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极拳的晃腰谈意念——练哪意在哪

三不一无课程 2024-10-29 16:58:51

晃腰是洪式太极拳的一个基本功,是宗师洪均生师爷在无意中发现的。

师爷第二次进京学拳,陈发科师祖发放他时,他只轻轻地出去,并不像其他师兄弟一样“扑腾扑腾的”(发科祖夫人原话)。师爷反省后认为:这是他平时看徒弟们练拳时,总是双臂抱于胸前晃腰,无意中练出的功夫。

因此,后人再练晃腰时就已经不是无意中的了,而是有意识、自觉地去练了。

晃腰就是身子来回转,类似做三换掌或者拔井绳的动作时腰的动作形式,只是不做手上的动作,双臂要么环抱胸前,

要么插在裤兜里,

做腰、裆、膝的旋转动作。高度可以随着膝部的弯曲程度调整,由高到低。要站一肩宽的小正马步,步不要大。

晃腰是练功,既练内功,也练武功。

练内功主要是浊气能沉下去,清气能升上来。如果长时间做,还能静下来,达到入静入定的效果。此时会出现很多与平时不同的感觉,但不要惊奇,也不要关注,任其自然。

从保健养生来讲,晃腰对肾的按摩作用非常明显,对其它五脏六腑也有益。

练武功是因为它能练很多实战的功夫。

腰为人体的中枢部分,承上启下,是个大转子,说“腰为主宰”是言过其实,但腰确实重要是真的——搂抱住对方的腰,对方身体的力便发不出来。

腰是横劲、竖劲、浑圆劲的联结处、关键处,是核心力量的所在。

我在训练过程中感觉到:练拳重在意念——我说的意念不是气功的意念,是说技击的意念。

练化劲功夫,只要专注晃就行了,专注对方来力我能左转、右转、螺旋转,化掉对方的来力。

但若练肩打、背打,那得把意念放在肩部或者背部,并且转得方向角度也有略微的不同。

肩打背打是同一个动作,只是运用的部位相反,意念就得换。

练化打同时又是另一种意念。

练哪意在哪,意在哪,练到哪。

至于师爷无意中练出了功夫,那只是化劲功夫,不期然而然,正所谓无意练习,偶然所得,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我在训练其它功夫时也有这样的感觉认识,就是同一个动作有很多种用法,但是每一种用法都得专门用心练。练哪种用法,意念就得在这种用法上,不可能笼统地练一个动作就可能得到很多种用法。因为每一种用法的主宾都不同,关键是换主宾。每一种用法的配合都不同,关键在配合。

举例说明:

比如白鹤亮翅,光摔法就有很多种,如左右手的配合,左腿与右手的配合,左手左腿的配合,右手与右腿的配合等,至于采、掤、靠、按等太极拳的技法也得专门练。这是同一个动作,就是白鹤亮翅第二个动作,就有这么多用法。每一个用法都得练一练,不能总是笼统地做那么一个动作,练左脚的踢就专注左脚,练搳就专门练搳,练别子就专门练别……意念不同,劲路不同。

晃腰是同样的道理,练不同的功法,就要有不同的意念,练什么专注什么。

打拳也是如此,泛泛地打,每天打一万遍都用处不大。因为没有用心。用心才能练出功夫,练出技巧,用心才能练心,盲无目的地打,茫然地打,那是浪费时间。

练拳不能懒,身体要勤快,心懒也不行。

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用法,所以不知道在练拳时意念如何运用。要解决这一点,最省事的方法是去学习。其次有个麻烦的简便法儿,那就是反复练单式单动,自己练明白。前者虽然简单,不需要自己摸索,但是学一点会一点,是永远学不完的,也是永远达不到高境界的。只有后者才能让习练者真正练明白。

单操是最好的格物致知的方法,比其它学问更好,这是中华智慧,是中华文明。很多人耐不下心烦,不去反复做同一个动作,所以无法深入,只能一辈子学。学是学不完的,只有练才能练完。



0 阅读:4

三不一无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