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接上文·宝殿宏威佛光盛绽华堂)


大雄宝殿后是法华寺的最后一进院落,广场中间是一座白色宝瓶式印度佛塔,是大同市现存唯一的一座覆钵式琉璃喇嘛塔,因塔内存有一部《法华经》而得名。

法华塔始建于元末明初,整座塔为砖石结构,高约 18 米,塔座下面是 2 米高的砖石方形基台,并于其上建有花墙,高台西部建一窑洞。洞门上方有“小洞天”三个石刻大字,以前里面塑有佛像。窑洞南北两侧设有门洞,拾级而上可直通塔基外部。

法华塔塔座下面是2米高的砖石方形基台,并于其上建有花墙,塔座之上是二层八角束腰,形似宝瓶,塔身上部为黄、绿、紫三色圆形琉璃收檐,顶部为塔刹。整座塔高约18米,呈白色,十分俊秀雅致,塔身四方各开一扇小窗,小窗上部和两侧,分别有一尊金刚,周围饰以彩带祥云。


从正面看,这白塔下面是有一座六角塔基足有一丈高,有一圈青石禅杖扶手栏杆。塔有点向东倾斜有2度左右,塔基外墙上有字,东南面写的是“永生不瀎”,西南面写的是“萬方是庇”。


砌砖刷白覆钵塔身,琉璃作眼光门,拱券门。门框上一边一位金刚力士,门券上是一位飞天。飞天之上写着“佛陀弥阿”,下面是观音菩萨心咒,即六字箴言。门周围有浮云和番草装饰,黄绿色琉璃拱券门内是一尊佛像,应为毗卢遮那佛。

覆钵之上是琉璃反扣莲花座和九层琉璃相轮,就是九层天。莲花瓣上有藏文字,周围镶砌有黄、绿、紫三色圆形琉璃收檐,共有八层,九层相轮彷佛就像是密檐九层塔;第九层相轮上挂着铜铃,就是风铎。相轮之上是塔刹,塔刹的基座是四个金刚力士扛着一个承露盘,承露盘上是塔刹顶,巨大的琉璃刹座上饰以仰莲、宝珠等鎏金莲花托宝珠。


藏经楼位于法华寺第四进院落的北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抱厦为单檐卷棚歇山顶,顶覆盖黄色琉璃瓦,是寺内唯一使用黄色琉璃瓦的建筑,彰显其重要地位。


藏经楼屋顶黄色琉璃瓦上的五个宝顶塔刹,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情。五座宝顶塔刹矗立在黄色琉璃瓦之上,分布均匀,与藏经楼整体建筑相得益彰。从风格来看,这种多宝顶塔刹设计在传统中式建筑基础上,融入了西域或藏传佛教建筑元素,体现多民族融合与异域色彩结合的特点。

藏经楼前的石狮子蹲踞式,身姿挺拔,展现出威武之态。前肢直立,后肢蹲坐,肌肉线条隐约可见,给人以力量感;头部较大且圆润,额头宽阔饱满,突显出狮子的威严。眼睛大而圆睁,炯炯有神,透露出警觉与庄重。耳朵呈三角形,微微竖起,仿佛在聆听周围的动静。

狮子的鬃毛雕刻细致,线条流畅,从颈部延伸至肩部,增加了头部的立体和威严感。身体厚实,胸部宽阔,展现出健壮的体魄。背部线条流畅,自然地过渡到臀部和尾巴。尾巴弯曲盘绕在身体一侧,尾端毛发蓬松,增加了整体造型的生动性。四肢粗壮有力,爪子紧扣地面,仿佛能够稳固地守护着藏经楼。

藏经楼中门两侧的廊柱上悬挂着由水月禅人题写的“法雨天华归性海静阅莲经参妙谛、松风塔影溯灵源闲听鸟语悟禅机”对联,门额上悬挂着由法华寺住持万德法师所题写的金龙镶边蓝底金字“教藏真源”牌匾。

藏经楼内正中供奉着金身毗卢遮那法身如来像,毗卢遮那佛是佛教中的法身佛,象征着世间宇宙的一切法皆由此出,其佛像造型庄严,面容慈祥和蔼,展现出佛法的慈悲与智慧,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在楼内右侧地面中部,有采用酥油灯组成的法轮。法轮在佛教中是佛法的象征,寓意着佛法能够摧破众生的烦恼与无明,引导众生走向解脱之道。酥油灯的光芒则代表着智慧的光明,能够照亮人们内心的黑暗,象征着佛法的智慧之光永恒照耀。


藏经楼是法华寺典藏经书的重要场所,殿内经柜中存放有大量佛教经典,是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宝库. 此外,这里还陈列着由寺庙住持万德法师书写的两幅血经塔书法作品,分别是《法华经》和《楞严经》。血经塔是用人血抄写佛经在宣纸上形成的书法作品,字体美观工整,字色呈淡红色,远看犹如一座浅红色的七层宝塔。这些血经塔不仅是珍贵的佛教文物,也是书法艺术的珍品,体现了万德法师对佛法的虔诚和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

血经塔是法华寺住持万德法师在寺内掩关三年写就的,法师每日刺破手指,以指血书写经书,为了保证血色持久,不会变黑,他一直素食无盐。三年中,万德法师以小楷字体,共计写成了十五部血经塔,总计达482016个字。文化意义



藏经楼的东西配殿均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东西配殿分别悬挂着“春花秋月无非法印,塔影城露只是真如”“慧日高照虚空共朗; 甘露长涵法界同春”的对联。

藏经楼的两侧分别建有垛殿。


东西垛殿均为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

角楼位于法华寺后院的东西两侧,与藏经楼、法华塔等建筑相互呼应,构成了寺院后部的重要建筑群落,从空间布局上丰富了寺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东角楼内悬挂着铜钟一口。

角楼采用了典型的藏传佛教寺庙建筑风格,与整个法华寺的建筑风格相融合,造型独特,飞檐斗拱,彰显着古朴与庄重,体现了藏传佛教建筑艺术的特色。西角楼为安放巨鼓一面。

2008年,大同市委、市政府实施名城保护工程,法华寺得以原址保护修复。修复时按照法华经的仪轨,形成了完整的法华寺建筑。整个寺院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对称、塑像灵动丰润、壁画色彩丰富、人物众多。多民族融合与异域色彩结合的特点十分明显。(全文完)
2024-04-13
感谢您的关注与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