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仍有较大空间

含桃看商业 2024-03-27 22:36:16

作者:沈奇 杨政

1、各省最低工资标准过去10年大幅增长

与10年前比,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幅度较大,其中,江西、陕西、广西、甘肃、黑龙江、四川、海南、北京均上涨超1倍,涨幅较低的浙江与安徽,分别上涨53.44%、53.47%。应该看到,最低工资标准绝对数额依然较低,最低工资高于2000元的地区仅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六省(市)。

2、全球提高最低工资

(注:橙色为2011年,蓝色为2021年,横线为涨幅来源:eurostat)

欧盟地区在2011-2021年,最低工资的涨幅十分有限,只有东欧地区涨幅比较明显,西欧发达国家与美国一样最低工资涨幅仅2%。但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国际基数比较大,即使是相对落后的东欧地区最低工资水平也可以比肩我国的北京、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

为应对新冠疫情的冲击,欧盟于2020年10月28日提出提案,要求确保欧盟工人受到足够的最低工资保护。

今年1月,拜登的刺激计划也提出提高美国最低工资保护,以刺激生产力、保障就业。

之后,又有韩国、南非、墨西哥等国纷纷出台提高最低工资水平的举措。以韩国为例,韩国最新公布的2022年最低工资为9,160韩元/小时,按每月工时209 小时计算,明年最低月薪为191.444 万韩元,相当于人民币约10800元,相当于上海最低工资标准的4.35倍。

3、全球劳动力供给的逆转

根据瑞银研究,仅计算潜在劳动力,中国和东欧(20-64岁)的适龄劳动人口在1990年为8.2亿,2014年为11.2亿,而工业化国家的就业人口在1990年为6.85亿,2014年为7.63亿,换句话说,在剧变后的90年代,中国与东欧潜在的劳动力一次性使得工业化国家劳动力供给超过需求120%,并且维持了这种充足的供应长达30多年。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一定程度上使得劳动力成本走低,也带动了中国与德国工业发展的强劲。

随着中国走过刘易斯拐点,东欧移民的老龄化,全球劳动力供给转到落在印度与非洲身上,但是,由于教育、技能、基础设施等多重因素影响,印度与非洲能否替代过去20年中国、东欧劳动力供给值得怀疑。

人口结构变化、服务业劳动力比例提升,劳动力成本将进一步上升,这倒逼智能化在制造业更广泛地应用,产业升级也更加迫切。

4、最低工资标准最应保障的群体

我国有相当数量的非正规就业群体。这一群体往往从事非正规的、不稳定的、缺乏福利保障的工作。

根据此前的多项调查,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人口约为1.3亿以上,占比达城镇就业人数30%以上。非正规就业员工缺乏法律保障,最低工资标准在这一群体中落实难度更大。

农民工群体依然庞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86亿人。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长期存在。对于农民工群体而言,最低工资保障必须辅之以对于欠薪的严厉制裁。

此外,新兴的互联网经济、平台经济等模式,使得企业转变了传统的雇佣方式,而是直接在全球范围内分派工作任务。印度就广泛存在类似电话中心这种外包服务业群体,而对我国来说,困在算法里的司机与外卖员也都属于这一群体。

在提高与保障最低工资标准的同时,增强非正规就业者的权利意识,同时辅以切实提升劳动力人力资本的手段,提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规范职业证书与技术认证等人力资本提升方式,让劳动力得以跟上产业升级发展的脚步,从产业利润的提升中获得更高的收入水平。

5.结语

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持续提升幅度很大,客观上促进了社会保障水平的持续提升。最低工资是为最困难群体的兜底保护机制,继续持续提升最低工资水平,并且更加关注非正规就业群体,有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

随着主要工业国家相继进入老龄化,包括最低工资水平的提升,都将使得劳动力成本进一步上升,促进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与智能化应用的扩展。需要强化对非正规就业者的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使低收入者真正从产业升级的红利中获得一份红利。

(全文完)

0 阅读:0

含桃看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