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公孙衍,张仪,范雎,吕不韦,李斯,谁对秦统一贡献最大?

历史紫陌阁 2021-12-23 21:39:52

众所周知,秦国是到了秦始皇时期才完成的统一大业。嬴政13岁即位秦王,在公元前238年,在秦国旧都雍城举行加冠成人礼后,铲除长信侯嫪毐、相邦吕不韦等政治势力集权,开始亲政,随后便开始积极推行统一战略。

经过多年的战前准备,从公元前230年,秦王政派内史腾攻打韩国起,秦灭六国之战(秦国统一战争)正式拉开了序幕,之后用时十年,于公元前221年,秦国出兵齐国,齐王举国投降结束,秦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历史开启了新篇章。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出自《过秦论》

虽然秦统一天下的大业是秦始皇用武力所完成,但其并非是秦始皇一人之功,也不是某一文官武将的功劳。归根结底,秦始皇最终能用武力统一六国,源自于秦国几代先君的积累,和历代臣子,以及秦国全国百姓的努力汇聚而成。

从西汉名士贾谊的《过秦论》中的“上篇”不难看出,秦国能一统六国非一人之功。秦国早在秦孝公时期,就已经开始奋发图强,秦孝公即位后,自知秦国势弱,便想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秦孝公也有吞并天下的野心,为此颁布了历史上著名的《求贤令》,以求人才入秦,行富国强兵之策。

秦孝公得商鞅辅佐,秦国经过强有力的变法改革,秦国自秦孝公时期国力日益增强,后又经秦惠文王、秦武烈王、秦昭襄王、秦惠文王、秦庄襄王几代秦君的经营,秦国从战国初期的一西北边陲的诸侯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

在秦国崛起的过程中,秦国涌现出很多能力出众的能人贤士,如:秦孝公时期的商鞅;秦惠文王时期的公孙衍、张仪;秦昭襄王时期的范雎;秦庄襄王时期的吕不韦;秦王嬴政时期的李斯等人,他们都对秦国的统一进程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商鞅,公孙衍,张仪,范雎,吕不韦,李斯六人中,要说谁的贡献最大,三言两语难下定论。我们可以先从秦国图强、再到崛起,最终统一的整个进程中,看看他们对秦国做了哪些贡献,从中在衡量评定,谁对秦国统一进程的贡献最大。

秦国图强、崛起、统一的过程

秦孝公时期——商鞅的贡献

“奋六世之余烈”中第一位秦国君主——秦孝公,秦孝公继位后,此时的秦国经历了几代君主的动荡,国力大为衰减,魏国更是乘机夺取了秦国的河西地区,秦国更是雪上加霜。加上秦国地处偏僻的西北地区,被地处中原的诸侯列国所疏远,虽然秦人并不是戎狄,但却被看待成夷狄一样。

秦孝公从小便出生在战乱纷飞的时代,知晓只有国富兵强才能抵抗外敌的侵犯。秦孝公继位后,便采取实际行动让秦国图强,为此发布了《求贤令》,身处魏国相府的卫国人卫鞅听闻秦孝公广纳人才的消息后,便西行投奔秦国,用“富国强兵”之策打动了秦孝公。

两人几日畅谈,一拍即合,在解决国内的守旧派后,以《垦草令》作为变法预案,在秦国拉开了全面变法的序幕,主要内容是以提高农业生产为主等一系列改革,刺激农业生产才能使秦国变得富强,只有国富才能再行强兵之策。

《垦草令》成功实施后,商鞅担任左庶长,开始实行第一次变法,此次变法依然是促进生产,并奖励耕织,其次实行了新的律令,如轻罪用重刑,废除了旧的世卿世禄制,颁布了按军功赏赐的“军功爵制”等一系列改革,此次变法使秦国扩大了赋税和壮大了军事实力。

第二次变法主要内容是: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开始普遍推行县制(秦献公时期已经对秦国部分地区实行),并规定秦国内居民登记各人户籍,发明了一种叫“照身帖”的身份证件,类似于现今的身份证。强行推行小家庭政策(对第一次变法的补充),规范社会风俗。

商鞅主张国家应统一民众的心智,制定统一的制度,实现统一的目标。秦国经过全面彻底的变法改革后,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确定“军国主义”思想(耕战政策),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在军事上使军队战斗力不断提升,使秦国成为一个富裕强大的国家。

