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对的人得在恰当的时候相遇”。这对抗战时期的“模范情侣”,曾让人无比艳羡,他们一起历经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生死相依,共度难关。可惜啊,最终却因为两人都好强,爱说反话,而走上了不同的路。
多年之后,他们在庐山重逢了。现在的他们,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们的革命情谊还是像以前一样深。尽管他们之间的感情早已破裂,可毛主席一直都很关照这位曾经的“伴侣”。
见完面要离开时,毛主席又关心起“爱人”贺子珍的好朋友水静,问她现在享受啥待遇。水静回答说:“一直是副省级的待遇。”毛主席听后点了点头,说:“这还不错。”
为啥毛主席和贺子珍这对“天作之合”会分开呢?分开后,毛主席为啥还惦记着贺子珍的情况呢?
【庐山一别,曲终人散】
看看历史的整个进程,毛主席一直是个让人钦佩的大人物。他的才智、他的带兵打仗本事在部队里都是数一数二的,好多战士都特别崇拜他。
这里面也有好多毛主席的“女追随者”,在大伙儿的帮忙下,毛主席和“女追随者”贺子珍同志在革命情谊里感情越来越好,展开了他们让人称羡的革命情侣篇章。
真没想到,这俩人看着那么合适,本以为能甜甜蜜蜜地过一辈子,互相扶持到老,可到最后,却还是落得了各奔东西的下场......
他们俩这一分别,转眼就是几十年。那时候,毛主席在南昌和几位老伙伴聚餐,碰巧贺子珍身体非常不好,外面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说法。
曾志聊起了贺子珍,说她不久前去探望了贺子珍同志,并不像外面说的那样精神有问题。
毛主席得知后心里也很挂念,不管怎么说,她既是以前的爱人,也是多年的战斗伙伴,从感情到道义上,都得问候一声。
经过反复琢磨,毛主席就向几位老朋友征询了看法,说自己目前在南昌,离庐山不远,想和贺子珍见个面。朱旦华和曾志觉得,毛主席和贺子珍夫妻十年,见一面也是应该的。
毛主席打定主意后,就请朱旦华和曾志帮忙去安排这件事,不过得保密,朱旦华和曾志二话不说就爽快答应了。
可惜的是,因为别的缘由,曾志没能掺和到这事儿里,所以最后决定请江西省委书记的夫人水静来搭把手。
一方面是因为贺子珍同志这些年一直在江西养身体,而水静是江西的一把手夫人,另一方面是因为水静和贺子珍是老相识了,由她出面来处理这件事最合适。
然后曾志就去找了水静,跟她说毛主席想在庐山见见贺子珍,想让水静帮忙安排一下,但得先保密,别让贺子珍同志知道了。
水静一听说能和毛主席见面,还是安排和贺子珍一起,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这些年,水静常去贺子珍家陪她,当然清楚贺子珍心里对毛主席的那份情。现在,终于能和毛主席见上面了。
大家商量后,决定让水静带贺子珍同志去庐山,而朱旦华则负责把两位女同志送到碰头的地方。
到了约定的那天,水静悄悄告诉贺子珍,说要带她去庐山上的一个疗养院瞧瞧,贺子珍一点也没起疑心,这时的她还全然不知,这次去庐山其实另有打算......
到了庐山,贺子珍才明白,原来水静说的不是来参观,而是神秘兮兮地要带她去某个地方。
水静领着贺子珍走到庐山的一个地方,轻轻敲了敲门,不一会儿,就有士兵专门过来带她们进去。贺子珍一瞅见那个熟悉的背影,立马就呆住了。
这就是贺子珍一直牵挂了一辈子的毛主席,她激动得眼泪都流了下来。等贺子珍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毛主席说:“咱俩这么多年没见了,得好好聊聊,以后怕是没啥机会了。”
那时候,毛主席和贺子珍聊了很多他们之间的事情,贺子珍对自己之前的冲动感到非常后悔。他们聊了一个小时,贺子珍走的时候,眼睛红红的,和毛主席说了再见。
要走的时候,毛主席特地找了水静谈话。他心里清楚,贺子珍这些年一直对他有感情,但现在他们之间只能是革命战友的关系了。
贺子珍从苏联回来后,她和毛主席之间的沟通就只能靠孩子们来传话了。毛主席心里也清楚,这些年贺子珍过得非常不容易。
毛主席晓得贺子珍养病时水静老陪着她,就问水静:“贺子珍同志现在是啥级别啦?”
