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鹏飞高考失利。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选择向父亲求助,希望借助父亲的力量打开清华的大门。而贺龙这位为革命奋斗一生的元帅,会如何回应儿子的请求呢?
1963年,那个炎炎夏日的高考结束后,贺鹏飞带着一丝落寞回到了家中。他的表情透露着不甘和失落,这让他的父亲贺龙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贺龙轻声问道:“鹏飞,你这是怎么了?一脸的不开心。”贺鹏飞犹豫了片刻,似乎在寻找着开口的勇气,最后他有些扭捏地说道:“爸爸,我离清华的录取分数线只差一点点,
贺龙看出儿子心中的渴望,他轻轻拍了拍贺鹏飞的肩膀,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爸爸,我真的很想去清华读书,您能不能帮我去说说情,看能不能破个例让我进去?”贺鹏飞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了自己的请求。可听到这话的贺龙,脸色却变得沉重起来。
贺龙元帅一生刚正不阿,他的家族传统和侠义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他。他不仅能文能武,更在年轻时以两把菜刀起家,组建了“桑植县讨袁护国军”,勇敢地反对袁世凯的封建残余势力。这段传奇的经历,也让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在北伐战争时期,贺龙毅然加入了北伐军,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他很快便担任了师长和军长的重要职务。在与共产党人的接触中,他被共产党人的革命理念和坚定信仰深深吸引。当国共合作破裂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站在了共产党人的一边,为他们提供掩护,并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之后,他更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但尽管贺龙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素养,但他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党中央为了提升他的文化素养,决定派遣关向应去协助他。起初,贺龙对这位满族出身的关向应心存疑虑,担心他的封建思想会影响到革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贺龙逐渐发现关向应不仅思想先进,而且为人谦逊、和蔼可亲,与战士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于是,他慢慢地接受了关向应。
随着关向应的加入,部队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仿佛如虎添翼。关向应与贺龙之间的合作默契无比,他们分工明确,各展所长。关向应,这位幕后的军师,以他的智谋为部队出谋划策,而贺龙则在前线率领战士们冲锋陷阵,赢得了无数的胜利。
然而在大家还沉浸在连连胜利的喜悦之中时,一个噩耗突然传来。关向应不幸患上了肺结核,为了阻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他不得不进入延安的野战医院接受治疗。
时间来到了1946年,关向应看到贺龙还未有子嗣,心中甚是忧虑。他甚至直接向贺龙的妻子提出了“催生”的建议,以期望能延续贺龙的香火。他语重心长地说道:“其他事情都可以暂时放下,但现在一定要抓紧时间给贺龙生个儿子。
关向应对于未来孩子的名字都有了设想。由于他和贺龙都非常崇敬民族英雄岳飞,而贺龙未来的儿子又恰好是“学”字辈,于是他们决定从岳飞和鹏举中各取一字,为孩子取名“鹏飞”。关向应之所以对贺龙生儿子这件事如此上心,甚至还没出生就把名字给想好了,是因为他当时已重病在床,自觉时日无多,害怕无法亲眼见证挚友儿子出生的那一刻。
而让人惊讶的是,关向应的期盼竟然很快成真。不久之后,贺龙的儿子真的出生了。这一年,贺龙已经年届五十,可谓是老来得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个好不容易盼来的儿子,让贺龙喜爱得不得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等领导人在得知这一喜讯后,也纷纷打来祝贺电话,为贺龙半百得子、喜得“小龙”送上祝福。
贺龙原本想在儿子出生的雨天为他取名“雨生”,但关向应觉得这个名字不够霸气,坚持要用“鹏飞”。自从贺老总有了儿子,关向应便将自己原本就不多的奶粉全都留给了薛明母子,尽显他对挚友及其家人的关爱。
1946年7月21日,关向应终因病重离世,“贺关”的组合从此只剩下贺龙一人。在关向应的追悼会上,贺龙悲痛欲绝,泣不成声。为了永远纪念这位至交好友,贺龙决定正式将儿子的名字定为“贺鹏飞”,让这个名字见证他们之间不朽的情谊。
