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权统治和蠹虫喇嘛:88年前塔尔寺游记

浪里沙民国史 2024-03-14 15:21:10
编者按

本文介绍了塔尔寺的前世今生、其作为黄教最高学府的组织架构,及寺内富丽的装饰,并简述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演变。解放前,宗教神权的势力在一些地区是远远大于国家的。作者对一些喇嘛不习教理、烟酒嫖赌等丑恶行径进行无情讽刺与揭露。

今天,借助遗留下来的优美文字,让我们感受民国时,黄教的力量及其滋生的弊端。

本文上篇:

黄教最高学塾之塔尔寺

由贵德往西宁,翻越拉鸡山则全系下坡路,出门闩峡,连翻几个红土丘,下午3点钟到达塔尔寺。

俯瞰塔尔寺镇,1933

山坳中僧宇佛殿参差巍峨,翠松相伴,亭亭于半山之上,杨柳杂木,丛蔚于溪流之旁,大名鼎鼎之金瓦寺,适当斜阳反照之际,辉煌闪烁,光彩夺目,寺院罗列山坡东西,中隔涧沟,虹桥通之。过桥则八塔高耸,圆顶方基,形似玻璃油灯,高丈许,排列整齐,望之肃然起敬。相传清康熙年间,年羹尧平青海罗卜藏丹津之乱,曾将该寺八个大喇叭毙命,寺僧筑塔纪念,寺以塔名,故曰塔尔寺,尤因屋瓦金色,亦称金瓦寺。

塔尔寺之大金瓦寺,1935

寺内佛殿甚多,屋脊金色者二,一曰大金瓦寺,一曰小金瓦寺。大金瓦寺位于全寺中心,殿为三层,金碧辉煌,实际乃铜镀金,年久不锈,光彩夺目,真伪莫辨。殿内有高塔,黄绸幔包围之,系佛教革命家黄教创始者宗喀巴(俗称宝贝佛)之坟基。上供其造像,高约六尺,据云:系纯金所制,桌上供器杂陈,如神灯、净水碗等皆系金银所铸,璀璨满目,神肃极矣。

磕长头

殿前许多“阿卡”(青海安多藏语中对藏传佛教僧人的一种称呼)赤脚光头不着裤,身披袈裟,五体投地整日磕头不住,二寸多厚之地板,竟被磨穿,据云:年年需换地板二三次,其崇拜之笃,概可想见。

小金瓦寺在八塔附近,内有虎、豹、野猪、野牛、野熊等遗体,列制殿左,仿佛小小博物院。

赞诞树,在金瓦寺内,高二丈左右,直径五六寸,枝叶酷似桦树,树名系藏文译音。闻宗喀巴脱胎时,其母亲处埋胎衣处生此树,寺僧以其叶似佛像,视为神物。

塔尔寺之大殿,1933

大金瓦寺前有经堂一座,系众僧讲经念佛处,屋基130方丈,分两层,共260间,正中28间上下贯通,周围皆楼,升堂入室,五彩毛毯纵贯堂地,可容坐千人,由此可见该寺号称有3600和尚矣,而能入堂读经者,最多不过千人耳。建筑皆系印度式,亦称中亚西亚式,墙壁皆用绿丽砖、麻拉石及扁麻根(野生植物)相间砌成,檐牙栋梁,雕镂极精,于庄严崇丽之外,代表佛家艺术之精神,入其中则神秘静穆,充满宗教色彩。

大经堂东北角为大茶房,有铜大锅三口,直径七尺许,高五尺半,又有较小者铜锅三口,直径五尺,高四尺许,堪称佛大铸物。一群班子哇(小僧徒)转运茶水,争先恐后,乱忙如蚁。此外又有阿家集哇、赛持尔哇、社火院等共80处,建筑各有特色,未能一一瞻仰。

塔尔寺为黄教鼻祖宗喀巴诞生地,亦为中国佛教最高之学塾,其内部组织,一为现代式之学校。其所谓“四大拉郎”每处有喇嘛一人掌管全寺教务,是故寺院等于学校,拉郎等于教务处,集哇等于事务处。大拉郎之大喇嘛,即等于学校之教育长,大集哇之大老爷,即等于学校事务长,惟其集哇八十处,每处有活佛一,轮回转生,为黄教特色。他如大经堂即是学校大教室,社火院即是艺术院或俱乐部,其他诸此类推,一切与学校之组织无异,寺僧除念经拜佛外,对于图画、音乐、手工艺术,亦有专门研究者。

