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大同纯阳宫位于大同鼓楼西街,因供奉纯阳吕祖而得名。始建于金末元初,明代洪武四年重修,是大同市现存唯一的一座道教全真派宫观,在大同和晋北地区影响较大,被称之为山西三大纯阳宫之“北宫”,而另外两宫分别为山西芮城永乐宫为“南宫”,太原纯阳宫为“中宫”。三宫处在一条中轴线上,南北呼应,各有千秋。

纯阳宫门前广场的矗立着一座石牌坊,规模巨大,为四柱三门式。牌坊的正面镌刻有 “上善若水”,背面刻有“道法自然”四字,雕梁画栋,石刻繁复精美。龙凤形象栩栩如生,龙身蜿蜒,龙鳞清晰可见,凤羽华丽,姿态优美,寓意吉祥如意。双龙相互嬉戏,争夺宝珠,龙的形态矫健,气势磅礴,宝珠圆润光滑,雕刻工艺精湛。

纯阳宫广场石牌坊的左前方(东侧)为二层六角、红墙绿瓦的玄天阁,其拥有着千年的历史底蕴,作为道教文化的重要载体,阁内静静供奉着真武大帝等神祇。

石牌坊的右前方(西侧)为长生阁,与东侧的玄天阁相对。亦为二层阁楼,平面呈六角形,建筑外观为红墙绿顶。

广场南侧为大戏楼,主楼是双层歇山式建筑,通过两座连廊与东西两侧八角楼相连,琉璃瓦有青绿色和黄色。


纯阳宫坐北朝南,完全按全真教仪轨建造,平面为三进院落。宫门为三路五楼牌楼,泛黛溢彩,造型别致。三路,象征步入三清;五楼,寓意五行俱全。

穿过宫门,便进入了第一进院落。一进院正殿是灵官殿(又称龙虎殿),坐北朝南,单檐悬山筒板布瓦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东西长16米,南北宽9米,前后带廊,明间安板门,次间、稍间设直棱窗,后壁中间开隔扇门,可通往后院占地面积144平方米。

灵官殿门两侧的廊柱上悬挂着“守道无他法无非勿忘勿著,养德有妙方只在不忮不求”的楹联,寓意坚守道义没有别的方法,无非是不要忘记也不要执着;修养品德有奇妙的方法,关键就在于不嫉妒、不贪求。楣额上悬挂着由米芾题写的“灵官殿”匾额。

殿内正中供奉的王灵官,全称 “先天首将赤心护道三五火车王天君威灵显化天尊”,为五百灵官之首,号 “执法无私王元帅”,是道教第一护法灵官,也被封为隆恩真君、玉枢火府天将等。他是道教所奉的雷部、火部天将,司天上和人间纠察之职,还被视为道君化身。为镇守山门的护法神。

王灵官的造像为赤面髯须,身披金甲红袍,三目怒视,左手掐 “灵官诀”,右手举金鞭,脚踩雷火轮,形象威武勇猛。王灵官本名王善(或王恶),身为南斗离星之首,曾奉玉帝命监督龙神布雨,封于湘潭立庙却不服,随萨守坚督察多年后改恶从善,拜师被举为雷霆猛吏等职,也有前世为恶神除妖后被敕为湘阴庙神又被萨真人收服改名的传说。其职能包括专治不忠不孝,纠察神凡过错,上禀天帝下救生灵,驱邪捉魔,还能号令雷霆、控晴雨、祛病邪,是道观守护神和信众庇护者,道教徒入山门先拜,民间有 “上山先拜王灵官” 之说。


后墙上的壁画绘制了道教的四大元帅,依次为温琼、马胜、赵公明和岳飞,将温琼、马魁、赵公明和岳飞四位元帅的形象进行典型化塑造,通过面部表情、服饰装扮、姿态动作等细节,展现出各自独特的性格与气质。如赵公明黑面虬髯、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跨黑虎,凸显其威严与勇猛。

