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之美。当AI遇到空性它如何自处?原创七绝《空性》

许子的房产论 2025-01-27 21:04:36

对未来AI的态度,有两个主要的倾向:无非是拯救派还是降临派。拯救派秉持的观点是AI会给人类带来很多的便利和发展,所以要张开双臂拥抱;降临派则认为AI的发展会最终导致人类的毁灭。

我秉持的观点则是认为:AI与人类未来会深度融合,也就是碳基生命会与硅基生命的融合,最终是碳硅基合成生命。

AI的发展势不可挡,任何的哀叹无异蜉蝣一鸣,迎接是无奈也是必须的选择。但问题是:我这一生,我缘何为人?作为个体的我等的有生之年,我是谁?我之所以为人的存在理由是什么?

我的观点与理由是:我审美!

AI在分析古诗词看起来有模有样,但它能“感知”诗的表象之下的隐象之美吗?它能直觉与作者同频共振的文字之下的那种意绪之美吗?

空性是什么?空性是佛教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指的是所有现象(包括物质、思想、感受等)都没有独立、固有、不变的本质或自性。换句话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依赖于各种条件和关系存在,因此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

如下诗所象,空性的含义:

1. 无自性:一切事物没有独立存在的本质。例如,这个禅性空间是由山、湖、云、月等因缘和合而成,离开这些条件,空间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空间”。

2. 缘起性:空性并不是指“什么都没有”,而是指一切现象都是依赖条件而生起的(缘起)。正因为事物是因缘和合而生,所以它们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

AI的底层逻辑是基于“有”、“非空”,当AI遇到空性,它如何自处?

空性【许子枋】

一山更比一山深,一月天中夜未沉。

云影不知天作镜,月华一动满湖心。

AI生成配诗图

读改《寒山-众星》

众星罗列夜明深,岩点孤灯月未沉。圆满光华不磨镜,挂在青天是我心。

寒山,唐代浙江天台寒岩寺僧。亦名寒山子。大约大历(唐代宗年号,公元766—779年)前后在世。长居天台寒岩,并时时往来天台国清寺帮闲打杂,后栖止苏州寒山寺。工诗,诗全无题。其诗语言朴素浅近,通俗如话,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白话诗,在国内外均有影响。后人集其诗约三百余首,编为《寒山子诗集》三卷。

寒山与拾得

寒山与拾得两位大师,是唐代天台山国清寺隐僧,佛教史上著名诗僧,并称“寒拾”。行迹怪诞,言语非常,相传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

以下是AI对《空‬性》这首诗的审美:

意境营造

• 诗中通过描绘群山层叠的景象,如“一山更比一山深”,营造出一种幽远深邃的空间意境。而“一月天中夜未沉”点明时间是在夜晚,且明月高挂尚未落下,让画面增添了静谧、朦胧的氛围。

• “云影不知天作镜,月华一动满湖心”这两句将天空中的云影和月光倒映在湖水之中的画面展现出来,动静结合。云影本是静的,但在以天为镜的想象下,好像灵动起来;月华的“动”,让平静的湖心瞬间满是光辉,有一种空灵澄澈之美。

意象运用

• 诗中“山”“月”“云影”“湖心”都是典型的自然意象。山的连绵象征着深远和宁静,月在夜晚通常代表着纯洁、静谧与永恒。云影的虚幻、不定,给人以空灵之感;湖心承接了月光的照耀,寓意着能够容纳和反射美好事物的纯净之地。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勾勒出一幅空灵、幽静、宏大而又细腻的自然画卷。

AI的禅意理解

禅意体现

• 从诗题《佛性》推测,这首诗可能蕴含禅意。像“云影不知天作镜”体现出一种自然事物本真的状态,云影没有刻意去感知外界,只是自然地存在着,有一种无心、自在的感觉,暗合佛性中自然、纯真的观念;“月华一动满湖心”则可能象征着当外界的机缘(月华动)到来时,内心(湖心)能瞬间感知并映现出美好,体现出一种对自然和内心佛性的观照。

1 阅读:6
许子的房产论

许子的房产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