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859年8月底,攻湖南宝庆府(府治今邵阳市)未果的石达开,率军南下,回到太平天国起义地广西。
石达开入桂并非放弃原来的入川计划,是打算在广西休整一段时间,补充兵员,筹集粮草,找时机重新北上。
广西是拜上帝会、太平天国发源地,具备群众基础,石达开自己就是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人,称得上有地利与人和。广西当时爆发天地会大成国起义,浔州、柳州等地被大成国占据,局势也有利于石达开发展。
然而石达开在广西两年间,局面非但没有打开,形势却是越来越严峻,粮征不到,兵员没招募到多少,反而还有大批将领率大军脱离,石达开最穷蹙时,部下“十不存二”。
在太平天国起义地、自己的故乡,石达开为何面临比湖南更加恶劣的形势?是因为清廷全力围剿?还是石达开内部的问题?
石镇吉攻桂林石达开进入广西之初,面临比较有利的局面,部将石镇吉正在围攻省会桂林。
石镇吉是石达开族弟,按太平天国惯例成为国宗(领导人同族亲人),本人骁勇善战,跟随石达开一起离开天京远征。石达开部1858年10月由福建进入江西后,石镇吉与从弟石镇常等率领两万人脱离。
石镇吉离开的原因,因为资料缺乏,今天众说纷纭。有说与石达开有隙,石达开想杀他,赏识其武勇不忍,石镇吉得知后带兵离开。有说石镇吉自己素有大志,感觉离开天京的石达开前途黯淡,自行率队离开。也有说石镇吉是奉石达开命令分兵,以钳形攻势牵制清军。
石镇吉独自一军在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诸省作战,声势浩大,又打着翼王旗号,清方多次以为这一路才是石达开主力,确实一定程度上引开清军,为石达开军队打掩护。
两军如果真有所谓“协同”,也是仅此而已,更多时候都是各自为战,实在谈不上“钳形攻势”。石达开攻宝庆期间,石镇吉并没有进行协助,是攻城失败原因之一。1859年7月28日,约早石达开一个月时间,石镇吉率军进入广西。
石镇吉进入广西马上整了一个大活,于8月初率军攻打省会桂林,这是太平天国第二次进攻桂林。
桂林守军都被新上任不久的广西巡抚曹澍钟派出去对付石镇吉,没料到石镇吉居然绕开堵截直接杀来省城,当时城内守军只有1000多人,曹只得紧急调团练入城,同时亲自率兵督战。
石镇吉部从西南北三面包围桂林,于8月底发动猛攻,虽然人多,火器差距却很大,清军有三千斤的重炮守城,在炮击之下,石镇吉多次进攻无果。想绕到城东,又被守卫漓江的清水师击退,只得维持对桂林的包围,不再强攻,这给了清军调集援军的机会。
清军援兵不断赶至,先是广西布政使蒋益澧统兵回援,湖南巡抚骆秉章派记名布政使萧启江率1万余人于9月24日来到桂林,29日双方在城外大战,石镇吉利用炸药埋设地雷,一次炸死500多名清兵,终因寡不敌众,粮食供应又困难,只得于10月5日解围。
纪念石达开的贵港市翼王亭——网络图片
石达开攻占庆远因为石镇吉攻打桂林的行动,清兵全力防守省城,石达开入桂所受压力大为减轻。
石达开绕开清兵重兵把守的湘桂交通要道全州,所部号称十多万人进入广西,时人称“仪仗烜赫,牙枪羽葆,金戈铁骑,蔽空塞途,凡过七昼七夜”,翼王威风摆到十足。
浩浩荡荡的石达开大队,向西绕着桂林兜了半圈,却没有支援正围攻桂林的石镇吉。在石镇吉撤围的当天,占领广西融县,随即大军向南,扑向庆远府治宜山县(今河池市宜山区)。
庆远府是桂西北重镇,扼黔桂咽喉,南边广西三大重镇之一的柳州正被大成国义军冯天喜部占领,可为屏障。最有利的是当时广西清军主力全在桂林附近,庆远防守兵力薄弱。
