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被拐骗,又当韭菜:印度年轻人深陷失业困境

含双聊国际 2023-07-17 00:02:01

【导读】罔顾贫困、利用贫困,终被贫困反噬。

被拐骗的印度年轻人不想回家

仅在两个月前,32岁的印度男子Raju Rai接受了脸书泰国办事处提供的的销售顾问职位。

Rai早前供职于印度东北部城市瓦拉纳西的一家IT公司,公司开出的薪金之低令他非常不满。于是,Rai搭乘前往曼谷的航班,以期赚到更多美金寄回家里。

但事情没有如Rai所预想的那样推进。在落地曼谷后,Rai被自称是雇主代表的当地人接应,往内陆行走了8个小时,至一处陌生的河畔,由小船搭载穿过国界。Rai被诱拐到缅甸。

Rai最终到达一个错综复杂的综合楼区,那儿有数十个公寓楼和办公楼,成千上万的印度人在其中生活和工作。

“我遇到了来自印度各地的同胞,他们的家乡可以从我居住的北方邦列举到西南部的喀拉拉邦。”

在此处工作和生活的绝大部分人是男性,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工作:针对更富裕的西方国家人群实施诈骗。

短短几天,Rai就意识到自己被困于网络犯罪集团织就的巨网。这种网络犯罪集团游走于法外之地,集团实体一般在亚洲东南部,运作模式是拐骗第三世界国家的劳工至大本营从事诈骗活动。

Rai描述了自己和同事的工作流程:在社交媒体上注册账号假扮为魅力女性,精准钓鱼来自美国、英国和欧洲的相对富裕人士,与他们暧昧甚至是恋爱。

鱼儿一旦咬住钩子,诈骗者就会装模作样地与他们共同规划未来。

诈骗者会向自己天真的“对象”吹嘘投资虚拟货币的前景有多么可观,接着诱导“对象”把所有的积蓄投入到由诈骗集团运营的虚假虚拟货币投资网站上。

Rai还告诉我,集团所在地戒备极其森严,不愿意实施诈骗或者无法完成集团工作任务的劳工会被虐待,惩戒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拷打。

Rai尝试过对外求救,他在推特发表相关信息,带上印度官方包括驻缅甸大使馆的词条。就在他发表求救帖子当天,我看到帖子并向他发送了我的手机号码,由此与他取得联系。

几周后,包括他在内的几十个印度工人,从诈骗集团的楼区中被解救出来。

在Rai安全回家之后,我问他是否和仍然被困在诈骗集团的同胞保持联系,他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令人诧异的是,还留在那里的大多数工人,宁愿承受强制工作和身体虐待,也不想回到印度,只因为他们看不到自己在印度的未来。

“从事诈骗每个月能赚到数万美元,他们没有任何理由回国。”Rai这样说。

过剩的印度青壮年劳动力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技术劳工集群,这些劳工可以为任何跨国诈骗组织所利用。

今年印度的人口数量超过了中国,且一半的人口低于30岁。如果这部分年轻人口的生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其后果将扩散到一国之外,由全世界共同负担。

印度的经济增长并不主要依靠从事制造业的年轻工人,此种结构导致千禧一代难以找到工作(编者注:根据独立智库印度经济监测中心“CMIE”的数据,截至2022年12月,印度25岁以下青年有45.8%处于失业状态)。

被传统劳动力市场拒之门外的印度适龄劳动力会探索出怎样的职业道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着全球劳动力市场今后的走向。

大量胸怀壮志且精通技术的年轻人口和逐渐缩水的就业市场、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之间形成的汹涌张力,可能是史无前例的。

零工经济愿景破灭

尽管印度突飞猛进的科技产业创造了诸多就业机会,但招聘者时常抱怨优秀人才的短缺,而这又根源于只有少数的精英院校能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培训。

但即使更多的求职者得以提升技能,IT 行业也无法容纳这样多的年轻劳动力。进一步讲,每年成功“上岸”IT行业的510万名从业人员中,能与企业确定实质劳动关系的也只有 475万。

其余的年轻人则要另谋出路。寄生于7.5亿智能手机用户形成的市场,印度的零工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众多年轻人以此谋生。数以百万的年轻人无时不刻在大城市穿梭,送餐、开网约车、携带美容工具提供上门服务……工种无所不有无所不包。