左侧墙壁绘制道教中镇守山门的两大护法之一青龙。青龙又称 “孟章神君”,为道教二十八星宿中的 “东方七宿”,是五行中 “木” 的象征,代表着东方、萌生、降雨之事,被视为能够激发万物生命、生降甘霖雨水的祥瑞之兽。

右侧墙壁绘制道教中镇守山门的另一护法白虎。白虎是西方之神,代表着五行中的 “金”,象征着威严、肃杀和正义,具有辟邪、镇宅、驱鬼等神力,守护着西方方位和道教宫观的安宁。

灵官殿两旁钟鼓二楼,为二层楼阁式建筑,平面呈六角形,飞檐翘角,造型古朴典雅。

钟鼓二楼在道教宫观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意义。钟楼内的钟和鼓楼内的鼓在古代主要用于报时,每天早晚按时敲响,以告知宫观内的道士和信众时间的变化,规范他们的日常作息和宗教活动。同时,在举行道教仪式和法事活动时,钟鼓也会被敲响,钟声和鼓声不仅能够营造出庄严肃穆的宗教氛围,还具有召集信众、传递信息等作用。

步入第二进院,位于院落中央的是纯阳宫的主殿祖师殿,也称三祖殿,或吕祖殿。祖师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东西长17米,南北宽14米,单檐歇山式,成方形,占地面积238平方米。四面再出以正方形回廊,以“两口为回”暗指吕祖之姓为“两口”,故吕祖常以“回道人”自称,是宫内最壮观的建筑。

中央殿门两侧的廊柱上悬挂着米芾所书的石兰底金字楹联“道由行至行久则得道,仙自修来修到可成仙”,门额上悬挂着王羲之题写的石兰底金字“祖师殿”匾额。



殿内正中供奉了全真教的三位祖师,中间为吕洞宾,左侧为王重阳,右侧为丘处机。环殿墙体绘制了十三幅面积为106平方米的壁画,将三位祖师的故事巧妙地穿插在一个整体构图中。

祖师殿东西各有一座配殿,东为三官殿,坐东朝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南北长15米,东西宽6米,占地面积90平方米。


殿内供奉上元天官、中元地官和下元水官;上元天官居中,左侧为中元地官,右侧为下元水官。三官的神职各有不同,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道教尊远古的三位明君尧、舜、禹为天、地、水三官,载录世人善恶,为万物之行本。三元节,就是三元大帝的诞辰,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上元节为天官赐福日,中元节为地官赦罪日,下元节为水官解厄日。


三官殿内环殿墙壁绘制了面积为54平方米的三官图。


祖师殿东西各有一座配殿,西为奶奶殿,坐西朝东,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南北长16米,东西宽6米,占地面积96平方米。


殿内供奉着碧霞元君、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与痘疹娘娘。小孩十二以下归曹奶奶管,如果小孩身体不好就把孩子的名字生辰写在布条上用红线栓在曹奶奶像前,然后向庙里讨个锁儿(有银的、有铜的、有玉的)带在孩子脖子上,祈祷保佑一生平安、长命百岁。到了孩子十二岁时需到庙上圆锁,还愿。每年的三月十八,四月八是奶奶庙庙会。

殿内正中供奉的道教女神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左侧为送子娘娘和痘疹娘娘。

右侧为眼光娘娘和催生娘娘。


殿内环殿墙壁绘制了56平方米的百子团圆图,以春夏秋冬为时序勾勒出一百个孩子嬉戏玩要的不同场面。


殿后悬挂着由福州城南玄天上帝庙郑直士部郎植所曾题写的石兰底金字“玄之又玄于天合德,上于无上惟帝居尊”对联;楣额上悬挂着“道通天地”的匾额,对联与匾额均为由王铎书写。

