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住建部和财政部联合推出的300城的大城改政策,震动了全国。
绝大多数朋友都认为该政策是一个大大的利好,能让更多的区域和更多的居民看到希望和享受到这一波政策的红利,点赞和支持的言论众多,难以列举。
大家都希望,政策的动作要更快一点,颇有点着急啊。
也有一小部分人在放冷枪和吐黑水,什么也不相信,活在自己那个狭隘和卑微的小世界里,看不到大趋势的变化、或者是不愿意看到艳阳漫天和国人欢舞的景象,像一条冰冷的小蛇只愿躲在阴暗的小角落里。
当然,在国家重磅发力的雄浑大势面前,这些小蛇无关紧要,阻挡不了历史大车轮的大进程。
一点小感慨,就此揭过。
今天,咱们再重点分析一个大家问得比较多和关注比较高的问题:
300城的大城改,“钱”从哪里来?
为什么,要在这里把“钱”字加上引号,实际上,在我们看来,首先第一个问题是——
你对“钱”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看的?
据观察,业内众多朋友,在看待这个问题时,多半是从总体规模和相对静态的角度来观察,好多人都是这样一个状态——初步掐指一算,没有几万亿搞不定吧,到处都要花钱,国家能做到吗?
当然,这样来讲,也没什么毛病,只要城改数量和规模不变化,其要投入的资金总规模也基本是固定的,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算数,无需多讲。
从总体规模上看投入总额,这是目前业内各方比较普遍的一个视角。
但是,这样的观点,就一定合理吗?
并不见得。
因为,这个观点中,是总体和静态的观察,虽然客观,但不全面,有缺失。
因为一个事情或项目的投入,在总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资金的流动和运作是灵活的,有积累、撬动、扩展和放大的现实效应在里面。
这是什么意思?
学过财务的人都知道,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是,你手里的一块钱,可能只是一块钱,也可能不是一块钱。
其中的核心差别,就是一块钱,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总规模系统内,通过流转它在不断为链条上的人创造价值,给每个环节都产生了增值的作用,它在逐步放大,最后,多出来的价值又会反哺到这个系统。
其他方面,就不多讲了,不然会过于理论化,会看的头晕。
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钱,是静态和动态价值的综合表现,在财务和实际运作过程中,动态价值才是它的核心功能。
也就是讲,货币在实际的市场中,只有有效、合理和快速流通,才能真正实现它的使命和价值。
好了,下面再回到上述的第一个问题上来:
钱,是静态的,主要是指总体规模和数字;
钱,是动态的,侧重于它的流转和价值的再创造。
比如,一块钱,放在你家的柜子里,就是死钱,没什么价值。
当然,在吹牛皮时,可以增强你的信心,如此而已。
如果搞清楚了上述的基础逻辑,你就会发现,“钱”已经变得不一样了。
也即,其理相通,在城改的投入上,简单地通过总体数字来粗略判断,已很难经得起推敲了,换句话就是,仅仅观察总数,事实上没太大的意义,只是在表达和呈现上能显得更加直观而已。
可是,这种情况,跟实际市场的运转完全是两码事。
说白了,如果只从总数字上看,其本质就是一个计数的逻辑,映照不了真实市场的万千变化。
因此,在城改的投入上,即使总体规模不变,其中的“钱”,实际上是不断变化的,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
◢ 一是,忽略了时间的变化及其重大价值。
因为,在国家发布的上述政策中,对时间未作任何表述。
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大动作大事件,是一个相对长时间才能做到的事情,实操中存在很多的困难、问题和变数,如果简单拍脑袋搞出一个具体的时间,这不科学也不现实。
但是,业内众多的朋友,在分析时,看似都在诘问“钱从哪里来”,实际上,就是一个简单的和从众型比较单一的思维路径,其中的瑕疵比较多。
譬如,假设本次城改要整体投入10万亿,但是,这个投入量,并非简单的两三或五六年能做得到,“时间”这一要素和变量,会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影响。
实际上,会在前端、终端和后端产生巨大的变化,并不会一开始或在中间就实打实的砸下去10万亿,这种情况根本不存在,都是在逐步投入和有效滚动进行的。
