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古塔有多可怕?为何被流放的犯人宁愿死也愿去?尤其是女犯人

历史紫陌阁 2021-12-25 23:10:30

“宁古塔”并非是一座塔,而是一座城,一个地名,宁古塔满语本意为“六个”。相传,清皇室远祖所生的六个儿子曾经在此地居住,兄弟6人,各立城池,近邻而居,后将其地称为“宁古塔贝勒”,简称宁古塔。

兄弟六人中老四觉昌安的后代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其第八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清兵入关后,宁古塔成为清朝发源地、龙兴之地,是清朝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为三边之首(宁古塔,三姓,珲春),也演变成为放逐地。

清初时,宁古塔包括其周边的大部分地区都还处于未开垦的荒凉之地,有些区域不仅没有路,还有虎豹狼虫等各种动物存在,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生活条件也极为艰苦。为此,宁古塔成为清朝的主要流放地之一。

据《研堂见闻杂录》中记载,宁古塔地处辽东极北,其地重冰积雪,距离京城有七八千里之远。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犯人还要身披木枷镣铐,徒步前往极寒之地宁古塔。不谈到其地后如何生存,就前往途中都是危险重重,被流放到宁古塔的犯人,能活着再回中原者寥寥无几。为此,宁古塔被称为“人间地狱”!

宁古塔的来历

清朝建立之前,宁古塔就已经存在,关于宁古塔的来历便要向前追溯。关于清朝的历史,大部分人较为熟知的认知中,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实际奠基者。努尔哈赤从遗甲起兵,之后建立后金,在后便是其子皇太极建立大清,直到之后清兵入关、统一全国。

而在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前,宁古塔也已存在,时间还在向前追溯。清朝为女真人所建,在明初之际,女真族并未完全统一,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之后又以地域分为四大部分。清朝的统治者爱新觉罗氏出身自建州女真(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

建州女真人的先祖是爱新觉罗·孟特穆(明代人,又名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女真首领),也是清王朝的开山肇祖。猛哥帖木儿明朝建州左卫指挥使,后因女真部落之间的冲突,建州女真部开始南移,南移后的建州女真开始和明朝有了密切的交往。

为此,建州女真部族的社会生产力开始逐渐提高,部族呈现一片经济繁荣,也开始发展壮大。猛哥帖木儿有两个儿子,长子为充善,次子褚晏;充善生三子,长子为妥罗,次子妥义谟,三子锡宝齐篇古;锡宝齐篇古生了一个儿子叫福满。

爱新觉罗·福满是努尔哈赤的太爷爷(曾祖父),此时历史还处于明朝,福满袭父职为明朝的都指挥使。福满之后便有了宁古塔,福满生有六个儿子,老大为德世库、老二刘阐、老三索长阿、老四觉昌安、老五包朗阿、老六宝实。

兄弟六人中,老四觉昌安素多才智,也最能干,住在主城赫图阿拉城中(后金都城),其余几个兄弟,分散在四周,环城而居,每个人住在一个城中当城主。以觉昌安为首的六兄弟强盛起来后,自称“六贝勒”,满语中“六”音译为“宁古”,“个”为塔,他们居住的地方就被称为“宁古塔”。

兄弟六人史称“宁古塔六贝勒”,简称为“宁古塔贝勒”,宁古塔开始出现在历史中,在后来成为清朝被判流放犯人的主要放逐地之一。兄弟六人分别是努尔哈赤的大伯祖、二伯祖...六伯祖,为此也被称作“清前六祖”、“六王”。

老四觉昌安是努尔哈赤的直系祖父,努尔哈赤之所以起兵造反,源于祖父觉昌安的女婿喜塔喇·阿台(阿台之妻是觉昌安长子礼敦的女儿),阿台的父亲是明朝一个都督指挥使,因和朝廷翻脸被杀(不服明朝对女真人的欺凌,而率部反抗)。

因此,其子阿台为报父仇,与明朝对抗,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和阿台家有姻亲关系,便和儿子塔克世对孙女婿阿台劝降叛明,但最终被明朝将领李成梁误杀。从此努尔哈赤就记下了这个仇,于是到后来遗甲起兵,为父报仇,在之后大家也就知道了。

努尔哈赤先是征服了建州女真,之后带领建州女真部统一了女真诸部,建立“大金”,最终建州女真成为清朝的统治者。清朝建立后,大部分女真人到了关内,而六贝勒的六祖城宁古塔,原本环境就十分恶劣,不宜居住,随着大部分女真人的迁走,显得变得更加萧条,演变成清代的放逐地。

宁古塔为何让古代被流放的犯人害怕,尤其是被流放的女犯?以至于被称为“人间地狱”?

