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老人”与“中人”、及“中人”之间养老金差距的建议

见谈历史 2025-04-02 03:08:56

10年过渡期将体制内的退休人员划分为老人,中人,新人三部分。改革的初衷是为解决原有制度存在的不公平、不可持续问题,实现公平竞争、公平分配。

经过10年的实践(2014年至2024年),由于在养老金的计发方式,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等方面的因素,使得老人,中人,新人之间养老金拉开了差距。这也是几年来在网上反映突出的问题。

本文提出解决“老人”与“中人”、及 “中人”之间养老金差距的建议:

一、老人采取老办法,应该相应弥补基本养老金相对较低的缺口。

退休老人,是在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是在改革启动前已经退休的人员。从他们开始,退休金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养老金,差距由此产生。

老人的退休金计算采取老办法,以工龄为计发依据,退休金则只包括基本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而没有实际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还不能享有职业年金等额外的退休福利。

因而形成退休“老人”的基本养老金水平相对较低,不能全面反映他们在岗时代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的贡献,与中人养老金的差距明显增大。同级别,同工龄工资收入相差2000以上甚至更多。正如一位网友说的,“老人们的养老金少个三头五百的,还说得过去。怎么差别这么大呢?”

因此,应该相应弥补基本养老金相对较低的缺口。可以提高退休老人的养老金水平。老人既然采取老办法,退休金的相应补足,也应由国家财政负担。

二、中人之间养老金差距亟待解决。

退休中人,是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启动后才退休的人员。他们跨越了新老两种退休制度。退休中人在养老金并轨后待遇情况较为复杂。当初的设计的初衷与现实实际发放的情况大相径庭,同工龄同职级的退休中人,养老金差别在2000元以上。突出表现在早期中人(2014年至2017年)与晚期退休中人(2023年至2024年)差别更大。

因此建议:

1、改变养老金的计发算法。

原有的养老金的计发算法,是按照新老两种办法进行对比计算,保低限高,且养老金高出的部分需要按照10年过渡期的比例计划。是一种递加模式的算法。

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递减模式的算法。

2、改变养老金的计发方式

事业单位中人的退休金计算方式相对复杂,包括个人的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等多个因素。特别是中人的过渡性养老金,其计算方式涉及到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的区分。

所谓改变养老金的计发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巨大差距的基础。

因为同在过渡期内,同是退休中人的情况下,养老金的计发方式,应当是相同的。不相同的只能是在工龄的表现上。

三、解决中人之间养老金差距,是当务之急。

当前反应中人养老金差距大的问题,已经成为网上的热点问题。

因此,完善制度,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解决中人之间养老金差距,确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0 阅读:0
见谈历史

见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