针对捐纳制度实施了严格管控。就文职而言,于京官体系,捐纳上限为正五品郎中;在地方文职范畴,捐纳的最高品级为正四品道员。由此可见,李卫所捐得的员外郎一职,必定耗费了巨额资财。依据康熙朝捐纳标价,获取此职位至少需白银8000两。

捐纳员外郎一职,并不等同于即刻获得实授资格,通常需历经漫长的候补阶段。然而,李卫却打破常规,在捐官未满一年之时,便获实授兵部员外郎之职。此情形,极有可能得益于财物运作所发挥的作用。

【李卫有没有可能入值军机处】

在雍正一朝,军机处尚处始创阶段。彼时,军机大臣员额通常维持在三至四人。纵观历任军机大臣,其地位尊崇,品级颇高。虽当时并无明确制度界定何种品级大臣方可入值军机处,然入选者非宗室王公,即当朝大学士。

事实上,雍正帝于选拔军机大臣时,可抉择的范围颇为有限,仅能从数位大学士之中遴选,各部尚书皆无涉足军机处之资格。李卫身为浙江总督或兵部尚书,从既定的选拔规则来看,显然难以跻身军机处的选任范畴。

乾隆年间,考虑到军机大臣所处地位尊崇且权力重大,致使选拔范围相对狭窄这一情形,清廷对军机大臣的任职资格予以调整,将标准放宽至在京二品及以上官员皆可开列。乾隆帝此举旨在培育年轻才俊,进而强化自身的皇权统治。

在雍正与乾隆统治时期,皆存在总督获任军机处职务的情形。基于此,从理论层面而言,步入乾隆一朝,身为直隶总督的李卫,具备出任军机大臣的条件。

然而,入值军机处并非单纯取决于官员品级,皇帝的信任程度以及实际办差能力,于其中所起作用更为关键。以李卫为例,其个人能力毋庸置疑,担任总督一职可谓游刃有余。但需明确,军机大臣与总督这两种职位,在职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体现出全面性与专业性的特质。

毋庸置疑,李卫于京城履职期间极为短暂。在国家军政及行政事务领域,其专业素养相对匮乏。加之其学识积累有限,致使他在承担替皇帝草拟谕旨这一军机大臣核心要务时,面临显著困难。须知,替圣上草拟谕旨,乃军机大臣首当其冲的重要职责。

从帝王的信任维度考量,在雍正朝的三大封疆大吏之中,乾隆对李卫的认可度并非毫无保留。其中,乾隆对鄂尔泰的评价居首,其次为李卫,而对田文镜的评价则处于末位。

从乾隆的视角审视,李卫在其眼中呈现出一种类似骤然崛起之新贵形象,且乾隆对李卫的学识背景抱持一定成见。确切而言,乾隆认为李卫在仕途发展上,所能企及的最高位置便是总督一职,即便将尚书之位赋予他,乾隆亦觉其资历、素养难以匹配。

【李卫能否突破正一品的门槛】

自乾隆朝伊始,李卫的仕途发展态势已然确定,其官品等级难以再有提升空间。及至李卫辞世,乾隆帝仅颁旨,按照“总督例”对其予以抚恤。

就李卫而言,此举措并非所谓的特别恩典。在其生前,便已位居直隶总督之职。依循既定惯例,总督离世后,通常会在抚恤规格上提升一级,即参照尚书的标准予以抚恤。

回归正题,本文基于一个假设前提展开探讨,即若雍正帝在位时间能再延长十年,李卫的仕途走向将会产生何种变化。需明确,在清代职官体系中,正一品官职数量稀少。于文职序列而言,内阁大学士位列正一品;在武职范畴,领侍卫内大臣与掌銮仪卫事大臣属正一品官职。

在封建王朝政治体制中,内阁大学士一职所需任职条件极为严苛。针对汉族官员而言,存在明确且具刚性的准入准则,即素有“非翰林不入内阁”之说。虽于清代,亦偶有以进士身份跻身内阁者,然而此类情形实属凤毛麟角。

李卫并无科举功名,未获秀才之衔。即便雍正对其宠信有加,亦断不会授予其大学士之职。盖因如此举措,实乃对祖宗成法之破坏,对国家用人制度之扰乱。

若无法出任大学士一职,可供选择的便仅有领侍卫内大臣与掌銮仪卫事大臣。但需明确,此二者皆存在特定任职条件,即任职者必须具备旗人身份。

自康熙朝确立定制以来,掌銮仪卫事大臣一职,例由宗室王公兼任。基于此规定,李卫出任该职的可能性,从一开始便被排除在外。

从职位序列来看,彼时仅余领侍卫内大臣这一要职。在此情境下,引发思考的是,雍正帝是否存在将此职位授予李卫的可能性?经御史审慎考量与分析,得出结论:李卫在该职位的授予上,确有一定机会。

基于雍正帝的行事风格以及其对李卫所展现出的殊遇,若雍正帝在位时长能再延展十载,从封建王朝的旗籍制度及帝王用人策略角度考量,李卫极有可能被擢升至汉军旗,甚至存在跻身满洲上三旗的可能性。

在清朝,以军功作为抬旗的先决条件,此乃既定规则。彼时,清廷于西北战事频仍,局势关键。雍正帝若欲令李卫获取军功进而可能获封伯爵,将其擢升至陕甘总督之位不失为一策。盖因身处该要职,李卫若能在军事行动中崭露头角、表现卓越,便具备了被抬旗的可能。而一旦成功抬入上三旗,对于李卫而言,担任领侍卫内大臣一职便更具实现的契机。

0 阅读:324
夜莺歌声凄凉

夜莺歌声凄凉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