就像房企要去摘牌一块总价5个亿的地块,首先只需要支付20%的保证金就可以成功摘牌,后续资金各地政府都给了一定的时间去运作和准备,比如,你可以通过工程发包等方式去签合同和收取工程方、广告商的一些资金等来补充后续土地款的适时缴纳,这就是时间要素对资金的一大价值。
那么,在城改方面的投入上,国家资金的释放模式,其手法都差不多,不可能直接摆出10万亿让各个城市去玩。
做不到,也不经济,是典型的傻瓜套路(个别土豪行为除外)。
从这个维度来看,如果只盯着本轮城改投入的总数字不放,好像是觉得国家拿不出,实际上是自己的思维被很多说法带偏了,而进入了小胡同,有失偏驳。
◢ 二是,忽视了资金的滚动及其价值。
据波哥看楼市观察,住建部的政策已经讲明白了,比如,投一个亿给你来搞城改,你至少要直接实现一个亿的安置价值吧,这是政策的基本要求——算的过账+完备征收方案设计,不然,首先就通不过政府的审核和对项目的筛选。
再者,一个亿投入后,就会在土地、工程款的支付、就业等方面不断显现出来,资金的滚动和放大效应在不同环节得以有效展现。
这一切,最后,都会在城市的财政收入上表现出来,地方政府的收入也会节节高,尝到甜头后,他们也会持续再次从城市层面去追加投入等,其中,一个非常直观的变化是——既有效去化了库存,有激活了产业链,也带旺整个城市的发展。
如此,再从一个亿的源头上来追溯,其总体价值早就被放大了好几倍。
此外,区域城市有足够造血能力时,国家的整体实有资金的投入将会快速降低和减弱,300个城市如此累加后,最终,对国家相关政策性资金的投入,则是一个有效的减压的过程。
所以,很多朋友单纯从总数上来简单判断国家的实投压力,就显得有点可笑了。
不讲300个城市百分之百做得到这种大话,就简单按30%来计算,其中的资金滚动效果都将会汇聚成一股洪流,最后又会持续推动和加速城改的进程。
故而,你觉得静态的总体数字,对我们的实际操作有什么大的意义吗?
无关痛痒。
这里再插一句,很多朋友都容易割裂来看的一个大问题:
300城的大城改政策,策动的只是国内城中村的改造吗?
对此,可能会有一些朋友,对此,会睥睨或不屑一顾等。
然而,在波哥看楼市看来,上述业内很多人质问“钱从哪里来”这一点,在这里实际上,已可以充分表明,很多人对该政策依然在雾里看花,并没有和整体的深度体察,傲慢遮蔽了自己的双眼。
观点,即思维、即格局和视野。
俗语说,所见即所得,反过来也是一样的——所得即所见,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你的视角等,就是那么一回事。
表面看似霸气侧漏,实则为盲人摸象和以偏概全。
因此,你表面上在质疑和焦虑,而实际上则是在随波逐流。
其中,也包括一些所谓的专业机构,他们的相关观点,也弥漫着许多的迷雾,流于平庸,很少能看到光华四射的独特思考和深度洞见了。
更多都是在用结构严谨的专业词汇来掩盖思想的虚弱。
声明:
在此,并不是要去怎么样,只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阐释国家级重磅政策中的主要问题,最后,都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真正看到各类政策的现实价值和对自己的影响,进而有效与国家的发展步伐尽量保持一致,在新的阶段和政策的众多加持下,能走得更实在和更远。
为什么出政策,就是要去有效解决现实问题?
不然,其意义何在?
为什么出政策,就是要去有效影响每一个人?
不然,其力量在哪里?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
在此轮300城大城改政策中,国家已经提出了四大主要的财税等支持政策——“专项债+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城中村改造贷款+税费优惠政策”,简单说,就是给钱、给贷款、减税费,多管齐下,这个支持力度那是杠杠的了,都是真金白银。
从前端和中后端来看,都会适时进行有效的加持,主打的就是首先让地方政府和城市拆迁户看到雪花银,这样各个层面才会有足够的底气和焕发出足够的活力,后面的投入就更加好办了。
所以,最后,从整体资金的设计和运作等实操层面来综合观察,国家综合出大招+地方快速启动和落地成蝶+居民有效受益而奔走相告,这盘棋不就活了吗?
因此,资金,仅为一个工具,静态划线、动态奔腾,国+城+民,三者有效勾连和深度互动,充分引爆全国300个城市的城中村改造,其基础扎实、其资金有合理出处、其意义重大。
最后,推动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就是“引爆”的含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