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爷在菜市场买了5斤新鲜猪板油,熬了满满一罐猪油。老伴劝他少吃点:“电视上说猪油不健康!”
“猪油炒菜香,祖祖辈辈都这么吃,能有什么问题?”65岁的刘大爷一边搅动着锅里的猪油渣,一边对着老伴大吼。
结果连续三个月,他每天用猪油炒菜、拌饭,甚至煮面也要挖一勺。

今年体检报告出来,全家傻眼了:原本血压正常的刘大爷,血压飙到110mmHg,血脂四项全部超标,血管B超显示颈动脉斑块。
随着短视频平台上“自制猪油”的热潮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这种传统油脂的香气,甚至将其视为“养生秘方”。
猪油虽香,但背后的健康隐患可能远超想象......
猪油:香味的背后,藏着什么?1、饱和脂肪酸:血管的“混凝土”
猪油中饱和脂肪酸占比超40%,远高于大豆油和葵花籽油,过量摄入会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动脉硬化、冠心病风险。
2、热量炸弹
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的数据,每100克猪油(炼)可提供897大卡的热量,其中含有99.6克脂肪,一勺猪油的热量相当于半碗米饭,长期过量食用易导致肥胖,进一步诱发代谢综合征。

3、家庭熬制有隐患
自炼猪油时,若火候控制不当,肥肉过热可能产生杂环胺、多环芳烃等致癌物,以及加速衰老的AGEs(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四类人必须拉黑猪油1、血管“糊墙”人群
颈动脉斑块、冠心病患者每日猪油超10克,心梗风险激增。

2、代谢紊乱者
高血压和高血糖人群吃猪油,相当于给脂肪肝“火上浇油”。
3、慢性胰腺炎人群
猪油需大量胆汁消化,可能引发胰腺“自溶”危象。
猪油到底能不能吃?关键看这几点1、严控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日饱和脂肪摄入量应低于总热量的10%(约18-20克)。

健康人群每日≤15克(1瓷勺),替代等量其他油;每周吃猪油不超过4天,交替使用山茶油、亚麻籽油。
2、低温烹,忌复炸
猪油烟点约190℃,达到烟点会产生醛类致癌物,炒菜时锅底泛小泡即可下菜;禁止二次油炸,焦黑油渣含强致癌物苯并芘。
3、会搭配,减伤害
①猪油+高纤维:炒芹菜、拌糙米饭,膳食纤维吸附油脂;
②猪油+抗氧化剂:搭配彩椒、西红柿,维生素C减少氧化损伤;
熬猪油的“细节”
1、选材
板油出油率高但胆固醇更高,背膘油更安全,避开淋巴集中部位;
2、清洗
猪油切块后加面粉搓洗,能去除血水和杂质;
3、控温
全程小火慢熬,油渣微黄立即关火,焦黑油渣含强致癌物;
4、去毒
熬好的油趁热放3颗黄豆,24小时后豆子变黑则含黄曲霉毒素。
小结猪油的魅力在于它能唤醒味蕾的记忆,但健康的关键在于“适度”和“科学”。正如营养专家提醒:没有绝对有害的食物,只有错误的吃法。”
一碗猪油拌饭或许承载着乡愁,但日常饮食中,更需要用理性守护心血管的健康防线。
参考资料:
[1]《油该怎么吃才最健康?》,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01.04.
[2]《猪油,到底是保护心血管还是伤害心血管?经常吃的一定要看看》,科普中国,2022.09.30.
自己救赎自己
猪油,是组建,更新,修复人体水循环系统结构的必不可少的原材料。没有它的作用,人体的水代谢就会出问题。所有的油脂中,植物油脂亲水和亲盐能力都差,动物油脂中亲盐能力强,亲水能力差。只有猪油,亲盐和亲水能力都强!因此身体要想排出水,食用猪油是最好的。所有不吃猪油的人,所有的,水循环都有问题。那些常年以牛羊肉食物为主的人,年长后容易大腹便便,就是水代谢不出来造成的。 现代医学的错误研究方向是只看到猪油的所谓热,看不到猪油的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