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中医病因病机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中医是如何化湿提神的。
我跟你说,现在有很多人,之所以总是没精神,犯困,走到哪里都想睡,而且一睡就着,就源于湿气阻滞,清阳不升。
阳气,想要到他脑袋上去,结果根本上不去,被湿邪给坠住了。
来吧,我给你讲一个真实的医案故事。你看看,这个患者的身上,是不是有你,或者你身边人的影子。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当时是42岁。
什么毛病呢?主要就是长期精神不振,坐在那里不到十分钟,肯定睡着。坐在车上,人家也把脑袋向后一仰,说睡就睡。
睡了以后,别人招呼他,他能醒来。但是刚醒来不一会儿,他又睡了。
除了总犯困、爱睡觉以外,这个人还总是倦怠乏力,身体虚胖虚胖的,肉摸上去软软乎乎。
另外,他这人有个特点,就是很少出汗,不怕热,但是畏寒怕冷。
后来,就有人建议他,说你实在不行的话,就去看看中医吧。
于是,他就去看中医,想找个办法,能让自己精神起来。
刻诊,见患者脉象沉迟,苔白腻,形体矮胖而浮肿。细问得知,大便溏,食欲不好。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就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苍术9克,厚朴6克,陈皮6克,半夏6克,陈胆星6克,石菖蒲6克,补骨脂9克,熟附块9克,益智仁6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这个方子,患者前后用了两个月,中间略有加减,先是浮肿消退,接着大便开始转实,再后来,整个人的精神就好起来了,不再嗜睡,而且食欲颇佳。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医家姓朱,是上海的一位中医前辈。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呢?我给你聊聊吧。
其实,这人的问题,显然在于脾虚湿盛,清阳不升。
就诊当时,他苔白腻,形体矮胖,便溏,食欲不振,这一看就知道,是脾虚湿盛,对吧?
湿气盛,它就好比一座障碍物。人的清阳之气,想要升到头面去,就显得特别困难。于是,我们的脑袋没了清阳之气的供养,人就开始犯困,时时想睡,处处能睡。
另外,湿气这个东西,属于阴邪。阴邪,能伤阳气。所以,患者日久,还有阳虚之态。他怕冷、畏寒、不出汗、脉沉迟,这些都是阳气不足、受损的体现。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就得化湿气,补阳气。这样,才能让清阳之气,顺利升到头面,让我们精神焕发。
来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吧——
苍术9克,厚朴6克,陈皮6克,半夏6克,陈胆星6克,石菖蒲6克,补骨脂9克,熟附块9克,益智仁6克。
这里头,苍术、厚朴、陈皮,是模仿平胃散了。
平胃散原方是苍术15克,厚朴、陈皮各9克,甘草4克。其中,苍术燥湿运脾,厚朴和陈皮理气消胀除湿。它是治疗湿滞脾胃的常用方。
另外,陈皮、半夏,取二陈汤的意思,半夏燥湿化痰,陈皮行气除湿。
陈胆星和石菖蒲,用于化湿醒神。补骨脂、附子块和益智仁,用于补益肾阳。
你看,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它还是很容易理解的。
等患者湿邪没了,阳气足了,他的精神头,自然也就好起来了。
其实,放眼我们的生活,类似这样因为脾虚湿盛、清阳不升而犯困、嗜睡、浑身倦怠乏力者,有很多。大家的症状,可能没有医案里那么明显,但是结合舌脉和其他表现,我们对其是不难辨证的。
这个时候,我们就得健脾化湿,升清阳之气。平胃散配合二陈汤,这思路还是很好的。医案里患者的表现,舌脉特点,以及用方选药,咱们得好好借鉴和琢磨。非专业读者,请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科学运用。专业的读者朋友,咱们就好好当个成功经验来看。
当然,有的朋友讲,文老师,我也总困,但明显是睡眠不好造成的。这个时候用上头的思路,行不行?我说,不行。睡眠不好,当然得从调节睡眠入手啊。你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去化湿,那怎么可以?另外,还有一部分人,脑子不清醒,和缺少体育运动有关系。运动不足,导致头部的供氧不好,当然犯困。所以说,具体的问题,务必具体来分析。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