酥油花——塔尔寺“艺术三绝”之一,1936

每年旧历正月十五日开会,谓之正月观经,摆花架、跳社火,热闹异常,与学校之游艺会相同,惟含有祈祷神佛之意味耳,花架系酥油(乳油)所造之各种佛殿及花木鸟兽,陈列灯光炫耀之下,层层累累,布置为佛殿,造像生动,花木鲜丽,艺术之高妙,不亚于欧洲希腊人。

净业寺,中国“佛教八宗”之一“律宗”祖庭

佛教发源于印度,汉时传入中国,唐时最盛,历代帝王崇信无替。南朝梁武帝削发修佛,舍身台城而后已,是以中国文化所受佛教影响最深。而佛教宗派别出,其在中国特创而极者,厥为华严、天台、净土、禅宗等。教派亦分四大派,一、释迦摩尼教:凡华严、天台、禅宗皆属之;二、大日教:真言皆属之;三、弥勒教:净土宗属之;四、喇嘛教:红教黄教属之。

喇嘛教于南北朝时创始于西藏,教徒皆衣红袈裟,后传入青海、西藏各地。明永乐时宗喀巴出生明永乐十五年(1417),成化十五年(1479)圆寂。幼年在冲沙寺,目击教风日堕,当时一般喇嘛教徒念符咒,弄幻术,违背教言,不堪言状。遂入大雪山苦修,宣誓改革宗教,另立教规,前藏之达赖,后藏之班禅及蒙古之哲布尊丹巴,三人为其大弟子,其徒皆黄衣,不娶妻,尚苦修,世世轮回转生,常往不灭,从此喇嘛教中遂有黄教与红教之分。

喇嘛,1936

然观现在一般“喇嘛”“阿卡”,每日只知在经堂里哄饸子,泥佛前磕长头,能读经解经者有几个?至如青海各寺院,皆有千万顷之田山,租户纳粮当差,僧侣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仅能分利,不事生产。甚至不懂教理,不守本分,奢侈怠惰,烟酒嫖赌,无所不为者,诚佛家之罪人,社会之蠹虫也。雍正年间果亲王送达赖回藏过鈩时,亦有感于斯,因作“七笔勾”所咏喇嘛之句,与余所见殊同,爰(于是)录之以证实余之所言。

万恶光头,铙钹喧天不竟休。口念糊涂咒,心想鸳鸯偶。两眼黑油油,为禽似兽,偏袒露肩,黑漆钢叉手。因此把三皈五戍一笔勾。

送一条哈达,等于送了一匹马

20日黎明登程,翻山越岭,中午至罗汉堂(属贵德县),在一座大山之脚呈现出一片平原,一条弯弯的小河绕过村后,村中果树成荫,红红绿绿的果实叠叠枝头,令人垂涎,田里的荞麦正开粉红的花,点缀于绿荫荫中,风光秀媚,一路观玩(观赏玩味)不尽,人家约有二三十家,大都是耕牧兼营之番民,田畴即在村庄周围,牧场另设于深山荒野中。

该村红布(番民呼村长曰红布)听说我们来了,便邀入他家休息,将到港口,忽闻铃声叮当,好像是喇嘛在念经,问他何故,答曰:“今年庄稼未被(bèi,遭受)冰雹之灾,村民照例诵经念佛,答报苍天。”这种情形完全是神权时代的遗迹。于是茶点完毕,又吃了些熟过度的杏,和一个尚未十分成熟的梨。

临别时红布又送我们每人一条“哈达”,据说,这虽然是没用处的一段淡蓝色的粗丝绸,但仅产自西天——印度,送人一条哈达,就等于送了一匹马。大家听了颇觉有趣,只好留下做纪念。是日行百里,夜宿和尔加,我一路回忆罗汉堂的风景,遂成歪诗一首,聊以自遣。

溪流净淙,萦回村后,

果树葱茏,禾黍盈畴。

荞麦花儿点缀其间,煞像绿荫丛中,

铺了几块鲜红的毛毯,

渡过河儿,上了坡儿,

绕过一道矮矮的红墙,

垂柳和白杨,摇曳在陇头深港,

牛儿倦卧在大门旁,

莺儿歌唱在柳梢上,

标杆高矗,经幢在望。

忽然里一阵铃声,

叮当,叮当!

李自發《新青海》1935 年

本文由“瀚海淘沙”独家整理

点赞、评论、关注是您的赞美

1 阅读:23

浪里沙民国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