水静说:“贺子珍在陈毅的关照下,一直享受着跟副省长差不多的待遇。”毛主席听后想了想,说:“副省长级别的待遇挺不错了,这样我心里就踏实多了。”
其实,贺子珍从苏联回来以后,一直都在江西养身体。多亏了陈毅同志的关照,这些年来,贺子珍都像副省长那样接受着治疗。她的家里,也按副省长的标准,安排了一个做饭的、一个照顾身体的护士,还有一个保卫安全的人。
先不说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关系,其实贺子珍和陈毅也算是老同事、老朋友了,所以帮忙照顾一下也是挺自然的。
在这段时间里,不少以前的老朋友都来看望贺子珍,水静也是其中一个。当贺子珍病情最重的时候,是水静一直陪在她身边。
虽然这样,可贺子珍的身体一直没养好,总是时好时坏的。
最后,毛主席又一次对水静说:“以后还得辛苦你多关照下贺子珍同志,我们以后可能很难再见了,这一分开,她心情肯定会不太好的。”
水静默默地点了点头,望着曾经那对让人羡慕的“神仙眷侣”如今这般境地,心里满是不舍。但她也清楚,能再见上一面已经很难得了,总算是给了贺子珍一丝宽慰。
贺子珍见过毛主席回去后,整个人像变了样,可能是心情太激动,把以前的老毛病都给勾出来了。
不过跟以前不一样,这次贺子珍听了孩子们和毛主席的劝,特别配合医生的治疗。毛主席还会写信,让孩子们带给贺子珍,说让她安心养病,别让孩子们牵挂。等以后有机会了,他会尽量争取和贺子珍再见面的。
可能就是这份盼望,让贺子珍的眼中又闪烁起了希望之光。但她没想到,这次相见竟是最后一面,她等了整整二十二年,却再也没能见到毛主席的身影。
水静和毛主席是怎么碰上的呢?为啥毛主席会这么相信水静呢?
其实,很久以前的一次晚宴上,毛主席和水静就碰面了,那时候的水静特别敬仰毛主席,而且他们俩还刚好坐在相邻的桌子上。
心里既激动又有点慌,毛主席见状,就主动找话跟水静聊,问她叫啥名字,还问知不知道江西人和湖南人亲如兄弟的说法。
这个话题一提起,两人之间的气氛好多了。过了几天,在一次看戏时,毛主席和水静又坐在了一起,毛主席还跟水静聊起了她的名字,没想到水静也挺能聊的。
毛主席说,“水静”这个名字取得不太好,因为水总是在流的,就连大江大河的水也都是奔腾不息的,哪会有静止的水呢,这不符合辩证法的道理。
没想到水静并没有说哪里不好,毕竟还有本书叫《静静的顿河》呢。水静还说,她是受到毛主席的“矛盾论”启发的。
经过一番交谈,毛主席对水静那能说会道的本事印象特别深,所以当曾志提议让水静参与安排他和贺子珍同志见面时,毛主席感到非常安心。
因为水静聪明又有主见,毛主席觉得她能办好这事儿,所以才安排了她带着贺子珍上庐山和毛主席见面。
之后,贺子珍的身体情况变得不太好,可能是因为心情的大起大落让她的老问题又出现了,也可能是她想明白了些什么。
但这次贺子珍特别听医生的话,好好接受治疗,精神也慢慢恢复了。可能是为了毛主席给她的那份希望,她一直在坚持。只是她没想到,在庐山的那次分别,竟然是最后一次见面了。
1976年9月9日,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永远地走了,当贺子珍得知这个消息后,好长时间都没说话。
从那以后,贺子珍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她在庐山见到的那次,成了心里永远忘不了的事儿。早先时候,因为一些事情,她也没能赶上毛主席的追悼会,没能见到毛主席最后一面。
现在距离毛主席离世已经有三年了,贺子珍感觉自己的身体可能支撑不了多长时间了,就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希望能再去毛主席纪念馆看最后一次。
贺子珍的孩子们心里都清楚,她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见父亲毛主席最后一面。后来,有关部门也批准了贺子珍去纪念馆参观的请求。
在孩子们的陪伴下,六十多岁的贺子珍缓缓走着来到了毛主席纪念馆。当她走到毛主席的水晶棺前,眼泪忍不住哗哗地流了下来。
但是为了不让其他人察觉,贺子珍硬憋着没让自己大声哭出来,可那双已经哭肿的眼睛,还是暴露了她内心的难过。
贺子珍明白,这次离别就是永远不会再见了,这是她这辈子最后一次见毛主席。回去后,贺子珍就一直病在床上,直到1984年离世。
贺子珍和毛主席分别的那一刻,我猜她心里最后悔的,可能就是当初太冲动,抛下了毛主席,结果失去了自己深爱的人。
但是世上没法重来,不管选了啥路,都得自己去承担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