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篇·天下》简疏(5):名家穷响
惠施多方(向,法,学得杂),其书五车,其道舛驳(错乱),其言也不中(中道,合事)。历物(寻历,立物,与历史对看)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宇宙为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单子为小一)(就是寻求事物的名义与实际之间的差别,如一可同时表达至大至小)。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应该还有.无薄,不可减也,其小毫厘。与一之大小比)。天(本高)与地卑,山(山本陡)与泽平(由异而同,如一可以指大小,厚也可指积减)。

日方中方睨(斜,晚),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 (万物互相关联,有小同有小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万物大同大异,各自为已)。南方无穷而有穷(到穷处就是北方)。今日适越而昔来(就是东西方的差异)。连环可解(圆环可断开)也。我知天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移动变化)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惠施以此为大,观于天下而晓辩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
卵(蛋)有毛。鸡有三足。郢(国)有天下。犬可以为羊。马有卵。丁(钉)子有尾。火不热。山出口。轮不蹍地。目不见。指不至,至不绝。龟长于蛇。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凿不围枘。飞鸟之景(影)未尝动也。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狗非犬。黄马骊牛三。白狗黑。孤驹未尝有母。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辩者以此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

这些命题里有很多都是涉及到西方哲学的连续体迷宫问题。比如纯量意义上的连续体问题,包括运动、空间以及数学意义上的连续统。这源自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之中对于芝诺悖论的回应:存在者必须有自身的单位,无穷可分者不具有实在性,因此必须设定无广延和无积量的不可分者(数学的点,运动的瞬间),正因此,连续体因为无限可分(要么没有单位,要么有单位但是无法以可理解的方式组成连续体),所以都是不具有实在性的现象、是“非实体”。
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掩)人之心,易(变)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过分依赖语言而非实义)也。惠施日以其知与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异),此其柢(基部)也。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曰:“天地其壮乎,施存雄而无术(治我)。”南方有倚(畸,奇)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设)辞而应,不(思)虑而对,遍为万物说。

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诞),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恰,和)也。弱于德(行),强于物(议),其涂(途,道)隩(曲折深藏)矣。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其于物也何庸(用)!夫充一尚可曰愈(逾),贵道几矣!惠施不能以此自宁,散于万物而不厌,卒以善辩为名。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也,悲夫!
名家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中国古代的逻辑学和辩论艺术有着重要的贡献。如果从西方哲学概念来说,它是可能最富哲学精神的学派,但又过于重视辩论而没有概念、推理和逻辑的严格清晰性追求,就只能半途而废。如果能够与老庄思想互为表里,我们看到的传统中国哲学的面貌就会大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