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雄才大略,对大顺朝忠心耿耿,牛金星因何撺掇李自成处死他?

娇洋看过去 2024-11-23 13:32:52

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下旬,因清军暂停追击,李自成得到了一个短暂而难得的喘息机会,在太原休整了十余天时间。随后,他命明降将、权将军陈永福率一万兵马留守太原,自己则率大顺军主力南下平阳,再辗转进至陕西境内,最终回到西安。

在这短短的两、三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急剧变化。在吴三桂的引领下,清军迅速占领了北京及京畿地区的大片土地,俨然取代明朝成了中国的新主人,满清摄政王多尔衮以顺治帝的名义昭告天下,自己的江山“乃得之于闯贼,非取之于明朝”,竟然还虚伪地表示要为明朝末帝崇祯复仇,打出“吊民伐罪”的旗号。(铁马冰河wu作品)这一宣传口号与笼络人心的策略十分奏效,明朝的旧官员们和众多文人士大夫好像在心理上得到了极大慰藉和满足,因而迅速转变了自己的态度,也不嫌脑后留根辫子有多难看了,纷纷剃发易服,投靠到清廷麾下,遂使来自关外的异族政权很快在京师站稳脚跟。

南京是大明王朝的陪都,设有一整套与北京相应的各级官僚机构。在十多年的刀光剑影、风云变幻中,位于江南的南京相对平静,始终未曾被农民起义的血雨腥风所殃及。五月初,福王朱由崧(其父老福王朱常洵在洛阳被李自成活烹)在南京监国,十几天后正式称帝,年号“弘光”。南京的福王小朝廷此时还占据着中国的半壁江山,如果朱由崧有头脑,有能力,举措得当,策略给力,复兴明朝的希望应该说还是有的。但这个抱残守缺的小朝廷然然延续着大明腐朽、衰落的基因,甚至在国破家亡之际仍然忙于内斗,所以把明廷复兴的最后一丝希望也给葬送掉了。

福王政权当然也把李自成看成是不共戴天的死敌,并曾派使者赴北京,邀清军联手共同讨伐李自成。只是清廷要全取天下,根本不承认南明弘光政权的合法性,因此对朱由崧“合作讨贼”的请求嗤之以鼻,不理不睬。尤其让弘光政权始料未及的是,清军马上就要大举南下,彻底消灭自己这个割据南方朱明残余势力,实现爱新觉罗氏的一统江山美梦。

就在天下局势错综复杂之际,李自成的性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得多疑暴戾起来,对谁都满怀猜忌、不再信任。从之前的表现而言,李自成不算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生活也算简朴,而且对部下以诚相待,即使对一些明军降将也能信之不疑、委以重用。只是,从北京仓惶退出后,随着军事上连连失利,曾经取得的胜利果实被他人窃取,起初降附大顺的一些故明官员又纷纷背叛而去 ,这使他极度失望、愤懑,疑心也越来越重。在漫长的征战岁月中,他与战友们同甘共苦,很少责罚他们,也很少处死犯错的部将,随着形势急转直下,他也变得嗜杀起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枉杀李岩。

听谗杀李岩,自毁长城

在李自成占领北京后,大多数文武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 河南杞县人李岩就是其中之一。被老李拜为制将军的他经常微服出行,访察民间疾苦,曾多次劝诫李自成严明军纪,约束将士,不得奸淫掳掠,宽恤民力,以赢得人心。他还曾苦口婆心地建议李自成,大军应该退出城外驻扎,以便随时听调出征,城内仅留小股兵力维持秩序, 但不得进入民宅,更不许扰民、害民,还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建议。

他的建议有的被自成采纳,但却没有认真贯彻执行,有的被自成束之高阁,没了下文。牛金星是大顺朝文官领袖,类似于明朝宰辅,地位在李岩之上,牛曾经中过举,但他只会舞文弄墨,不具备像萧何、张良、刘伯温、李善长那样的谋略,而且此人心胸狭小,睚眦必报,对深谋远虑的李岩一直怀有嫉恨之心。

当李自成匆匆撤离京师西走,沿途节节败退时,李岩的许多建议显出了其高人一筹的智谋,且他一贯正直的作风在大顺军中享有很高威望。牛金星妒火中烧,曾多次对李自成进谗言 说“(李岩)雄武有大略,非能久下人者......十八子之谶,得非(李)岩乎” ?由于李岩和李自成同姓,大顺军民又多称呼李岩为“李公子”,加上他为人慷慨好义,甚至有不少人只知有李岩而不知自成,有的则把二李混为一谈。牛金星的谗言戳中了李自成心中的痛处,使他疑心大增,疑神疑鬼地怀疑李岩才是天命真主,迟早要取代他,成为那个传说中“主神器”的“十八子(李)”。于是,李自成就下令将李岩和其弟李牟逮捕处死。

李自成受牛金星挑唆处死了足智多谋、人品贵重且忠心耿耿的李岩,等于自毁长城,同时也大失人心,许多将士与他离心离德,预示着他离彻底败亡的日子也不远了。

【配图源自网络】

0 阅读:153

娇洋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