首先来了解一下古代的“流放”,流放最早称为“流刑”,始于秦汉,是古代一种放逐加劳役的刑罚,意思是将犯人放逐到边远地区并劳役进行惩罚,位于徒刑之上,死刑之下,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新五刑体系”(笞、杖、徒、流、死)中,其中一种刑罚。

自隋唐以徒、流刑为中心新五刑制正式确立后,流放作为主要刑罚之一不断完善。被判流放的犯人,基本都要被放逐到2000里之外,视情节轻重而增加距离。清代的流放又增加遣刑,都是对流刑的变形与补充。流放本就是为惩罚犯人,而被放逐的地方自然也不会是什么好地方。

清代时的流放地多在东北地区,如吉林、黑龙江、伊犁等处,宁古塔便在黑龙江。宁古塔本就处于特别寒冷的辽东极北之地,属于边远地区,冬季特别漫长,有半年之久,零下30多度的极寒,并伴有暴风雪的肆虐,可谓是标配气候。在这种极端恶劣的天气下,被流放的犯人身上还要带着沉重的镣铐徒步前行。

本就行动不便,加上途中饥寒交加,很多被流放的犯人还未到达宁古塔之前,就已经饿死、冻死在途中。虽然在夏季时,气温没有那么寒冷,但夏季有比蚊子还恐怖的虫子,扎到人身上不久后就会有一大包,不少人会因此生病死亡。此外还有各种虎豹狮狼等动物,流放者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它们的食物。

因此,那些被判处流放至宁古塔的犯人,基本上已经被判了死刑。而女性的身体状况对比男性本就较弱,在这种条件下,被流放的女犯更容易死亡。其次女犯比起男犯稀少,在途中还可能被押送的官差欺辱,一些女犯忍受不了便会自杀,这也是女犯害怕被流放的原因。

在长达数千里的流放途中,并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犯人出现死伤都难免的,朝廷也只能默认,这更使押送的解差肆无忌惮,尤其是对待那些女囚犯,而身披镣铐的女犯毫无还手之力,只能被欺辱,如果她们反抗,迎来的便是打骂,这也是被流放的女犯更加害怕。

即便最终“幸运”地抵达了目的地宁古塔,这一切也仅仅是刚刚开始。在有关清代影视中,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句话:“发往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而“披甲人”的身份本就不高,多为受降的敌人,之后披甲上阵为清王朝镇守边境,他们的身份低于军人,只比奴隶高些。

流放到宁古塔的犯人,要给这些人做奴隶(起稳定军心的作用)。可见被流放犯人身处什么地位,他们被限制在某一地区进行劳役,从此失去了各种权力,男犯可以被随意打杀,没有人身安全,还需要进行苦役;而女犯除了苦役外,还要被随意使唤欺凌,他们结果只有继续忍受和死亡。

只有那些文人才子才有一些特殊待遇,他们可以在当地传播文化,教育与人,但也仅仅是少数人。而那些流放的犯人只能默默忍受着一切,如果逃跑,被抓回来只会受到更严厉虐待和欺凌。但在这荒凉之地,他们也逃无可逃,不想被饿死、冻死,或被动物吃掉,只能再回来继续服苦役,忍受披甲人的蹂躏,他们的身体包括尊严都在时刻被践踏,而他们的后代依然为奴,继续着这一切,为清朝发源地继续开发建设。

试问,被流放的犯人,何人不害怕,尤其是那些被流放的女囚。在他们听到被流放至宁古塔时,心中已经充满了无尽的黑暗和害怕,明末清初诗人方拱干曾说:“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可见宁古塔的可怕,宁古塔犹如“人间地狱”一样,折磨着那些被流放犯人的身心,直至死亡。

结语:

古代时的宁古塔,透着一种无可比拟的沉重,历史以残酷的方式做出了多情的选择,而被流放在此地的流人们,对这块土地进行了文化启蒙,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与繁荣,延续了宁古塔的历史文明。

宁古塔虽然历经各种政治运动,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发展,宁古塔已是一片历史的汪洋。不过其民族文化仍顽强地保留了下来。在现今,宁古塔(宁古塔旧城,现今黑龙江省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已经发展成一个山环水绕,土地肥沃的开阔盆地。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谢谢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0 阅读:1012

历史紫陌阁

简介:华夏五千年,四夷十万载。看历史百态,观过往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