10月15日,石达开与麾下头号将领元宰张遂谋亲率大军分数路猛攻庆远,守军迅速溃散,石达开取得入桂后第一场大捷。
石部自宝庆撤退后,一直且战且走,将士们十分疲惫,极需要一个地方进行休整。石达开遂决定留在庆远过年,将庆远城改名“龙兴”,以府署为王府,肃清城外约二百里范围,建立一个立足点。每天操练士卒,分派士兵四出搜集粮食。
石达开在庆远停留八个多月时间,在这期间心情似乎挺好。1860年春天,石达开与张遂谋等一群将领游览庆远城郊名胜白龙洞,兴致大发,石达开吟诗:
挺身登峻岭,举目照遥空。毁佛崇天帝,移民复古风。临军称将勇,玩洞羡诗雄。剑气冲星斗,文光射日虹。
这是石达开存世的两首诗其中之一(也有研究认为是唯一一首),太平天国历史研究学者陶短房先生称“格律工整,四联皆对仗”“意境刚强有余,回味不足,是典型的‘武将诗’,不能算一流佳作”。
随行白龙洞的诸将领也各自赋诗一首,一同刊刻于石,石达开离开庆远后,幸得有心人尽力保护,至今保存完好。
1860年3月,正值石达开30岁生日(石达开生于1831年,1860年应该是虚岁30岁生日),庆远居民前去拜寿,送上一副寿联(此寿联也有说是翼王府中人所撰):
五载佐龙兴,秉黄铖,仗白旄,遐迩宁庥,会见有严有翼。卅年开寿域,月仲春,日中浣,冈陵晋祝,欣看来享来王。
这副寿联用《诗经》句将“翼王”二字嵌入,上联又有“龙兴”地名,太平天国历史研究大师简又文先生称“尤为工整而自然,独有匠心,的是杰作” 。
石达开前后在庆远停留时间并不算短,清军并没有针对此地的大规模行动,原因很简单,清军的策略是暂时不管石达开,先围歼其余各股义军。
保存至今的宜山白龙洞石达开及部将诗刻
柳州的陷落与石镇吉的败亡清兵第一个目标,是庆远邻近的柳州大成国冯天喜义军。
1854年7月,广东天地会领袖陈开受太平天国占领江宁鼓舞,在佛山竖起义旗,开始时声势浩大,曾围攻广州半年,后进入广西。陈开占领浔州府治桂平县(今贵港桂平市)建国,改称秀京。到1860年,在清兵围剿下,声势已经不如前,仍然控制广西部分地区,其中冯天喜仍然控制柳州。
前文提过的石镇吉,在撤围桂林后,继续孤军作战,偶尔与其他义军打个配合,1859年11月23日占领庆远南边的宾州(今南宁市宾阳县),在宾州过年。
庆远、宾州、柳州三处,地理距离并不遥远,如果互为犄角,全力配合,清军进攻难度肯定大增。可惜三支军队却是各自为战,尤其石达开坐拥大军,对另外两路都是漠视,这给了清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升任广西布政使的刘长佑率军围攻柳州,刘坤一先夺取义军屯粮地,切断柳州粮草供应。刘长佑在柳州城北挖地道,1860年1月31日轰塌城墙攻入城内,冯天喜阵亡,清军再乘胜占领柳城与融县两县,打通了从正面直攻庆远的道路。
清军下一个目标就是石镇吉,3月初,石镇吉率军离开宾州,直扑广西西部重镇百色,准备进入云南。百色是桂西水陆交通枢纽,清军原本就重点布防,加上石镇吉内部消息走漏,城防更为坚固。
石镇吉率军猛攻百色,两次挖地道放药炸塌城垣10余丈,将士蜂拥登城,仍然被清兵击退。内部广西人与两湖人之间因战事不利发生矛盾,互相埋怨。石镇吉未能处理好不同籍贯之间的对立,被清军抓住机会,于4月5日大举反击。
石镇吉10座营垒被捣毁,石镇常阵亡。石镇吉只得带残兵打算去庆远投奔石达开,中途被安定土司的团练抓获,后押到桂林处死。
清廷称石镇吉“流毒千里,破大小村寨凡千数百计,官兵应援不及,益肆猖狂”,他的失败,清吏额手称庆。
