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救了开发商,才能真正救楼市。

成都楼市观察说 2024-03-24 17:12:31

说这句话,容易讨人嫌。

观察员知道,不过之所以还想说,是确实有点道理。

想骂人的,可以先等一等,看完了消化了还觉得不对,欢迎理性交流。

之所以提出这个观点,是有感于中骏地产暴雷的事情,在如今信贷如此宽松的时候,还会出现这种事情,可想而知,过去的两年是多么的矫枉过正了。

由此,开始思考。

开发商日子艰难的时候,房价并没有下降,而那些闹着房地产捆绑经济的人,也没有见到想要的结果。说开发商玩坏了楼市的,就找不到因果关系。

成都楼市观察员,一个有专业、有态度,三观比五官还正的良心观察员,值得信赖和支持!

这个论点,观察员打算从三个方面阐述:

1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认为开发商售房是暴利的?

2 楼市四个参与方,卖地、放贷、卖房、买房。

3 假如没有了开发商:要么照旧分房,要么就是重磅房产税!

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是认为房地产开发,是一个暴利行业?

如果有这么认为的,那就要仔细看第一点,如果不是这么认为的,直接跳过第一点。

下面是一个朋友所在公司,今年的开支明细:

开支明细

稍微认识数字的,就可以看明白了。开发商大概的毛利润是多少?纯利润是多少?谁拿了大头?等等这些。

房地产开发,是暴利行业吗?

明显不是,其真实纯利润并不高,之所以给人这样的错觉,乃是因为其巨大的体量。这体量大到了随便漏一点点出来,就在过去十年的富豪榜上造就了好几个。

至于那些烂尾的楼盘,坑了广大购房者的,确实开发商是罪魁祸首。

但是大家容易忽略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中国的楼市,向来是政策市,背后违规放钱的才是最为关键的推手。

既然允许搞出了这么个预售制,那么搞出来的人,难道不应该负债资金监管到位吗?

楼市路在何方?

在楼市当中,参与者就只有四方而已。

卖地的卖地;放贷的放贷,不光是放给卖房的,还放给买房的放;卖房的就是开发商,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房子制造商;剩下的一方自然就是广大的买房者了。

是不是很像制造业?

生产资料是一方,提供生产资金的是一方,还有一方是制造方,剩下一方是消费方。

正常的逻辑而言,想要降低商品价格,有三种途径:

减低生产资料的成本,提高生产资金利用率,优化流程减少管理成本。

而到了楼市当中,生产资料成本降不得,这是大家都众所周知,心知肚明的。

那么如何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呢?

这就衍生出了房地产企业有名的高杠杆、高周转、高负债的运行。

凑了钱拿地,转身又可以抵押出去获得资金,还没修出来房子就可以预售,收到的钱还一部分,又可以去拿另外一块地开发,如此循环不已,周而复始。

剩下的就是优化流程减少管理成本,这点也非常有意思,刚才第一点说了,其实房企开发的利润并不太高,那么如何再优化就是个伤脑筋的问题。于是乎一大堆没有严格按照设计建造、偷工减料、劣质粗糙的产品就出来了。

杂草丛生的烂尾楼

就有人要问了,难道就不能老老实实凑齐了钱,再去正常运行生产?

在当下的社会,你要这么按部就班,就真的应了那句话,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老老实实的凑拿地的钱,再凑开发的钱,少则十来亿,多则上百亿的钱,再去老老实实等两三年开发,换做在座的任何人,你们干不干?

肯定没人干的!

这么大的资金量,就是放银行也有一大笔利息了。更何况难道这些买房的也只会老老实实等着你的楼盘开卖,而不去光顾别的楼盘吗?

开发商在楼市当中,类似于制造业中的生产制造工厂,大家都吼着制造工厂提供就业,可惜的是就如同现在的制造业,很多企业老板都活不下去了,还谈什么振兴制造业?

我想这两三年深刻的教训,已经让开发商们意识到了房地产三高运行的悲惨后果了。

适当的敲打可以,毕竟该洗牌的已经洗牌了,能活下来的毕竟还是有用有能力的。如果还要死咬着不放,那就不是敲打,而是想穷追猛打了。

开发商的三道红线

可以做一个假设:

如果没有了开发商,楼市将会如何?

观察员可以预料的结果,只会有两个。要么房子成了稀缺品,那个时候不是价格高不高的问题,是能不能有的问题。要么就是存量房流转或者自建,居住的条件会越来越差,供不应求房价更是一个天价!

不仅如此,如果存量房远大于增量房的时候,房产税更是会让大家难以承受。

四十年前,那个时候还没有商品房,基本都是福利分房制度。结果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人均面积不足十平米,还是清一色的筒子楼,根本谈不上什么居住环境而已。

如果以后都是搞自房自建,就如同过去的农村一样,那么只会两级分化更加严重,房子和能称之为好房子的概念,就会真正的天壤之别。

农村自建房

很多人都说,楼市现在玩的这一套,不得行了。

其实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如果这套不得行,也不会玩了那么三四十年的。

直白来讲,如果不玩这套,你能提出在能解决居住需求下更好的玩法吗?

高房价确实拖累了一代的年轻人,但换句话讲很多时候其实是人性的咎由自取罢了。观察员很想说的是,成都一万以下地铁口的电梯房,也比比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看不见?

一个民族的发展,在不对外扩张掠夺的基础上,所有的人民都是需要承受代价的。

三四十年代的抛头颅洒热血,这是代价;五六十年代的XXXX,这是代价;七八十年代的下岗潮,这也是代价;九十年代以后的高房价,这还是代价。

不多说了,再说停不住了。

就此别过,欢迎理性讨论。

0 阅读:0

成都楼市观察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