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岸圖》/136x69cm/纸本設色/癸卯春
淡淡青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夕阳西下,日光的余晖为山间云气打上了一层金边,在树林间轻盈地浮动(图一), 山间没有一丝风声,树木劲挺,层峦叠嶂,静静地矗立着,巍然不动(图二)。
图一
图二
远远的,从大山的背后转出一条羊肠小路,日暮的光晕中,一人扛着锄头从远处走来,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图三), 似乎经历了一场雨后新晴,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味道,水气从山林间、土地里蒸腾而出。小路在山脚下蜿蜒,一路上都是赶路回家的身影,有的扛着锄头,有的扛犁牵牛(图四), 还有牵着毛驴的旅人正在赶路。
图三
图四
▼
水边西岸上建造着一座院落(图五), 前院屋中有人正在吃饭喝酒,两两一桌,酣畅淋漓(图六)。后院屋中有文人墨客,有的赏画,有的写字。院中挖了一个池塘,池边还有一人背手信步,痴痴地望向池塘,不知是在赏景还是在思考着什么(图七)。
图五
图六
图七
这似乎是一处供旅人临时停靠的驿站,牵着毛驴的旅人,扛犁的农夫鱼贯而入,或许是天晚了在此处歇脚吃饭(图八)。微观的山水之境里,山重水复,境中之人各有各的归途,有人歇脚,有人埋头赶路,不知要去向哪里(图九)。
图八
图九
▼
近处嶙峋黑沉的石壁间,视线里忽然窜出一道白,原来是一道清亮的瀑布清泉,从笔直矗立的山崖上一跃而下,发出轰隆的水声(图十), 水势浩大,冲销出弥漫的烟云,在树木掩映的崖底溅起一片白白的水雾(图十一)。
图十
图十一
波光粼粼的湖水上,传来阵阵摇橹声,一叶小舟缓缓驶近,船上两人,船夫撑着船欲停靠在渡口,另一位老者见到在渡口等待接他的友人,虽看不清神情,但旧人重逢的欣喜仿佛要溢出纸面(图十二)。
图十二
▼
《西岸图》画面构图分明,前景、中景和远景互不干扰,又相得益彰。远景中的崇山峻岭,呼应着前景中的山石,错落生长的树木连接了画面,特别是那座宽敞低矮的院落正是这幅画中的“舞台”。
“登场的演员们”循着曲折蜿蜒的羊肠小路,围绕着水边驿站和渡口一一展开。牵驴的寒士,躬耕的农夫,都是自古文学作品中隐居山林的文人形象。文人墨客齐聚在这样一个驿站,短暂相逢,又各自散去。
正如东汉《古诗十九首》中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人生在世,如草木一秋,形式看似漫长,本质实则短暂。因此,自古以来,中国人感悟人生,不免发出“人生如逆旅”的慨叹。画中山水为文人提供了放情林壑、远离世俗的空间,也为心灵提供了一方乐土。
一座驿站就是一处停泊之所,也让心灵能在茫茫之境中得以短暂停靠。
▼ 周古天 《西岸園》 ▼
尺寸 136*69cm
作者简介
周 古 天
周古天,字固田,1963年1月生于上海,祖籍江苏阜宁,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
2001年至2006年受聘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任教书法篆刻课程。2006年至2011年受聘于西安美术学院上海分院,任教书法篆刻、山水画课程。现为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水墨缘工作室画家。
出版《周古天画集》上海画报出版社,《周古天画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周古天作品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