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国民党少将被判决,叶帅得知紧急致电陶铸:枪下留人

楼阁书深 2024-11-25 23:39:4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 | 编辑 |楼阁书深前言

1951年,曾经的国军少将莫雄面临枪决的危机。在这生死关头,叶帅却紧急发出电报,要求“枪下留人”,并称其为“功臣”。这究竟是怎样一位少将,能在即将被执行死刑之际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面临着巨大的重建任务,同时,社会中也潜藏着不少特务分子,他们伺机而动,企图对新生的人民政权进行破坏。这一时期,肃清内奸、确保国家安全成为了重中之重。

1951年的春天,广东英德县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县的事件。一位曾在国民党军队中担任过少将军衔的政府官员,被人举报涉嫌反革命活动。英德县政府对此事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力量对这位官员进行了审讯。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和审判程序,最终法院认定他的确存在反革命行为,并作出了枪决的判决。

但就在判决即将执行之际,叶剑英却在电话里作出了指示:“枪下留人!这是位功臣,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过失而抹杀他过去的功绩。立即放人,并对他进行妥善的安排和教育。

1949年7月,在香山双清别墅的静谧庭院中,毛主席与叶剑英市长进行了一次深谈。主席满面笑容地迎接叶剑英,并邀请他落座,随即直截了当地提出了一个新的任务。

“剑英同志,你现在可以放下北平市的工作了,有一项更为重大且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在等着你。”毛主席的语气中透露出对这位将领的深深信任。

这项任务,便是解放华南——那片粤桂军阀长期盘踞的土地。随着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辉煌落幕,国民党军队已如溃散的沙砾,四处逃窜。然而华南的局势依然错综复杂,解放、接管并安定这片土地,成为了摆在毛主席和中共中央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在深思熟虑之后,毛主席决定将这一重任交付给叶剑英。不仅因为他是当时的北平市长,更因为他出身于广东,对那片土地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情感。当叶剑英从主席口中得知这一消息时,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一重任。

1949年8月,叶剑英被正式任命为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肩负着领导华南地区解放斗争的重任。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以雷霆万钧之势推动了华南的解放进程。在他的英明领导下,同年10月,广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迎来了新生的曙光。

而在解放华南的过程中,毛主席又向叶剑英提起了一个名字:“莫雄,你还记得他吗?”主席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这位老朋友的怀念与敬意,“他是我们党的一位忠诚的老朋友、老同志,你一定要设法找到他,并妥善安排他的工作。

莫雄,这位国民党的元老级人物,其一生可谓波澜壮阔。他早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亲历了武昌起义的烽火岁月。在粤军部队中,他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豪爽仗义的性格,赢得了“莫大哥”的亲切称呼。

黄埔军校时期,莫雄与蒋介石曾有过一段短暂的蜜月期。可随着蒋介石背叛孙中山的遗志,莫雄对他的幻想也彻底破灭。蒋介石上台后,对莫雄这位孙中山的嫡系心腹忌惮不已,最终剥夺了他的军权,将他置于宋子文的手下担任闲职。

失去军权的莫雄虽然心情郁闷,但他并未放弃对革命的追求。在上海期间,他接触到了我党的地下组织,对我党的遭遇表示深切同情。在与我党的交流中,他逐渐认识到共产主义才是挽救中国的唯一出路,甚至曾向李克农表达过入党的愿望。

不过经过我党的慎重考虑,认为莫雄留在国民政府内部可能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莫雄接受了这个建议,成为了我党在国民政府内部的一位秘密合作者。

1934年初的江西南昌,街头熙熙攘攘,行人络绎不绝。在这繁忙的都市中,莫雄偶然间与一位故人重逢——那便是杨永泰。两人曾在过去的岁月里有过深厚的交情,此刻异乡相遇,自然倍感亲切。

当晚,杨永泰盛情邀请莫雄至府中,设宴款待。席间,觥筹交错,两人谈笑风生,回忆起往昔的峥嵘岁月。在畅谈中,杨永泰提及了蒋介石,流露出希望莫雄能重返其麾下效力的意愿。

