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年日本裕仁天皇逝世,中国受邀出席葬礼,钱其琛特使:正视历史

过隙弹指间 2025-04-01 18:04:58

1989年,当了60多年日本天皇的裕仁去世,这一下子让日本人对他的尊敬和怀念又升到了新层次。

这个曾经主导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家伙,突然之间,在大家眼里变成了英雄,到处都有人在说“裕仁天皇没有罪”。

【战争罪人,臭名昭著】

裕仁天皇到底有没有罪呢?答案肯定是有的。他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不但不是清白的,反而可以说是犯下了很多罪行。

根据日本的历史记录,1941年的时候,在好几个月的时间里,美国舰队停在夏威夷的珍珠港,这期间,裕仁天皇好几次召见了内阁里的大官和一些军事头头。

之后,日本NHK电台偶然间得到了日本第一位宫内厅长官田岛道治的记事本,里面记录了他和裕仁天皇的很多对话,裕仁天皇也多次在私下里向身边的人表明了要打仗的决心。

好多事实都证明,裕仁天皇和日本军国主义干的那些坏事,不是瞎编出来的,而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

你说,要不是日本人都听了裕仁天皇的指令,他们怎么能去偷袭珍珠港,后来还闹出那么大一堆世界大战的事儿呢?

就那几天功夫,日本迅速占领了香港,打进了马来,还攻下了新加坡,然后又疯了一般往印度、澳大利亚冲,裕仁天皇难道对这些事儿一点都不清楚?

日本攻打中国的时候,用了很残忍的生物武器。他们搞了个731部队,害得好多没有武器的老百姓得了重病,中国大地上到处都是受苦受难的人。

川岛清说:“那个第七三一部队,是我在一九三六年按照天皇裕仁的秘密命令组建的。”

裕仁天皇早就打好了侵略中国的主意。南京大屠杀那场惨案,死了好几十万人,裕仁天皇也在其中使了坏,推波助澜。

在攻打中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会儿,裕仁天皇可不是个看热闹的人。

之后,美国把原子弹用到了战场上,全球局势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本之前还气势汹汹,四处扩张,但后来却一步步往后退。到最后,本以为能大获全胜的裕仁天皇,也不得不选择了投降。

这条消息一传开,马上在日本军队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那些极端的军国主义分子,还有陆军大臣阿南惟,竟然拿切腹自杀来吓唬裕仁天皇,想阻止他投降。但裕仁天皇很坚决,不顾这些人的反对,还是决定了投降。

【瞒天过海,狼狈为奸】

这种不顾天下人反对的“固执己见”,并不是裕仁天皇心血来潮的决定,而是他经过反复考虑后的选择。

在答应投降之前,裕仁天皇先跟美国商量好了,让美国同意日本继续保留天皇制度。

同时,美国在二战里对裕仁天皇干的那些坏事,应该选择不去追究责任。

美国觉得,二战让世界各国,特别是日本损失惨重,这时候正好是美国掌控日本的大好机会。

要是日本成了美国的帮手,那在亚太地区,苏联可就遇到大麻烦了。

日本的天皇制度历史悠久,早已深深扎根。裕仁天皇在战争期间树立的权威,现在已是日本人心中的精神依靠。

要是现在审判裕仁天皇,还取消天皇制度,恐怕会让日本国内乱成一团。

很明显,让裕仁天皇当个听话的领袖,稳住日本,然后整个国家都由美国来掌权,这是美国最好的打算。

日本那边原本是挑起战争的主谋,犯下了许多罪行,为了逃避责任想尽各种办法,而美国提出的这个建议,好像给裕仁天皇等人带来了一丝曙光。

所以,美国和日本联手策划的一个摆脱罪责的计划,就这样悄悄启动了。

1945年8月,裕仁天皇发了个《停战诏书》,里面讲到:“敌人最近用了种很狠的新炸弹,害得好多老百姓被炸死炸伤,这伤害有多大,真的没法算。”

换句话说,美国扔下的原子弹给日本带来了极大的破坏,让日本没办法,只能选择投降。

从头到尾,日本人都没提过“侵略”这个词,也压根没对他们的战争行为说过一句道歉的话。就像《新华日报》讲的那样:“日本天皇一点悔悟的意思都没有,诏书里连个‘投降’的字眼都没提。”

就这样,美国不顾全世界的极力阻拦,让裕仁天皇逃过了上军事法庭的命运,还帮着日本把战争罪行都给掩盖了。

之后,日本各方面为了隐藏他们的恶行,真是“想尽办法”。他们在历史教材的插图里,把原来被杀害的中国老百姓,改成了手举日本国旗、面带笑容迎接的人。

日本鬼子在侵华时,把杀人当游戏取乐,可奇怪的是,在日本的历史书上,那些军官却被描绘成和蔼可亲的模样,正笑眯眯地跟怀里的小宝宝玩耍呢。

日本暗中搞小动作,偷偷替换掉原本的东西,这让中国还有世界各国的老百姓都非常气愤。

这么多年来,中国一直在努力想让日本正视过去,承认他们侵略过中国的事情。

同时,许多爱国的老百姓,为了搜集日本人的恶行证据,走上了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