理论上,平台经济旨在为劳动者提供常规工作和闲时兼职相结合的模式,但目前印度的现状是常规工作太少而闲时兼职太多。再者,平台会收取大部分佣金,劳动者所得很少,总得连续不断地接单才能勉强度日。

随着兼职劳动力被虐待和剥削的负面事件频频曝光,印度的兼职劳工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感到愈发迷茫。

今年三月份我采访了19岁的Mithun Kumar。去年,他尚未完成高中学业就退学,从比哈尔前往德里,在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当派送员。

他很怀念可以随心所欲暂停工作的日子,可以在床上躺着或者去公园闲坐打发时间。

但如今,因为银行存款所剩无几,家里又经济困难,Kumar无法再干坐着等待平台给自己派发工作了。他在考虑回到家乡,去叔叔开的店里帮工修摩托车。

他随时愿意接受一份固定的“真实工作”,哪怕是尚不能提供薪资的岗位。

对于想要创新工作形式的科技公司而言,是很有必要从Kumar这样的例子中汲取经验的。Kumar的经历和选择可以代表这样一个群体:尽管缺乏其他的现实选择,但仍然拒绝零工经济模式下的工作机会。

如果零工经济无法兑现其自我标榜的承诺,即为低技能从业人员提供最大的就业市场,那么,世界范围内的零工经济就需要找到新的发力点。

沦为社交媒体的韭菜

对世界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的几大社交平台来说,印度的年轻人是最庞大的用户集群,他们正以其他方式影响着未来科技发展的走向。

在社交平台进行数不胜数的点赞、分享和引用转发的操作,印度年轻人对社交媒体的使用方式在逐渐塑造这些平台。平台的针对性发展策略大体如下:传播更多的视频(顾及到这些年轻人文化水平不高,相比于文字更能接受这样的表达方式)、扩展平台商品贸易(基于印度在社区内实现商品流通的历史)和培养有跨地区影响力的网红(以赢取使用者对平台所售商品的信任)。

就业形势江河日下,印度年轻人应对可能发生的惨烈突发事件的行为模式,是想要进一步割印度年轻人韭菜的科技巨头需要关注的。

就印度的互联网生态而言,“刻意散播谣言”已经不是需要治理的问题,而是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特征。仇恨言论、虚假新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被更多地发表、转发。

近期,28岁的牲畜保护义警Mohit Yadav(化名为Monu Manesar),因为发表针对穆斯林的极端仇恨言论视频而大热,由此也卷入了谋杀两个穆斯林男子的案件中。尽管他本人极力否认自己和该案有关,但还是在上个月的警方报告中被列为被告。

Manesar在此事件中获得的热度,使他获得了Youtube官方授予的“银色播放按钮”,这是给拥有超过10万关注者的用户的标识。(YouTube后续宣称已经和Manesar解除了合作协议,意味着Manesar再不能基于视频流量获利。他在Instagram上的蓝标也被移除了。)

但相关平台的措施为时已晚。在平台封杀Manesar之前,人权组织研究了他上传的仇恨演讲,对社交平台指出,其演讲甚至对相关人士的生命安全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既不愿意得罪受众,也不想承担政府施加的责任,社交媒体公司对于不同语言的仇恨言论在自家平台的传播,总体上秉持置若罔闻的态度。(为了应付纽约时代周刊的调查,Facebook发言人近期宣布,公司大量投资以开发和改进筛查不同语种仇恨言论的技术,尤其是印地语和孟加拉语这两处“重灾区”,除此之外还会出台控制线上仇恨演讲的相关政策。)

社交平台所有者作为掌握头部资源的人群的代表,缺乏改善当今印度互联网生态的动力。但发生在印度互联网上的一切事件,在民主政治风雨飘摇、接入互联网成本低廉、一大群年轻人陷于失业困境的地域,都有可能重现。

除非尽快为年轻人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免受欺骗或者迫害。

0 阅读:215

评论列表

吃肉爸爸

吃肉爸爸

2
2023-07-18 16:14

印度不是在自己国家对欧美骗?还需要缅甸接手骗?

苍龙

苍龙

2023-07-17 20:50

所以说印毒蛆该死。

含双聊国际

含双聊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