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天统四年(569年)十二月初十日,骄奢淫逸一辈子的太上皇帝高湛驾崩于邺宫乾寿堂,时年三十二岁,北齐迎来了高纬主政的时代,这一年,高纬十四岁,接手的也是后三国时代纸面上实力最强的北齐。
然而对于高纬来说,别看北齐耕地、人口、经济远盛其他两国,但自家事自己知道,北齐现在什么情况,他一清二楚,经过前几位皇帝的折腾,北齐已经糟糕到无药可救的地步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20d0765860ddcf16d9164ba83592346.jpg)
北齐是后三国时代,纸面上实力最强的政权
文宣帝高洋时代,高洋酒后上头,让魏收写诏书向西魏(北周)宣战,让西魏人害怕不已,留下了“投杯而西人(西魏)震恐”的典故,但到了高纬父亲高湛时期,高湛一听周武帝要出兵,下意识的就要躲避,还是孝琬进谏他才留下。
而后段韶奏对,告诉高湛,北齐现在的局势是“北虏侵边,事等疥癣,今西羌窥逼,便是膏肓之病”,可见到了高纬执政初年,北齐的基本盘已经烂了。
那北齐是什么时候变得无可救药的呢?或许从立国一开始就埋下了覆灭的祸根。
高家的奠基人高欢是靠鲜卑六镇起家的,这些底层鲜卑士兵就是高欢的基本盘,但随着地盘越来越大,和他一起成长的鲜卑勋贵越来越尾大不掉,已经影响了高欢集团内部的问题,高欢就和渤海豪强高家联合,意图让豪强高家代表河北汉人集团,成为对抗鲜卑勋贵的利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e72b3a2de3a7c3b0d063d3c09ba7719.jpg)
六镇士兵是高欢的基本盘
高家兄弟中,高慎只想贪腐享乐,唯有高昂能和鲜卑勋贵抗衡。
没想到鲜卑勋贵集体抱团,活活坑死了高昂,高欢得知后那叫一个“如丧肝胆”,只敢打罪魁祸首高永乐二百军棍,也明白鲜卑勋贵彻底做大。
对于高欢来说,目前自己的本钱太少了,只能寄希望于时间与死亡带走鲜卑勋贵们,好让儿子高澄得以掌控他们,可以说高欢临死前,不管是内部问题还是外部问题,都未能得到解决。
高澄能力倒是很强,注重于内部整合,而且自幼就替高欢处理政务,得到鲜卑勋贵的认可和支持,而高澄也明白,鲜卑勋贵和汉人官僚注定要融合的,不然就和北魏一样自爆了,因而执政时期,不断征召汉人士大夫来充当自己班底,又重用崔暹等大力反腐,以此来打压鲜卑勋贵。
高澄的优势年富力强,完全可以熬死这帮勋贵,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高澄居然被刺杀了,接替他的是长期在邺城(文官势力中心)的高洋,无法得到晋阳(鲜卑勋贵势力中心)的认可,甚至立国登基的时候都遭到了以母亲为首的鲜卑勋贵的反对,不得已,高洋只能让渡一部分利益,确保自己得以上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ed9eaedb7b22c55b5971fc06f9414d0.jpg)
文宣帝高洋
高洋在位期间,重用杨愔、崔暹、崔季舒、唐邕、白建等人,走的还是老哥重用汉人打压鲜卑勋贵的路子,然后精心培育一支汉人军队,重用李希光、王敬宝、东方老、裴英起等汉将,打算绕过鲜卑勋贵,意图打造出鲜卑勋贵-汉人军队-汉人官僚这三者互相制衡、集权于上的政治局面。
可惜这支大军南征南梁的时候失利,李希光、王敬宝、东方老、裴英起全死了不说,就连士卒能够回来的只有十分之二三。
虽说这支军队的败亡对于高洋时期的国防来说没啥太大的影响,但却打破了他的意图,也让他对朝堂的掌控力开始变弱,只能靠残暴来维系统治。
当然,残暴一方面是为了威慑朝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自己太子高殷,高殷的母亲是赵郡李氏的李祖娥,从小接触的都是汉文化,和北齐上层崇尚鲜卑传统的格格不入,鲜卑勋贵也不会容忍一个崇尚汉文化的皇帝执政,所以高洋后期假装疯病,大肆屠戮,也是为儿子铺路。
残暴的统治必然引起朝廷上的混乱,导致不少北齐上层开始整体信佛,在上层的带领下,北齐开启佞佛风气,各种佛寺不断修建,纯属耗费国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7070b503c6e7632d6d434dc61d94054.jpg)
北齐始建的常乐寺三世佛
更要命的是高洋一死,高殷立马被娄昭君废杀,上位的是高欢另一个儿子高演,杨愔一帮人则惨遭杀害,也预示着汉人士大夫和北齐彻底离心离德。
高澄、高洋时期,北齐是有点未来之星的样子,但高演在位时期,除了杀侄子外,基本就没啥了,前脚答应高湛让他做皇太弟,后脚就立儿子高百年为太子,谁曾想自己坠马受伤,临死前哭着求弟弟高湛放过高百年,高湛会听?继续杀了侄子。
