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环环回了一趟老家。
人生就是一个循环,你从那里出发,从一出生就有了各种羁绊,不管走得多远,也无法切断这千丝万缕的关系。
或许是年齿渐长,对很多事情都有了此前不一样的见解。
之前,只觉得家乡生活节奏慢,生活方式和时代脱节,现在倒是很羡慕这样悠哉乐哉的生活。
工作和生活的半径超不过20分钟,没有早晚高峰的人潮汹涌,也没有kpi的紧追不舍,他们活得不急不躁。
所有的人似乎都生活在体制之内,尽管不是大富大贵,却也没有后顾之忧。
周边全是熟人,有个什么愁人的事,顶多找上三五个人,就必定能联系到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主管人员。
没有什么事能让心情大起大落,那种平淡和宁静所带来的笃定,以及对人生的掌控感,是大城市所没有的。
我们那个小县城原本森林覆盖率就很高,近来县委县政府又大力改造县城面貌,沿河都修建了景观带,两边的山上也都建成了森林公园。正值秋天,天高云阔,整个县城宛如一座公园,景色很是诱人。
不过,这次回老家,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尽管现在楼市行情分裂,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不断下跌,甚至县城所隶属的市里的房价都在下跌,但唯独县城房价岿然不动,相当稳定。
在如今整个房地产市场都不景气的情形下,县城房价为什么能走出一个独立的行情?不知各位家乡的楼市情况如何,这是个普遍现象,还是环环所在家乡的个别情况?
和几个亲朋交流之后,环环试着总结了下家乡房价坚挺的几个原因。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是县城房地产市场体量有限。
环环家乡的县城坐落在晋东南山区,规模甚至不能同平原地带的一个小镇相比。
县城处于两山夹击之中,呈东西走向的长条形分布,东西两侧又各有一条河。由于地形所限,县城的扩张只能朝东西方向延展,这就决定了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体量并不是很大。
有很多年轻人大学毕业之后,父母都希望子女回到家乡,靠家里的关系进编制,做公务员或者教师。在这部分年轻人之中,一部分顺从了父母的意愿,过上了一眼万年的稳定生活。但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去大城市打拼。
这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固然是一种损失,但却有更多的生力军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
第一,当地婚俗的影响。
虽然县城高中的教学水平和前些年有了天壤之别,但没有考上大学的也大有人在,加上那些甚至高中文凭都没有的年轻人,这部分人,无论是家在县城,还是乡镇,在婚嫁的时候,都面临这样一个事实:在当地的婚庆市场上,在县城有房,已经成了这十多年来的硬性要求。
县城没房,女方也不会同意婚事的。
为了买房,条件不好的男方就得举家族之力了。在这方面,环环已经支援过几家亲戚了,虽然自己也有房贷。
第二,返乡置业的需求。
在一二线城市工作的返乡置业人群在收入水平上比当地人具有明显优势,但仍然够不到一二线购房的门槛,于是他们的目光转回到自己的家乡,希望先给自己一个落脚点。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年轻人要在喧嚣中寻找人生坐标,而退休的人则选择在这个美丽的县城养老,也催生了一部分的置业需求。
第三,教育资源的集中催生了新的住房需求。
其实前几次回老家,环环就注意到,别说村里了,就连很多乡镇的学校都在减少。但与此同时,县城的学校却在不断增加,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学校数量都在增加,高中虽然只有一所,但也在不断扩张,一个年纪甚至有20个班。
所以,很多家长出于子女求学的需求,相继从村里,或者乡镇来到县城买房。
第四,县城周边产业带来了工作机会,也催生了置业需求。
我们这个小县城,除了生态条件不错,更重要的是老天爷赏饭吃,县城周边除了煤炭资源丰富,铁矿和天燃气等自然资源储量也相当客观,这带来了很多工作岗位,也就相应增加了不少的购房需求。
其实,说了这么多原因,归纳起来,也就只有一点,买房的人群来自全县,而不仅仅是县城的人在买房,有限的楼市供应量对应的是大量的楼市支撑力量。
有人买单,所以我们那个单丸小城房价七八千一平,走出了独立行情。而且,物价是真不便宜啊。
真会骗,我们这里县城楼盘全都烂尾了[得瑟]
无人问津,索性坚挺
就吹吧,孩子数量有限,
烂地里了。还在吹捧
没有说出本质,本质是,相对一二线城市,县城开发利润相对太低,也就是说没有多少降价空间。
晋东南,东西走向,靠近河北,井陉县吗?
坚挺?农村能搬的,想搬的基本搬完了,农村的小孩子数量暴跌,哪还有持续的流量,县城才是泡沫最大的地方。
坐标南通长江入海口,已跌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