后院正北为楼阁式建筑,中为面宽五间的硬山顶二层巍阁,下层为三清殿,上层为藏经楼,殿前月台为面宽三间的卷棚歇山式献殿。

献殿前的东西窑房,是道士修行居住的地方。其建筑采用青砖拱券砌筑,顶部建造有女儿花墙,北侧随墙设置台阶可以登临。窑洞前面衔接1.5米进深的木构前廊,柱头、平身科装饰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顶为单檐一面坡式。

院子正中有一塔式铁铸聚宝炉,造型庄重,炉身束腰部分镌刻着“聚宝炉”字样,上层炉门上镌刻着“太极”图以及法器图案和形象,以体现纯阳宫供奉吕洞宾及浓厚的道教文化特色。作为道观中的重要法器,主要用于信徒焚香祭祀,承载着人们对道教神灵的虔诚敬意和祈福诉求。


后院的正中是献殿,献殿俗称 “抱厦”,位于纯阳宫后院楼阁式建筑前,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为卷棚歇山式建筑,东西长 11 米,南北宽 8 米,占地面积 88 平方米。是供奉三清和举行道场时,摆放法器、供品,信众进行参拜的地方,所以也称为献厅。

献殿的抱厦廊柱上悬挂着由耿彦波撰、张生礼书石兰底金字的“和光同尘行不言之教,致虚守静处无为之事”的对联,额楣上悬挂着石兰底金字署名为张生礼的“献殿”匾额。


献殿之后是一座楼阁式建筑,下层为三清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东西长19米、南北宽12米,占地面积228平方米。廊前柱子上悬挂着石兰底金字署名苏轼的“气化三清一元三才定五行乾坤始奠,道参太极两仪四象分八卦混沌初开”对联,楣额上悬挂着石兰底金字署名颜真卿的“三清殿”匾额。上层为藏经楼。

廊下左侧悬挂着彩色木鱼。由木头制成,形状为鱼形,腹部中空 ,头部有一个小孔,用于穿绳悬挂。在道教仪式中,敲击木鱼可以调节诵经的节奏,使诵经者的声音更加整齐、和谐 。同时,木鱼的声音也被认为具有警醒人心、消除杂念的作用,象征着道教修行中对内心清净和专注的追求。

对面架子上悬挂着青铜云板。由青铜制成,形状为云朵状,中间镌刻着“纯阳宫、住持白明珏”的字样,左右分别镌刻有“日”“月”双字及精美花纹,下部镌刻着“阴阳鱼”图案。云板在道教仪式中主要用于报时、集众或作为仪式开始和结束的信号 。其发出的清脆声音可以传遍整个道观,召集道士们前来进行宗教活动。云板的云朵形状象征着祥瑞和吉祥,寓意着神灵的庇佑和道教的神圣。

三清殿前廊东侧壁绘有哼哈二将中的哼将陈奇。

三清殿前廊西侧壁绘有哼哈二将中的哈将郑伦。



殿内供奉的是三清教主,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中间为元始天尊

左侧为灵宝天尊

右侧为道德天尊





环殿墙体绘制了面积为154平方米的壁画,描绘了四御大帝、二十八星宿、真武大帝以及五行真君。二楼为藏经楼,壁画描绘的是万神朝元图,表现了诸天拜三清的场景。

三清殿两侧的东西耳楼为面宽三间的二层楼,东耳楼为道长云房,西耳楼为客楼。

三清殿西窑房前有一门连接着纯阳宫的西跨院,即西花园。

西花园别有洞天,为袖珍园林,仙池泛幽,云桥飞虹,曲廊回旋,花木掩映,红墙绿瓦,如入仙境。

穿过北轩廊,转到观鱼台对面便是静思轩。

经过西轩廊,来到仙池南端六角攒尖顶的听雨亭。

“听雨亭”,在下雨时,游客身处亭中,可聆听雨水滴落在亭顶、周围树叶和地面上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妙,给人一种诗意的享受,也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营造意境的特点。西花园精巧雅致,与庙宇建筑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一处宗教文化底蕴深厚、建筑艺术精湛、自然景观宜人的文化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与游览价值。
2024-04-13
感谢您的关注与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