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老子讲的是“大道甚夷”,不知被谁篡改为“大道甚简”,夷与简的意思虽有交叉重叠之处,但主要意思却不同,夷主要指的是平坦、平常,而简主要指简单、容易。平常与容易意思差得就远了。

之所以说把“大道甚夷”篡改为“大道至简”的始作俑者为传统文化的罪人,就是因为把“修道本来是平常但并不容易的事”搞成了它是“容易的事”。
我们在讲太极拳的时候,一旦讲得稍微深入复杂一点,有的人就跳出来反对,用的理由就是“大道至简”。他们认为大道都是最容易的,但凡复杂高深的都是错误的。以此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繁难,把精细、高深的技术简化为粗糙、简单、肤浅的玩意儿。
不只是太极拳,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任何技艺都遭遇到了这种情况,比如书法、中医、道术……

《道德经》第五十三章,原文就是:“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翻译一下:假如我真正明道,修行大道,唯一担心的是偏离大道。大道非常平坦,非常平常,而多数人喜欢偏僻的小道。
从这里可以看出,大道甚夷是看上去普通平常的,既明显又平坦,正如第七十章中说的“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而人们总是认为这样的东西不是大道,稀松平常,不可能达到神秘莫测的高度,只有走偏僻小道,走别人不知道的小路,做稀奇古怪的事情,才可能达到神秘的高度。
有一些人知道这些人的心理,所以迎合他们,故意讲得神乎其神,讲得玄而又玄,什么特异功能,什么丹道……只要想像力足够丰富,可以说出更加玄幻、更加神秘的哗众取宠之言,行更加荒唐无稽之事。

很多人把道理解得神秘,单指修仙一类的东西。其实道就是规律,就是本质,就是真相,就是真理。它只是抽象,难以理解。
有很多人动不动贬低术,抬高道。道其实没有大小好坏,有的话也是相对而言。术就是道,道就是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术必合道才是好术,道能指导术才是正道。道是术的规律、规矩。术是道的外显、外现、载体,道是术的本质、规律。道寓于术,术显示道。因此,任何事、物都有道,《庄子》说“道在屎溺”,正说明道无处不在,任何事物都有道。《大学》中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有形的物有根本和枝节,无形的事情有结局和起始,能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就离道不远了。简单概括一下,就是:明理即明道。《道德经》认为知常就是明道。常就是理,就是规律。
《大学》中对道的概括是这样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中庸》中也认为“君子之道,费而隐”,道既然是真理,并非容易获得,并非简单。把道简单化,从而从理论上把术也简单化,这是太极拳和其它技艺被简化的理论依据。
因此,我呼吁以后谁也不要再提“大道至简”这句错误的话,要说也得正确理解。比如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关系上讲,确实内涵越大外延越小。从相对的层级来讲,道越大,用的字越少。比如车、汽车、货运汽车,车从字面上看是最简单的,但它却是最丰富的,外延也是最多的。简省不是简单。所以也有人为了自圆其说,在“大道至简”后面添上了“衍化至繁”作为补充。
世上事没有绝对的难易,都是相对的。比如打乒乓球,只有那么几个技术,但打到高水平也不容易。比如下象棋,就那么几个棋子,但下好了也不容易。不要说什么术,什么道,棋术就是棋道。如果棋术很难,棋道就简单了吗?
最后用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世上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不要把本来很难的事情用“大道至简”来搪塞,甚至反对别人深研,那很浅薄。
隅翁
夷平与简有相通
阿峥
还是没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