而贺龙,对于孩子的教育总是秉持着开明与严厉并重的态度。他深知,作为父亲的自己,不仅要给予孩子们知识的滋养,更要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为他们塑造坚韧不拔的品质。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了方便贺龙处理公务,中央特别调配了一辆小轿车供他使用。但贺龙却对这辆象征着一定身份地位的小轿车有着自己的坚持:他坚决不允许孩子们利用这辆车上下学。
在贺龙看来,孩子们的成长不能沾染丝毫的娇气。他坚信,只有让孩子们学会踏实努力、吃苦耐劳,他们将来才能成为担当重任的人。贺龙从不期望孩子们能够升官发财,但他却对孩子们有着更为深沉的期许:作为贺家的一员,他们必须拥有挺直的脊梁,无愧于天地人心。那辆公家的小轿车,对贺龙而言,是执行公务的工具,而非孩子们炫耀身份、滋生优越感的玩物。
即便是在贺鹏飞年幼时因踢球不幸骨折的情况下,贺龙也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他坚决不让儿子乘坐那辆小轿车上下学,而是让打着厚重石膏的贺鹏飞每天艰难地步行到街上,再搭乘一辆三轮车前往学校。这一路上,贺鹏飞的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但这也正是贺龙想要教会他的:生活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勇敢面对困难,才能真正成长。
另一次,贺鹏飞在学校被分配到抡铁锤的任务。对于一直专注于学业的他来说,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一天下来,贺鹏飞疲惫不堪地向父亲抱怨学校的不合理安排,他认为自己优异的成绩不应该被这样的苦力活所埋没,更何况高考在即,他担心这会影响自己的学业。
而面对儿子的抱怨,贺龙却给予了严厉的批评。他告诫儿子,劳动人民是最光荣的,干苦力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学会实践技能,这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他鼓励儿子要珍惜这次机会,好好干下去。
听了父亲的话,贺鹏飞深感羞愧,他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多么的狭隘。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埋头苦干,不辜负父亲的期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贺鹏飞的双手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但他再也没有向父亲抱怨过一句。看着儿子手上的老茧和愈发坚毅的眼神,贺龙深感欣慰。
但在高考的激烈竞争中,贺鹏飞未能如愿以偿地进入心仪的清华大学。心情低落的他找到了父亲贺龙,希望能借助父亲的影响力“走后门”进入清华。
听完儿子的请求,贺龙沉思片刻,缓缓地放下了手中的碗筷。他深知儿子的失落和焦虑,但他更明白作为父亲的责任。他想了想,对贺鹏飞说:“这样吧,我上午去一趟学校,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贺鹏飞原本以为会遭到父亲的严厉训斥,毕竟父亲一直强调要凭真本事立足社会。可出乎他的意料,贺龙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决定亲自前往清华大学了解情况。这让贺鹏飞既感到意外又充满期待。
贺龙来到清华附中,耐心地听取了学校老师的介绍,详细询问了复读的条件、费用以及相关政策。他认真记录着每一个细节,为儿子的未来做着周密的打算。
在了解了所有情况后,贺龙心里有了底。他知道贺鹏飞的学习基础扎实,这次高考失利只是暂时的挫折。如果能让儿子在清华附中复读一年,他相信儿子一定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清华大学。
于是,贺龙回到家中,一进门就笑着对贺鹏飞说:“孩子,你的上学问题我已经了解清楚了。”贺鹏飞急切地迎上去,却听到父亲接着说:“我向清华附中的校长了解了复读的情况,他们觉得你的潜力很大,复读一年后考上的机会很大。
听到这里,贺鹏飞愣住了。他原以为父亲会帮他“走后门”直接进入清华,却没想到父亲是让他选择复读这条更艰难的道路。看着儿子复杂的表情,贺龙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要明白,‘走后门’这种行为在我们家是行不通的。我一直教导你们要凭真本事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记住,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理想,投机取巧是不可取的。
贺鹏飞听着父亲的教诲,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深知自己的行为让父亲失望了,也违背了自己一直以来的信念。他诚恳地向父亲道歉,并承诺会珍惜这次复读的机会,努力考上清华大学。
新学期如期而至,贺鹏飞带着父亲的期望和自己的决心踏入了清华附中的校门。经过一年的刻苦努力,他在1964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后来,他在甘肃工作多年,又转入军队发展,凭借出色的才能和勤奋的工作态度,于1992年晋升为海军副司令,为国家的军队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