经过变法后的秦国变得繁荣昌盛,商鞅便向秦孝公提出一统天下的帝王基业,攻打魏国,占据黄河和崤山,以险固的地势,退可守,出可以控制崤山以东诸侯列国。可以说,商鞅辅佐秦孝公,在秦国实行变法后,使秦国的国力日益提升,为秦国之后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在秦孝公之前,秦献公已经在国内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就有推广县制、编制户籍、实行连坐法等,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一定基础。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废除人殉制度,也是这一条使秦国的人才得以保留,不然甘龙等重臣有可能就在秦献公死后就为之陪葬了,人殉制度的废除,也为外来人才入秦提升了一定保障,不然国君一死,就得陪葬,如果没有秦献公废除人殉制度,商鞅入秦的概率就要少一半了。

秦惠文王时期——公孙衍、张仪的贡献

张仪和公孙衍都是当时著名的纵横家,张仪主外交、谋略、公孙衍主军事。秦孝公去世后,秦惠文王继位,虽然商鞅被秦惠文王灭族,但依然实行商君之法。在巩固权力之后秦惠文王,继续东进攻打魏国,而出生于魏国的公孙衍,此时已经在秦国参军多年,并因功升为将军。秦国攻打魏国之际,公孙衍投身于秦魏之间的河西之争。

秦魏两军兵至洛河两岸,此时已经实行军功爵制多年的秦国,号“首功之国”,因杀敌斩首一人便能获爵位一级,使秦军作战格外勇猛,最终魏军大败,雕阴之战之战后,河西地区的实际控制权以为秦国所有。(第五次河西之战)两年后,秦军接着攻打魏国,魏军又败,不得不向秦国割地求和,至此,黄河以西的土地全部归于秦国。

公孙衍对秦国最大的贡献就是收复了河西失地,公孙衍也被封为“大良造”(当时秦国具有实权的最高爵位)。此时纵横家张仪入秦,被秦惠文王赏识,先任命客卿、后任命为相邦,而此时的公孙衍被魏王重金贿赂,被张仪得知,最终被排挤离秦,失意离秦的公孙衍,先后出任魏相、韩相,对秦国的统一进程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最终于晚年又归于秦,在蜀地上发光发热,了却余生。

此时的秦国,经过变法改革的发展,开始兴兴向荣,处于崛起之态。张仪本就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善于用“连横”的外交策略,张仪出任秦国相邦后,开始游说各国,使赵王和秦王在渑池会晤,先后让魏国、韩国、齐国、燕国奉事于秦国,不费一兵一卒为秦国获取了数十座各国城池。

张仪用连横之策分化瓦解,破了六国的合纵,为秦国外交上取得了重大胜利,也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最终张仪在游说各国回秦国复命,还未走到秦都咸阳,秦惠文王已经去世,继位的秦武王本就不喜张仪,张仪为了保命不得不离开秦国,最终死在了魏国。

秦昭襄王时期——范雎的贡献

秦武王因举鼎以外而亡后,其弟秦昭襄王即位秦王,秦昭襄王即位近40年后,魏国人范雎在魏国被权臣构陷,几乎丧命,经人获救,随秦国使者前往秦国,开始侍奉于秦昭襄王。范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使秦国不断蚕食各诸侯国的土地,之后又瓦解各国合纵。在秦国统一天下大业的“重要决战”(长平之战)中做出重要贡献。

长平之战起因源于韩国的上党之争,最终演变成秦赵两国大规模的战争,秦国战将白起(后换)对战赵国老将廉颇,二人皆为战国四大名将,在两国参战兵力也相差不多的情况下,谁赢胜负犹未可知。最终秦国将主帅偷换为白起,而范雎则使用反间计,使赵国将老将廉颇换成未经沙场的赵括(阏与之战主将马服君赵奢之子),最终赵军惨败,元气大伤,秦国统一大业可谓使万事俱备,只剩时间问题。

秦昭襄王在位时期,范雎辅佐秦王遂废宣太后,驱逐四贵(穰侯魏冉、华阳君芈戎、泾阳君公子芾、高陵君公子悝),加强王权,在范雎策略下,秦国不断蚕食各国土地扩张领土,用计辅助击败了最后强有力的对手赵国,使天下皆畏惧秦国。不过范雎的提议使秦昭襄王在长平之战后,没能派兵一举灭亡赵国,实为可惜,最终拖到秦始皇时期才将赵国灭亡。

秦庄襄王、秦王政时期——吕不韦的贡献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的卫国大商人,通过低买高卖,积累其千金家财,通过“奇货可居”,扶植为之于赵国的质子嬴异人成为秦王,之后拜相封侯,权倾朝野。吕不韦对秦国的主要贡献就是攻灭东周国,攻取赵国、卫国的土地,为秦国积攒国力,为秦始皇统一六国铺平道路,解决后勤上的一些问题。