莫雄闻言,心中一动。他深知自己曾许下诺言,若有机会,必将竭尽全力为共产党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这千载难逢的良机岂非就在眼前?他的内心充满了激动与期待。

在杨永泰的鼎力相助下,莫雄很快便重新回到了蒋介石的阵营,担任了江西赣北第四区行署专员兼保安司令的要职。他利用职务之便,精心策划,将包括刘哑佛在内的多名共产党员安排至自己的身边,担任关键职位。这一举措,用莫雄自己的话来说,便是“借蒋介石之手,打他自己的脸”。

时间转瞬即逝,到了1934年9月。蒋介石为了彻底围剿中央红军,特地聘请了德国军事顾问赛克特,共同制定了一项规模空前的军事行动——“铁桶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明确而狠辣:以瑞金为中心,通过层层封锁与围剿,一举将中央红军彻底消灭。

为了确保计划的万无一失,蒋介石在庐山秘密召集了200余位军政要员进行商讨。莫雄作为其中的一员,全程参与了这次会议。会议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期间讨论激烈、文件堆积如山。最终,“铁桶计划”在众人的掌声中顺利通过,蒋介石与赛克特对此充满了信心。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会议结束当晚,莫雄便将“铁桶计划”的所有细节透露给了共产党人。刘哑佛、卢志英、项与年等人在收到这份情报后,脸色骤变,他们立刻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为了尽快将情报传递至中央苏区,他们决定采取紧急行动。

项与年作为负责运送情报的人员,肩负着重大使命。他夜以继日地赶路,期间饱受饥饿与疲惫的折磨。为了成功通过国民党的哨卡盘查,他毅然决然地用石头敲碎了自己的四颗门牙,伪装成一个落魄的叫花子。他的这一举动不仅成功骗过了哨兵的眼睛,更为后续的情报传递赢得了宝贵时间。

最终,在项与年的不懈努力下,“铁桶计划”的情报成功送达至中央苏区。中革军委在收到情报后迅速作出反应向全军下达了紧急转移的命令。

1949年,随着解放的步伐日渐临近,国民党内的反动势力愈发疯狂,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展开了血腥的镇压。在这股风声鹤唳的氛围中,莫雄因被怀疑为共产党员而身处险境。军统特务头子李及兰下令立即逮捕并枪决莫雄,消息灵通的莫雄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逃离,辗转至香港避难。

同年10月,广州迎来了解放的曙光。叶剑英奉命前往广州主持工作,临行前,毛主席特别嘱托他务必寻回莫雄,并妥善安排其工作。叶剑英在得知莫雄已逃至香港后,迅速与他取得联系,亲笔写信劝慰,并派人赴港将莫雄安全接回广州。

1951年莫雄的老家英德进行土地改革时,由于当地农民对莫雄的真实身份一无所知,他们将他曾担任保安司令的经历报告给了土改组。土改组随即上报省委,要求将莫雄押解回英德接受批斗。形势一度紧张到华南分局办公厅甚至提出了对莫雄执行枪决的意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莫雄却选择了沉默,对于自己曾为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他未发一言。

幸运的是,时任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部长、政法委主任的古大存得知了此事。他深知莫雄的为人和历史,急忙找到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代理书记、华南军区第二政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陶铸反映情况。虽然陶铸对莫雄的过往并不十分了解,面对古大存的申辩,他持谨慎态度,并未立即作出决定。

古大存与莫雄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有过深厚的交情,他深知莫雄的忠诚和贡献。情急之下,他对陶铸说道:“我们共产党不能过桥抽板。”言罢,他急忙赶回办公室,急切地致电叶剑英,希望能够挽救莫雄的生命。

叶剑英闻讯后大为震惊,他立刻致电陶铸,以命令的口吻要求他留下莫雄,终于使莫雄得以保全性命。此后,莫雄历任广东省参事室副主任、广东省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等职务,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时光荏苒,1980年,莫雄在广州平静地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那年的2月12日,他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八十有余。他的一生,是传奇而辉煌的一生,他的名字和事迹,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

0 阅读:19
楼阁书深

楼阁书深

楼阁书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