冯天喜与石镇吉相继败亡,在庆远按兵不动的石达开要负相当责任,不过翼王也有自己难处,大军的筹粮问题正是燃眉之急。
清时期广西庆远府、浔州府、柳州府、宾州附近地图——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清时期》
石达开的缺粮困境清廷之所以放心全力对付其他义军,是他们算计到,石达开军队因为缺粮,根本进行不了大规模军事行动。
庆远土地山多贫瘠,人口稀少,出产不多。清军再要求附近村庄修建城寨,坚壁清野,厚集团练,四处袭击截杀石达开的筹粮部队,石部征集粮草遭遇很大困难。
地方团练依山势,在险要地方筑寨垒,与太平军对抗:“时时截击,夺贼械、贼物无算,积次杀贼二、三百人。贼招慰之,辄不顾”。甚至“妇女亦持刀投石竞杀贼”,有团练“三十名,驱贼数百队”。
因为多山地利,有山寨被石达开军攻打“石逆股匪一、二万余人,攻二十余日”。团练据地形顽抗“贼中炮多毙,岩中笑语晏然,后遂无再攻者” 。
翼王府礼部大中丞周竹歧在应和翼王白龙洞诗中有一句“惨此民情恶,烽烟蔽日虹”,就是感叹庆远周边的恶劣形势。
石达开部也不断反击团练,曾有村庄被攻破,随即“遇害……八、九百人”。躲在山上的居民被赶下山“……骈杀之,死者又三百余人”“贼去人归,裒白骨为三塚,封而题之” 。
为征粮,石达开军队最远去到思恩县与河池州,有记载士兵还亲自下田收割稻禾。这种情况正符合清廷方面的预计,刘长佑在奏章中写道:“因缺乏粮食,四出剽掠。”
清军包围、团练猖獗、友军败亡、粮食紧张,最重要的是石达开拿不出一个解决困境的方法,只是每天在庆远附近的穷山僻壤“回旋游移”,在这种大环境下,跟随石达开的部将越来越感觉前途黯淡,寻思脱离。
正在作战中的石达开——电视剧《太平天国》剧照
将领脱离东归1860年1月,一支投靠石达开的原天地会义军数千人首先离开。同时将领傅忠信、谭体元亦带部出走。这两队先后回归太平天国中央,归属李秀成与李世贤指挥。其中谭体元在天京失陷后仍然坚持抗清,汪海洋死后统领南方太平军余部,战斗到最后。
还有多股军队打算脱离,将领蔡次贤策划率部东返,计划泄漏被张遂谋斩杀,这一来更令将领心寒。
1860年6月8日,石达开终于率军离开庆远南下,首要目标是石镇吉已经离去后的宾州以及武缘、上林二县,计划到桂南南宁府与石达开出生地贵县一带招兵,再联络桂平的大成国义军首领陈开联军抗清。
离开庆远南下,军队粮食供应问题仍然严峻,将领朱衣点率2万人外出各条村筹粮,没想到2万人却先后碰壁,攻打两条村都被当地团练击退,挖地道也攻不进去,还被打死几十人。
正当石达开部面临重重困境时,天京太平天国中央一条好消息传来,终于促成石达开部一次最大规模分裂。
1860年5月,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辅王杨辅清联军攻破江南大营,天京解围,随即李秀成开始苏南攻略,连克苏州、常州等地,太平天国迎来又一波高潮期。
两相比较之一,石达开麾下以彭大顺、童容海、朱衣点、吉庆元为首的一群将领,下定决心东返。
他们在离开之前,决定尽下属最后责任,劝说石达开在贵县招兵后一起东返。无奈石达开不听,还有“归林之说”。
石达开要隐居并非这几个人一面之辞,石达开日后于大渡河被俘后,在自述里写道:
因伙众三江两湖人多,各有思归之念,不能管束,将大队散回。达开在南宁府没有多人,想要隐居山林,因到处悬赏严拏,无地藏身……
连敌人都猜到石达开的打算,刘长佑在奏章中写道:“窥蜀本志或亦潜销默夺矣!”
此时的石达开心灰意冷,甚至打算回家乡隐居,只是他作为首逆之一,清廷怎么可能允许他安度晚年?