东北中日关系史学会的副会长赵继敏,曾多次跑到日本,搜集日本侵华的证据。像那些日本军人视为珍宝的水壶上,竟然都印着“上海凯旋”的字样,这样的东西,多得都数不过来。

【正视历史的反击】

1989年1月份,裕仁天皇因为癌症去世了,紧接着要办葬礼,这时候中国得到了一个机会,去向日本讨回过去的公道。

裕仁天皇在日本掌权多年,深受日本民众的喜爱。他的去世,让整个日本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前所未有。

为了让裕仁天皇的葬礼办得隆重,日本内阁赶紧开了个会,商量葬礼的具体安排。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决定把东京的新宿御苑作为裕仁天皇葬礼的地点。

最后,我国决定派外交部长钱其琛,让他以“国家主席特别代表”的名义,去参加那个葬礼。

最后,总共有163个国家和27个国际组织接受了邀请并派来了代表,就连美国、法国、印度、菲律宾等国的总统、总理、国王等领导人也都决定亲自出席葬礼。

看到这个情况,日本方面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但他们没想到的是,之后他们一再否认的做法,会遭到国际社会的严厉反对。

2月14号,日本首相竹下登在国会回答问题时,聊到战争责任这事儿,他说:“上次那场大战究竟算不算侵略,这得留给历史学家们去评判。”

换句话说,日本并不愿意承认他们犯下的侵略错误。内阁制的一位高官甚至直接说,不管是按照本国的法律还是国际的法律,裕仁天皇都“不用为战争负责”。

这些话一说出来,就让日本国内支持天皇的人更加激动了,他们大声喊着:“裕仁天皇没有错”,想要为他开脱罪名。

竹下登的话很快就在国际上传开了,这让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感到非常不满。

在这之前,英国女王已经打定主意,要让菲利普亲王去日本出席葬礼。

竹下登的话一传出来,英国老百姓就纷纷抱怨,说:“这简直就是对二战时被日本占领的远东国家里,那些牺牲的英国人和澳大利亚人的不尊重。”

澳大利亚总理听说日本不承认裕仁天皇的过错,立马就把参加葬礼的计划给取消了。

韩国老百姓公开站出来,说总统不该去日本参加天皇裕仁的葬礼,还在报纸上把裕仁天皇狠狠地批评了一番。

新西兰的国防部长直接说了,像裕仁天皇这样的人,在战争刚结束的时候,就应该被严惩不贷,剁成肉酱。

同时,对于日本不承认其侵略行为,中国也有应对的办法。

裕仁天皇在侵略中国这件事上恶名远扬,既然日本不肯认错,那我国的领导人当然就不会去日本访问。

钱其琛这次是以“国家主席特别代表”的身份去参加的,其实他是带着很重要的任务去的。

对于裕仁天皇的事情,中国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底线。

考虑到中日之间的友好关系,中国可以参加裕仁天皇的葬礼,但这并非毫无要求:中国希望日本能正视并承认他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罪行。

日本人幻想的裕仁天皇那场隆重“国葬”,结果却成了笑话,让日本丢了大人。

没办法之下,竹下登连忙通过外交途径,赶紧跟各国领导人打招呼,希望他们能理解一下。

竹下登说,以前日本发动的战争给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伤害,日本会正视这个事实,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会倍加珍惜和平。

在葬礼上,街道两边站满了3.2万名警察,场面之大,前所未有。

下午时分,裕仁天皇的棺材被抬上丧车,朝着墓地开去,这意味着葬礼告一段落。但日本和中国之间关于侵略历史的争议,还长得很,远远没有结束。

按照之前的安排,竹下登首相本该在葬礼结束后那晚和各国领导人碰头,但没想到,葬礼当天下午,竹下登就迫不及待,提前与钱其琛见了面。

竹下登说,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得按照两国建交时候的那个《联合声明》来继续往前走。换句话说,日本还是很看重跟咱们的合作关系的。

说到中国希望“正视历史”这一点,竹下登却完全没提,一直在回避话题说别的。

对于这事儿,钱其琛平静而坚定地回应:“中日要想友好,日本得先正确看待历史,这点上,中国是绝不会退让的。”

两边都不肯退一步,所以这次竹下登和钱其琛见面,当然是以不愉快收场。

日本表面上看像是想让步,但实际上是想转移大家的注意力,好掩盖裕仁天皇在侵略中国战争中所做的坏事。

三天后,因为中国的立场和国际上的声音,竹下登不得不站出来公开说话,改变了以前不承认打过坏仗的做法:“之前那场战争(就是日本侵略别国的战争)给周边国家带来了很大的伤害,这个侵略的事实是谁也不能抵赖的。”

同时,竹下登也直接否定了“说裕仁天皇没有罪”的观点。

但是,日本人天生爱抵赖的性格,让他们在面对侵略行为时,总是想着法子去掩盖真相,玩文字游戏。

长久以来,每到8月份,日本的一些重量级政治和军事人物,常常会去祭拜那个供奉着二战罪犯的“靖国神社”。

他们把战争罪犯当成英雄来崇拜,这也反映出他们根本没有悔改的意思。对于中国来说,要让日本“正视过去的历史”“承认侵略的真相”,这条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

日本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多得数都数不清,证据确凿,在漫长的与邪恶抗争的过程中,中国肯定会赢得最后的胜利。

0 阅读:18
过隙弹指间

过隙弹指间

白马过隙弹指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