相比于高演,高湛能力也是堪忧,但他也有优点,知道哪些人能用、哪些人不能动,政务上敢于放权,军事上重用是斛律光、高长恭、段韶,虽然没办法主动出击,但自保还是绰绰有余的,甚至还主动退位,将皇位交给太子高纬,也让高纬成为北齐开国以来唯一一个坐稳皇位的太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b01dc2e59493d30555885cd6c108fa0.jpg)
兰陵王高长恭
至于其他方面,真的一点优点也没有了,继续骄奢淫逸佞幸治国,把皇位传给了太子高纬,又对嫡次子高俨超常待遇,埋下了兄弟相争的祸根。
所以,高纬继位后是这么一个开局。
北方有突厥、柔然时不时南下劫掠,西边有北周不死不休,南边还有自称正统的南陈,北齐属于三面被包围的状态。
内部因为晋阳、邺城的二元二都制,随着娄昭君废杀高殷,鲜卑汉官之间脆弱的平衡被彻底打破,加上后面的北齐皇帝都是晋阳勋贵支持的,导致鲜卑勋贵长期做大,做大后又长期压制汉人,他们长期垄断军事力量,无法调动汉人,也让北齐的军事力量渐渐削弱。
长此以往,导致北齐空有富庶的土地、繁盛的人口却没法进行整合,没法把国力充分发挥出来。
另外北齐上层长期佞佛,不顾释家侵吞财富,更别说北齐混乱的皇位传承了。
外患增多、军事不振、内部群臣不和、宗室自相残杀、佛门寺院侵吞财富土地,这样的开局,除非雄主才能搞定,但可惜高纬不是雄主,连守成之君也算不上,直接一脚油门,将北齐带到了谷底。
当然也不能怪高纬,毕竟高纬出生于宗室相残的北齐,见多了生死又猛然掌握了最高权力,自然害怕自己走上前几位皇帝的老路,尤其是弟弟高俨带给他的威胁。
虽然自己是嫡长子,被立了太子,但父母却偏爱弟弟高俨,有什么东西都要先给高俨,否则太子臣属就会获罪,高纬只能看着不能发脾气,毕竟真要发脾气,怕不是要被废了,而且高湛的确有废立之意:
俨器服玩饰,皆与后主同,所须悉官给。于南宫尝见新冰早李,还,怒曰: “尊兄已有,我何意无!”从是,后主先得新奇,属官及工匠必获罪。太上、胡后犹以为不足。俨常患喉,使医下针,张目不瞬。又言于帝曰:“阿兄懦,何能率左右?”帝每称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以后主为劣,有废立意
高纬当时只是一个孩子,也有感情需求,既然父母的爱都给了弟弟,他只能找其他地方发泄了。
高纬有个外号叫“无愁天子”,意思是创作了琵琶曲《无愁曲》,很显然,没有关爱的日子,高纬只能玩玩乐器打发时间,当然除了乐器,男欢女爱也少不了,最出名的自然是冯小怜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bdb9aa8ae1dd803475020826e943fb7.jpg)
北齐东安王娄睿墓壁画
话说回到高俨这里,高湛一死,高纬就将高俨赶出宫去,来一个眼不见心不烦,没想到高俨心里不舒服,和冯子琮谋划,先诛杀高湛留下的重臣和士开,后意图废高纬自立。
得知高俨要政变,广宁王高孝珩、安德王高延宗也来协助联合逼宫,高纬一听弟弟逼宫,吓得要死要活,最终想到了斛律光,没想到高俨也来找斛律光帮忙,关键时刻,斛律光站在高纬这边,让政变流产。
事后高纬想要追究高俨责任却被斛律光拦住,斛律光表示:“琅邪王年少,肠肥脑满,轻为举措,长大自不复然,愿宽其罪”。以年少轻狂为高俨脱罪,这让高纬非常不满。
在高纬眼里,斛律光当年就是逼杀自己堂哥高殷的,又想起来父母对高俨的厚爱,如今高俨都要夺位了,斛律光居然一副家长轻飘飘说高俨只不过是一个年少轻狂的小孩子罢了,堪比今天“他还只是个孩子!”
这让高纬怎么想?斛律光怕不是欺负他是孩子,想要害他性命吧。
从小生长的环境加上斛律光的表现,高纬直接起了杀心,处死了斛律光,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说实话,斛律光是忠心于北齐的,但怪就怪在他插手的事情太多,甚至能够决定北齐皇位的归属,而后高纬又杀了高长恭,自毁长城,后面更是昏招频出,直接导致了北齐的灭亡。
隆化二年(577年)正月二十五日,高纬在青州被俘,北齐正式覆灭。
虽说高纬沦为了亡国之君,对北齐的覆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仔细想想,北齐覆灭是他一手造成的吗?不,实际上是北齐历代君主共同促成的结果。
高欢时期埋下的鲜卑勋贵势大问题,高洋时期南征失利引起鲜卑勋贵的反扑,高演和高湛在鲜卑勋贵支持下残害宗室,引起宗室的内耗问题,最终在高纬时期彻底爆发。
与其说高纬直接导致北齐的灭亡,不如说北齐历代皇帝一步步摧毁了北齐的政治环境,导致高纬继位后立即陷入恐慌,只能靠权力靠杀戮带来安全感,最终落得一个身死国灭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