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是指以低空空域为依托,围绕通用航空飞行活动以及与通用航空相关的产业所形成的经济形态,涵盖了通用航空器的研发制造、销售、运营服务、低空飞行保障、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旅游、物流、应急救援、航空体育等众多领域,是一个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广泛带动效应的综合性经济领域。近期,国内6所高校申请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这是高校设立低空经济相关专业的开端。国家政策对低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如何,培养低空领域专业人才将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本期锦囊,将作出分析。
高校超前布局相关专业
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需求的深度融合,低空经济展现出了惊人的发展潜力。从通用航空器执行农林作业、空中观光、应急救援等多样化任务,到无人机在物流配送、测绘巡检领域大显身手,低空经济涵盖的产业范畴不断拓展。这一迅猛发展势头背后,是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在低空领域的就业人才缺口超百万。
为贯彻落实中央战略决策,加强低空经济领域人才培养,根据全国教育大会“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的部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6所高校申请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新专业。根据各校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申请表,该专业所属学科门类均为工学,专业类为交叉工程类,修业年限均为四年,授予工学学位。
发展低空经济的政策支持
当下,低空经济的发展机遇千载难逢。全球范围内,科技浪潮推动着低空经济持续向前。我国同样出台一系列高含金量政策支持低空经济发展,致力于为低空经济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21年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低空经济概念,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低空经济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出要加速发展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战略规划引领。随后出台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要推进无人机产业化,完成无人驾驶航空运行顶层设计,建立并完善法规标准体系,统筹开展试点示范运行,鼓励无人机应用场景拓展,大力发展新型智能无人驾驶航空器驱动的低空新经济,到2030年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机构设置保障。
202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司,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有关政策建议,协调有关重大问题等,这体现了国家对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视,有助于统筹协调各方资源,解决空域管理、要素保障、安全监管等实际问题,为低空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将低空经济列入扩大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为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了资金支持的政策依据。
低空领域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强化技术支撑,拉动经济增长。低空经济涵盖诸多复杂环节,各环节对专业技术要求极高。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涉及航空航天、材料学、电子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需要专业人才深入钻研空气动力学原理,研发高效节能的发动机,探索新型轻质高强度材料应用。开设低空经济相关专业,能够系统培养掌握这些关键技术的人才,为产业上游的创新发展筑牢根基,助力我国低空航空器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在运营服务领域,专业人才能够依据市场需求和飞行特性,优化空中游览线路规划、农林作业飞行方案,提升服务质量与作业效率,拓展业务边界,促使低空经济产业规模持续扩张,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促进产业协同融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低空经济专业输出的人才如同一条纽带,贯穿产业上下游各个环节。他们既能将航空器制造中的技术创新反馈至运营服务端,提升飞行体验;又能依据运营实践,为研发制造提出优化建议,实现产品迭代升级。同时,在低空飞行保障方面,能够协同空管、通信导航、气象监测等部门,优化飞行流程,保障低空经济产业链协同高效运作,加速产业融合发展,为整体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满足社会需求,提供生活保障。面对自然灾害时,低空领域专业人才将发挥关键作用。他们可以熟练操控直升机、无人机迅速抵达受灾现场,运用专业搜索技能与精准定位技术,快速锁定被困人员位置;精准投放救援物资,确保受灾群众及时获得食物、药品等生活必需品;借助无人机实时监测灾情动态,为地面救援指挥中心提供精准信息,助力科学决策,大幅提升应急救援的及时性与精准度。此外,低空领域专业人才还将为构建低空立体交通体系贡献力量,如为高端商务出行、紧急医疗转运等场景开辟绿色通道,实现点对点快速运输。未来,低空交通还可能有效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满足人们多样化出行需求,让出行更加高效便捷,提升生活品质。
(关注微信公众号“新锦成”,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