彭大顺等人见劝不动石达开,终于在占领武缘县后,率数万人离开石达开。这一队人后来与李秀成部会合,洪秀全见有如此多人从石达开处返回,不由得大喜,特别授予番号“扶朝天军”归属李秀成指挥。
根据后人调查得知,除了大股离开,石达开军队中不少广西老兄弟,因为士气低落,趁回到广西的机会,偷偷跑回家中,重新务农做工。
彭大顺等人的离去,是石达开在广西最窘迫的时候,麾下军队“十不存二”,只剩下一万多人,能战将领也只剩下有“赖剥皮”之称的赖裕新一人。幸得宾州、上林等处大成国义军加入,才勉强维持一支像样的军队。
回朝将领在离开前劝谏石达开一起东返——电视剧《太平天国》剧照
退出广西石达开派遣赖裕新在8月强攻南宁城数次,均因为缺粮被击退。之后颇长一段时间,石达开在宾州、武缘一带踌躇不前,派兵筹粮,用筑木城、建吕公车的方法,仍然攻不破当地一条村庄,被团练杀退,辎重尽失。1861年7月,因为内部不和,前述投靠过来的大成国义军降清,引来清兵进攻宾州,石达开只得撤出宾州,东撤返回出生地贵县。
从1850年金田团营算起,石达开离开家乡已经超过十年,现在回乡,虽然大敌当前,仍然大宴乡亲父老以贺,并以粤东会馆为王府,控制附近一些地区。
贵县毗邻浔州府治桂平县,也即大成国义军首领平浔王陈开控制下的秀京,石达开打算以桂平县为屏障,在贵县发展一段时间。
当时刘长佑已经升任广西巡抚,清军仍然采用先剪除枝叶的方法,对浔州发动进攻。
蒋益澧、刘坤一联军于8月21日猛攻浔州,陈开眼见不能敌,开城撤退,在半路上被团练发现抓获,余部3万多人投靠石达开。
浔州失守后,贵县失去屏障,石达开形势更为孤立,感觉再也不能在广西维持,决定北上入川。
面对清兵水陆阻击,石达开全军于10月21日从怀远县方向回到湖南,谋求进入四川的机会。
天地会会众与石达开部会师——江苏人民出版社1956年出版连环画《太平天国史画》
石达开在广西的失败石达开在广西两年多时间,只能用“失败”来形容,入桂时浩浩荡荡,号称20万。结果却是政治上无所作为,军事上无甚发展,友军有难消极应对,结果众叛亲离,只得仓卒离去。
广西是拜上帝会起义地,确实曾经有不错的群众基础,然而距离金田起义已经有十年时间,从晚清期间的反清起义,如1847年雷再浩算起,时间更久。这段期间,清廷加强了对广西的统治,各地地主组织团练与修筑营寨,严查出入。石达开回到广西时,广西的反清斗争正处于低潮。而且历经多年反清斗争,愿意与清廷抗争的,或死或走。还留在广西的,不是积极充当团练的清廷死忠,就是被禁在营寨之内,能支援石达开的人已经不多。
广西历经战乱,农业生产受到惨重打击,“至是村落坵墟,荆榛满目,牛畜俱尽,以人犁田”,根本不能维持石达开大军需要。
庆远附近流传石达开将征集的粮食分给老百姓,还有分田分农具分耕牛的故事。分粮食或者是有其事,更多的只能是人们的想像。今天留传一份赖裕新在占领融县时所发的告示,大致可以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
……今本大臣统率三军,逆我者亡,顺我者存。经过府邑,伐暴施仁,沿途百姓,箪食跪迎,纳粮进贡,鸡犬无惊。……若不进贡,祸生灭门,作速归顺,保全生灵。倘再违背,玉石俱焚。
这篇告示措辞并非占领一地后让老百姓继续安居乐业的安民告示,虽然有提到“伐暴施仁”,全文却近乎恐吓,要求居民将粮食交出。融县实际情况是历经战乱“田地荒芜十之七八,粮食甚艰”,老百姓那里交得出多少粮食?双方不产生矛盾是不可能。
石达开在广西期间,也可以看出士兵战斗力严重下降。湖南宝庆惨败,还可以归因于对手是清廷最有战斗力的湘军,加上在敌人主场作战。回到广西,算是自己的主场,主要对手是地方团练,战斗却没有占得半点便宜,出动大军征粮都经常被击退。在部下大股脱离后,只得依靠当地天地会会众补充兵力,这些人叛服无常,战斗力更是完全无法与老兄弟相提并论。
颓势已经不可挽回的石达开,或者东返回归太平天国中央是正确道路,不过他与洪秀全猜忌甚深,根本就不可能回去,也只能一条死路走到底,直到大渡河紫打地全军覆灭。
太平天国起义,内部一盘散沙,以教义约束众人,格局太少,难成大事。
太平天国政治能力太差,不失败才怪
nb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