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当前的三座跨江大桥中,沪苏通大桥是最晚通车的,也是唯一的公铁两用大桥。可能在车流方面,和苏通大桥还有些差距,但其身上创造的记录,散发出的传奇色彩,一定是三座大桥中最光彩夺目的。
沪苏通大桥,正桥全长5.8千米,也成为了长江上最长的跨江公铁两用大桥,也创造了很多新的记录,为人称道不已。今天本文就来简单描绘一下,这座南通人“又爱又恨”的第三座大桥的传奇故事。

为便于读者阅读,正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艰难博弈
卓越进程
荣誉满身
争议不断
1、艰难博弈沪苏通大桥设计想法的诞生,是伴随着从上海到南通的一条铁路:沪通铁路而来的。这条铁路最早在2003年被提出,最初的设想是“东线方案”。
经过专家的论证,初步设想是在距离当时已经在施工中的苏通大桥,8-9千米的地方,新建一座全新的跨江通道,公铁两用,连接苏州和南通。而南通在市区的东部建设全新的南通东站,用以承接客运。

2007年-2008年期间,铁路、航道、桥梁方面的专家一共形成了至少三套方案,并且进行了论证,似乎一切进展都很顺利。但这一切的努力,都在2010年变成了泡影。
沪通铁路,必然会经过苏州,经过苏州方面积极的争取,沪通铁路的“东线方案”被终止,变更为了“西线方案”。2010年,沪苏通大桥被正式批复之前,选址已经变成了距离苏通大桥40千米的地方,一边是南通的平潮,另一边是张家港。
就这样,沪苏通大桥的位置被正式敲定了,这个决定的速度,比之前的5年要快得多。

后面的故事,就相对比较顺利了。
2010年7月,桥跨、桥式被正式批复;8月,斜拉方案通过桥梁专家评审;12月,航道方案通过安全评审。
2011年4月,施工船进程开展主桥墩的实地勘探;2013年11月,沪苏通大桥的正式施工图设计完成,同时成立了大桥建设指挥部。
2014年3月1日,沪苏通大桥正式开工建设。
经过6年多的卓越建设,沪苏通大桥在2020年7月1日正式通车!这座大桥成为了南通第三座跨江大桥,也是唯一的公铁两用大桥。之所以称其为“卓越”的工程,是因为它创造了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诸多记录。

毫无疑问,这是一座完全有资格载入中国桥梁建筑史的大桥,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工程。
3、荣誉满身沪苏通大桥是公铁两用大桥,上层是双向六车道的一级公路,下层是四线的铁路。是世界上第一座“6道公路+4线铁路”的公铁两用大桥,直到现在,依然是唯一的一座。
“乔治·理查德森奖”为世界桥梁史上设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奖项,堪称桥梁界的“诺贝尔奖”。而中国至今也仅有三座大桥获此荣誉,这其中就包括了沪苏通大桥,2021年4月获得,这是这座大桥无上的荣耀。

而且沪苏通大桥还创下了多项记录:
“高”:南北主塔的高度均超过了330米,相当于100层楼高,是世界上所有的斜拉高铁两用桥中最高的;
“大”:大桥主航道的跨度超过了1千米,是国内所有的斜拉桥中跨度最大的,也是世界上所有的斜拉公铁两用桥中跨度最大的;
“长”:沪苏通大桥的主桥梁部分,长度超过5.8千米,是长江上所有的跨江公铁两用桥中最长的。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记录和荣誉,无一不彰显着沪苏通大桥的传奇与辉煌,但随着而来的,也有很多的争议。
4、争议不断沪苏通大桥的争议很多,至少有三个方面,有些是遗憾,但更多的是无奈。简单挑重点说说吧,有不对的地方,大家都当个乐子看看吧。
(1)“东西线路”之争。。这个之前已经提过了,其实就是选址的问题。很多人至今仍在吐槽南通西站过于偏远,到西站乘火车极为不便,尤其是住在南通主城区南部的居民;
(2)“名字之争”。2020年,在大桥通车前夕,铁路方面突然发出了通知,将“沪通铁路”更名为“沪苏通铁路”。然后,正式将这座大桥命名为“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最大的争议,就是名字中变成了三个城市,明明是苏州和南通之间的大桥,明明和上海没啥关系,但偏偏在名字中,上海加了进来,而且还放在了最前面;

(3)“高铁速度之争”。一开始,大家对于这座大桥的铁路速度是充满期待的,毕竟未来有可能会承载南下北上的高铁路线。可最终的设计速度,仅有200-250千米/小时,并没有达到真正高铁的速度。这一点其实没啥好说的,只能说是有些遗憾吧。
这个世界很公平,没有什么是完美的,有些遗憾、有些争议,或许能够让这座大桥留在人民心中的时间更久一些吧。

沪苏通大桥的铁路,预留了四线。是江苏省内所有的跨江公铁大桥中,唯一设置四线铁路的大桥。
虽然当前沪苏通大桥,仅开通了沪通铁路,但通苏嘉甬高铁现已全面开工,这将是沪苏通大桥第一次承担起高铁的运营任务。2027年,或许沪苏通大桥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不管怎样,这座大桥都是南通历史上一座极具传奇色彩、极具划时代意义,集各类记录与荣誉于一身的大桥,值得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