秦王政时期——李斯的贡献

李斯原为楚国人,早年在齐国求学,后来入秦投身于相邦吕不韦门下,后佐于嬴政。李斯为秦国统一大业所做的贡献就是出谋划策,建议先攻打较弱的韩国,再逐一消灭各诸侯国,而李斯的丞相一职也是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任命的。在秦始皇亲政时期的秦国,灭亡六国就算不是手到擒来,也相差不多。李斯相比其统一后所做的贡献,如:废分封、统一文字等举措来说,在秦国统一进程上,和其他几位的功绩还是有所差距的。

总结:

通过以上对商鞅,公孙衍,张仪,范雎,吕不韦,李斯六人的表述来看,从六人为秦国所做的贡献也能看出一些。虽然秦国最终统一天下是很多人努力的结果,但要从以上六人选出贡献最大者,个人看好商鞅,商鞅当时所在的秦国,是六人中秦国最弱的时期。当时比秦国强大的国家比比皆是,而后期,秦国是在商鞅变法下逐渐变强,超过各国,最终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好比一个人在不富裕的处境下,想要获得财富不是一件易事,要想获得大量的财富则更为困难。而一个国家亦是如此道理,国家在弱小时,图强发展时也是艰难的,而在强大后,往更为强大的方向发展,就较为容易多了。商鞅入秦时,秦国还只是西北边陲一个为他国忽视的诸侯国。商鞅最终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秦国才在全面彻底的改革焕发生机,变得朝气蓬勃。

没有商鞅在秦国实行改革,秦国一直无法废除旧的制度,而旧的制度迟早会将秦国拖入深渊,即便当时的守旧派领袖甘龙也对秦国的贫弱有清醒的认知,秦国不推行新政,依然守旧,迟早会走向灭亡。因此,甘龙虽然反对变法,但和其他守旧派并不相同,不是一味反对,而是主张有限变法,在不触动祖制的情况下,支持有底线的变法。

如果没有秦孝公和商鞅合作下的实行全面彻底的变法改革,就没有之后强大的秦国。公孙衍没有战斗力强悍的秦军支持,也很难打败魏国,张仪没有秦国强大的国力支持,也难以游说各国奉事于秦国,没有商鞅变法后日益强盛的秦国,范雎“远交近攻”的策略也难以实施,还何谈长平之战的胜利呢!秦国不强大,作为商人的吕不韦,估计也不会发生“奇货可居”的行为,更不会花费大量钱财,扶植质子身份的嬴异人。

大家认为,六人中,谁对秦国的贡献最大呢?下方留言探讨。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谢谢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2 阅读:2740
评论列表
  • 2021-12-28 11:51

    环环相扣,少了谁都不行

  • 2021-12-23 23:49

    建信君郭开,加速了秦国的统一。

  • 2021-12-23 23:09

    商鞅是道德败坏 把人变成机器的始作俑者 活该死的惨

    劉志遠 回复:
    商鞅道德败坏?你是不是脑袋不清醒?
  • 2021-12-31 14:23

    肯定是商鞅,没有他的改革后续这些人才也不一定会到秦国了

  • 2022-01-18 12:28

    居然没有我大秦战神五五开,我不服

  • 2022-01-21 12:18

    商君还用说

  • 商鞅

  • 2022-01-13 14:53

    文臣首选商君,帝王首推赢稷

    王少华 回复:
    我觉得是孝公
  • 2021-12-30 14:29

    毫无疑问 秦的强大起源于商鞅变法开始 秦后世君主 皆是以变法成功的果实为基础 奋发图强

  • 2022-01-05 10:53

    小编说得对

  • Chou 1
    2022-01-05 10:14

    范雎和李斯功劳最小,应该也把穰侯魏冉加进去

    情歌还是老的好 回复:
    李斯功劳还小?
    Chou 回复:
    要看和谁比,多看看历史
  • 2022-01-19 18:46

    项少龙呢[得瑟]

  • 2022-01-21 10:00

    不算魏冉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 2021-12-26 04:46

    吕不韦。

  • 2021-12-30 14:55

    缺一不可,没有轻重

  • 2022-01-01 01:21

    秦国最大成就一统,秦孝公!秦昭襄王!!

  • 2022-01-10 12:21

    赵姬

  • 2022-01-18 12:52

    我选大胃王

  • 2022-01-21 10:00

    君王孝公第一,臣子商鞅第一,这个都是毫无疑问的,相辅相成

历史紫陌阁

简介:华夏五千年,四夷十万载。看历史百态,观过往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