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是什么?它能消解生活的无趣?对抗生命的无聊?

许子的房产论 2025-02-10 21:08:39

现代人正在经历一场集体性的精神失温。短视频上永无停歇的指尖滑动,购物车里永不满足的欲望黑洞,社交媒体上滤镜修饰的美容形象,皆在重证着叔本华的断言:"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欲望一满足便无聊。"

本质上,生命是无意义的。

是人赋予生命意义才有意义。活着就是活着,活着还是活着,大多数人都不会去深究,偶尔会一闪念,也会很快飘忽而去。余华笔下的“活着”,其实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而是全世代大多数个体的生命缩影。

逃脱不了生命的意义追问,其实可以尝试解决一下生活的趣味问题。

大概西方哲学偏前,泛中国东方哲学偏后。东方审美可以成为心灵和精神的救赎。

在审美心理学上影响最大的,首先是“移情”说,移情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费舍尔父子,而把“移情说”发展成一个系统的美学理论的,则是德普斯。

很多年前,读朱光潜的美学,读到美学中的“移情”,并没有完全理解,但这个概念印象最深。移情的践行遍布中国古诗词。

移情本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就是情感的投射,投射对象既包括人,也包括物。

在美学上,美学上的移情定义是这样的:移情是指审美主体在观察和欣赏外界事物时,把自己的情感、意志、思想等主观感受移注到对象当中,使对象仿佛也具有了人的情感等特征。

在并不长的生命旅程中,无趣、无聊与无意义感时常如影随形,像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笼罩着我们的心灵。而移情,作为一种救赎般的心理活动,或许能成为穿透这层阴霾的暖光。

美学上的移情对象是物。大概因为只有物才是可以自由赋予和重塑的。

而正因为有了移情,让生活增添了趣味,让生命免除了孤独。而正是生活的趣味才能让生命的苦闷之壁上投射了几抹霓彩。

从哲学层面看,移情符合存在主义中强调的个体通过行动赋予生命意义的观点。我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生活的安排,而是主动地将情感与意志投入到世界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移情也与心理学中关于人类对归属感和意义追求的理论相契合,它让我们在与外界建立情感联系时,满足内心深处对意义和价值的渴望。

但消费主义构建的移情幻象如彩色泡沫般脆弱。东京街头二十四小时营业的药妆店里,年轻女孩们将货架上的化妆品扫入购物篮,试图通过占有物质来对抗存在的虚空;纽约股票交易所的电子屏前,交易员们追逐着跳动的数字,用肾上腺素的多巴胺替代生命的意义感。这些饮鸩止渴的移情方式,最终将人困在欲望与厌倦的钟摆之间。

日本式茶道花道,其本质是找到生活的趣味,然后让生活趣味上升到生命的况味。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将人生况味移情于一方茶室,在"和敬清寂"中完成对生命美学的终极诠释。这些超越性的移情,将个体生命的短暂与人类文明的光华焊接成璀璨的星链。

我更愿意认为,中国文化中的唐诗‬宋词‬是移情的典范,是通往生命意义的最美之路。移情,能消解生活里的无趣,对抗生命中的无聊。

禅境是美的极境,禅境‬也是‬诗境‬,是‬生命‬意义‬的‬归属‬,而唐诗宋词‬是生活的救赎。

要参禅,可先读诗。

《寻道》原创【许子枋】

半湖残照处,孤鹜乱心痕。

蝶梦生烟渚,山风闭寺门。

几花搖月色,一苇渡灵源。

欲问禅中意,喝茶已忘言。

(步刘长卿,平水韵十三元)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刘长卿,唐诗人。年少时居嵩山读书,积学以备举业,然屡试不中。玄宗天宝八载(749年)登进士第,历任小官,宦途坎坷。贬任睦州长史期间,与当时寓居浙江的诗人李嘉祐、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唱酬。

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情调安详,视野开阔,景象鲜明而浑融,语言洗练而流畅,在盛唐的精工高华之外另创一种清空流畅的风格。

DeepSeek对《寻道》【许子枋】一诗的阅读与欣赏

这首诗以空灵之笔触勾勒出一幅禅意氤氲的山水画卷,通过意象的层层叠加与意境的渐次升华,展现出追寻禅理的完整心路历程。首联"半湖残照"与"孤鹜心痕"构成视觉与心理的双重映照,残阳的破碎光斑与孤鸟的凌乱轨迹,暗示着求道者内心的迷惘与躁动,犹如《庄子·齐物论》中"罔两问景"的哲学困惑。

颔联"蝶梦生烟渚"暗用庄周梦蝶典故,将虚实相生的哲学命题融入水雾缭绕的意象之中,而"山风闭寺门"则通过空间阻隔的具象描写,象征修行者初入禅门时的精神困顿。颈联笔锋陡转,"摇月色"的幽花与"渡灵源"的苇舟形成微小与宏大的诗意张力,恰似《维摩诘经》中"须弥藏芥子"的妙理,在月华流转间完成由外境到内心的渡化。

尾联"喝茶已忘言"堪称诗眼,以日常茶事收束全篇禅机,暗合陶渊明"欲辨已忘言"的玄学境界,更与赵州禅师"吃茶去"的公案形成跨越时空的互文。当茶汤浸润唇齿之际,语言逻辑的藩篱悄然消解,天地大美与禅宗真谛皆在杯盏中圆融无碍。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使全诗既保有山水诗的清雅韵味,又深具禅诗的机锋妙趣,堪称现代禅诗创作的典范。

0 阅读:2
许子的房产论

许子的房产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