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书法家李熠《入国知教帖》等四幅传世经典书法作品赏析

香萱看文化 2023-02-25 17:33:03

五代十国时期书法家李熠《入国知教帖》等四幅传世经典书法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唐朝时期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中国五代、宋、辽、金,是中国书法史上继晋、唐之后的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战乱和政局不稳,呈现出复杂局面。

“五代”又称“五代十国”,是指唐朝灭亡后、宋朝建立前的历史阶段。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为五代,共53年。公元907年, 割据者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由此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五代”;又有吴、吴越、南唐、 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和北汉,称“十国”。十国时间为(902年—979年)。五代十国持续了73年(907—979年)。

唐宋之间经历了一个五代十国,虽然时间不算很长,只有短短七十三年,但这七十三年国家一直处于分裂状态,其实不论是经济还是政治上,都多少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五代十国书法,这一时期,朝代频繁更替,战乱不已,人们有一种不安的心绪,再加唐人已把书法上的法度发展到相当完善的境地,于是书法家们转向以书法抒发个人意趣的轨道,在这方面取得高度成就的是李煜。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偏处于江南的南唐和川蜀的西蜀,都曾有过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条件优于中原。南唐后主李煜,亦擅长书法,相传他能以战笔作书,笔画屈曲,谓之金错刀。又传说他写大字不用笔,卷帛代笔书写,称撮襟书。西蜀的贯休,俗姓姜,工草书,号称姜体。

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工具的特殊性是书法艺术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宝为工具,充分体现工具的性能,是书法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文房四宝,书法艺术便无从谈起。

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汉代以来的书法理论,具有自己的系统性、完整性与条理性。

这里分享五代十国时期著名书法家李熠书法作品。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籍贯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生于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锋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末代君主。

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东京,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东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初学书法时师法唐朝书法家欧阳询和柳公权。之后,李煜又对颜真卿、褚遂良、陆彦远等人的作品细心揣摩,后又追根溯源向魏晋时期的书法家钟繇、王羲之、卫夫人等学习。李煜尤其推崇卫夫人,他认为卫夫人的书法最为极致,并以自己深得其书法精髓而自豪。博览研习众家之长后,李煜并没有受到前人的局限,而是融会贯通、为己所用。他擅长行书,承袭东晋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执笔法拔镫法。

二王拔镫法为撅、押、钩、格、抵五字,用笔双钩,有“点画遒劲,而尽妙矣”的效果。李煜得其真谛后,在原来五字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复增导、送二字,使其字瘦硬且潇洒。

此外,他还推陈出新,利用手腕的抖动来颤笔,使下笔的线条虬曲而颤动,创造出一种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的书法。这种书法别具一格,瘦硬清劲,“大字如截竹木,小字如聚铁钉。”这就是李煜独有的笔法:金错刀。金错刀体书法用笔古朴遒劲,落笔瘦硬,而风神溢出。虽然缺乏姿媚,无富贵之气,却男儿气概十足,神采飞扬而又风骨嶙峋,以至后人又将金错刀称为“倔强丈夫”。

五代十国时期著名书法家李熠主要书法作品有:《入国知教帖》《李煜题识赵幹江行初雪图》《李煜题韩幹“夜照白”帖》等。

五代十国时期著名书法家李熠《入国知教帖》赏析

五代十国书法家李熠《入国知教帖》释文: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录自《礼记· 经解》)。

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相见欢》等词。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甚大。他书法传二王执笔法,称为“拔镫法”。擅长行书,喜欢使用那种虬曲而颤动的笔法写字,被称为“金错刀”。

作大字不用笔,卷帛而书,被称为“撮襟书”。他的墨迹流传很少,南唐画家赵干《江行初雪图》(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上的一行标题被认为是他的真迹。他曾出示南唐秘府所藏的书法作品,命徐铉刻成《升元帖》,供人欣赏和临习,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法帖。今已不存。

《入国知教帖》在书法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结体独特,匠心独运,起笔欹侧不定,左伸右展,千姿百态,却不杂乱。

全篇字字独立,少有连带,却能通过单字结体的变化,看到多姿贯通的气韵。

笔力遒劲,丰润俊秀,以夸张的写法,打破平衡,使章法生动有趣。

用墨厚重老辣,多以中锋行笔,入纸深厚,骨劲内敛,功夫独到。

起承使转自然,疏朗俊挺,一画三折,形成独特笔痕。不得不说,李煜在书法上天赋异禀。

他所独创的用虬曲而颤动的笔法写字,被称为“金错刀”,在中国书法上同样绝无仅有,独领风骚。也是亡国李煜给后人留下的文化瑰宝。

清代学者郭麐《南唐杂咏》中评:“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生在帝王家。”网友也纷纷表示李煜为“词界高山,政坛深渊”。

五代十国时期著名书法家李熠《李煜题识赵幹江行初雪图》赏析

五代十国书法家李熠《李煜题识赵幹江行初雪图》。

李熠的书法墨迹流传很少,除了南唐画家赵幹《江行初雪图》上的一行标题被认为是他的真迹外,目前所知道的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便是行草《入国知教帖》。

五代十国时期著名书法家李熠《李煜题韩幹“夜照白”帖》赏析

五代十国书法家李熠《李煜题韩幹“夜照白”帖》

李煜是一位很优秀的书法家。但由于他的词名太过耀眼,掩盖了书法的名气。宋陶谷所著《清异录》记曰:“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

五代十国南唐著名书法家李煜《相见欢》赏析

五代李煜《相见欢》释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所谓的“卷帛书之”,大约就是将丝帛卷在一起,代替毛笔来写字。这也可以看出李煜的浪漫气质。而“金错刀”“撮襟书”,也成了后来书法评论家热衷的研究课题。

李煜同样重视对历代经典书法的汇集和收藏。传说他曾经让徐铉将内府所收藏的书法珍品汇集起来,刊刻在建业山房,最终集成《升元帖》四卷。这也是《淳化阁帖》的蓝本,为保存和复制传播书法经典辟出一条新路。

释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释文: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中国书法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也是独具一格,非其他书法所能及。所谓艺术无国界,书法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多种方式深入到世人的生活与工作中,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书法带给人的慰藉已远超金钱所带来的满足感。

0 阅读:16

香萱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