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房地产市场,具有国企和央企背景的房企,算是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维持住了屹立不倒的身姿。
他们有着根红苗正的出身,也因此有着良好的银行融资渠道,有着在土地市场挑肥拣瘦,斩获一些核心地段优质地块的资格和能力,也同时霸占了销售业绩排行榜的前列。
然而,同样的背景却不同命。
京城一哥——首开股份的日子就有点不好过。
壹
首开曾经有过光辉的历史。
2005年,由北京城开与北京天鸿合并重组而成的首开股份,是当时北京市规模最大的房企。
首开曾承建过包括国家体育馆、奥运场馆、北京亚运村、大运村、奥运村等多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标性建筑。“一部首开史,半座北京城”,五千万平方米的建筑总量遍布北京,首开股份也因而被美誉为“京城一哥”。
2018年,首开“京城一哥”的含金量大大降低。
在那年,首开实现了签约金额1007.27亿元,进入了千亿俱乐部。不过,这个业绩的取得要归功于最后两个月的疯狂冲刺。
换言之,首开是借助最后的临门一脚,才堪堪挤进千亿俱乐部。
并且,因为合作项目多且不操盘,首开俨然变成了“黄金配角”,采取“不操盘、不控盘“的形式与多个房企进行了合作。
大家都找首开合作,自然是看中其国资委背景和在业内的“好人缘“,以及其不错的资源整合能力,首开也得以对冲北京地价快速攀升带来的潜在风险。
不利的一面也很明显,导致首开自身品牌影响力下降,在市场的存在感降低。
譬如和悦华锦和景粼原著这两个口碑都不错的项目,大多非业内人士谈及它们,只知有保利和龙湖,却不知有首开。
自此,首开对于合作开发形成了路径依赖。在2020年和2021年这两年间,首开在北京拿的近20块地块中,只有一块是自主开发。
贰
今天,环环在百度搜索首开股份,与之相关的新闻中都出现了“国企”字样。
可能,所有的国资房企都很乐于用其身份为其产品背书。
不过,在行业急剧动荡的时期,他们也确实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活跃在土地市场,也取得了傲娇的业绩。
中指院数据显示,2023年1-9月,在房企拿地TOP100排行榜中,保利发展、华润置地、中海地产包揽新增货值榜单前三位。
根据克而瑞的数据显示,1-9月房企操盘销售TOP100排行榜中,前十名除了碧桂园、龙湖外,其他均为央国企或有国资背景的企业。
相比较,首开的成绩单就有点拿不出手。
在10月10日,首开股份披露,1-9月份,公司共实现签约面积169.84万平方米,同比降低27.31%;签约金额447.33亿元,同比降低30.89%。
此外,为了缓解资金链的紧张,首开股份也不止一次通过“卖子”而回笼资金。
今年9月25日,首开股份还宣布,挂牌转让旗下两家全资子公司——北京首开云锦铂郡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首开云锦璞瑅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的100%股权及债权。
首开股份对此的解释是,铂郡商街、璞堤商街自持经营多年,租金收入涨幅不大,带来的利润和净现金流有限,未来增值潜力较小,对其进行处置有利于快速回笼资金,优化公司财务状况,有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符合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
10月9日,曾经多次被放上货架的北京联宝终于“名花有主”——以6.9亿元的价格转让给意向受让方。
一个没有公布名称的神秘的意向受让方。
按首开股份所持北京联宝持股61.5%的股份计算,首开将取得转让价款为4.24亿元
10月10日,北京首开瑞泰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又被摆上了货架。
首开“钱紧”已是不争的事实,好在有国企的身份,首开得以成功发行了多笔债券。
在地产江湖上,历来就是没有谁能永远挥斥方遒、纵横捭阖,天翻地覆也不过是一瞬间。
曾经的“京城一哥”,如今的江湖地位有了点难以言说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