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打了多年的工,终于在成都买了套小房子,因从小在成都呆过几年,感情还很深,所以便也将自己列入成都人了。
成都名人多多,其中有个老乡叫岳钟琪,我很是为他自豪,因为他是被称为奠定近代中国版图的巨大贡献者,也被乾隆帝赞为“三朝武臣巨擘”。
岳钟琪,字东美,号容斋,四川成都人,岳飞第21世嫡孙,出生于“永泰龟城”。他一生驰骋沙场,平西藏、荡青海、取敦煌、战新疆、破金川,战功赫赫,为清朝初期建立多民族统一的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乾隆十九年,岳钟琪抱重病出征镇压陈琨时,病卒于四川资中,年六十八岁,乾隆帝赐谥襄勤。著有《姜园集》,《蛩吟集》等文集。
岳钟琪的战绩也着实惊世骇俗,简直与南北朝史书当中的白马战神陈庆之相提并论了。但有时心中也偶尔会有一种怪怪的异样感觉,一个岳飞的后裔,民族英雄之血脉,拖着一根长辫子,虽然他大部分是在同外族作战,但镇压内地汉民族风潮也是多多,问题是他服务的主子对他来说,却也是异族了,不知他老祖宗岳飞天上有知当作何感想。
其实想想这也不能怪他,他出生时,清王朝大势已定,难不成还指望他高举反清复明之大旗,再来一个李定国,或者如他之后的洪秀全不成?
我也就只是感觉有点怪怪地而已,但网上却不然,有的直接就称他为汉奸,其义愤填膺之状,无以言表,而持此论者还不在少数,不过我觉得,这样来看岳钟琪还是很偏激,想那清朝一统之时,为清庭效力而被称作民族英雄之人还少吗?那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虎门炮台上的关天培等等,哪个不属民族英雄,特别是大家公认的收复新疆的左公宗棠,谁敢提一点疑问?
算来只是这岳钟琪不幸背了一个岳家后人之名,大家便将对岳飞的情感迁移到这岳钟琪身上,并视之为大不孝,大不敬,数典忘祖之汉奸,这着实没什么道理吧。
岳钟琪世代将门,其父岳升龙就是清四川提督,可谓是将门虎子,他自康熙五十年被授游击一职后,奉命入川,抗击准噶尔部袭扰西藏,夺桥渡江,直抵拉萨。继而参与大小金川之战,献南北夹击、直捣中坚之策,被经略傅恒采纳,最终迫使土司莎罗奔父子归降。其后,他出兵康定,平西藏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叛乱,那时他已是六十四岁之人了。
他一生所战之地,均“经自古未辟之道,烟瘴恶溪,人迹罕见,身临绝域”;尤其是平青海之乱中,半个月内全歼十万叛兵,七十二万平方公里的青海纳入大清国版图。左公只是收复,而岳钟琪是开拓,性质完全地不一样哈。
对于他赫赫战功,为中华版图的形成和稳固,以及为民众安定的生活所作之贡献,康熙帝很是赞赏,曾赐予匾联“太平时节本无战,上将功勋在止戈”。 雍正帝亦称颂有加,赞岳钟琪为“旷世奇才”,“国家栋梁”,“不世出之名将”,“智勇兼全”,并赐岳钟琪御诗二首。
坊间对岳钟琪的不满,或斥之为汉奸的最大理由,怕是那陷曾静一事,这的确也为岳钟琪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雍正六年,靖州秀才曾静派门人张熙致信岳钟琪,曾静的书信中对雍正帝极尽责骂之词;又以岳飞抗金的事迹激励为作为岳飞后裔的岳钟琪,劝他掉转枪头指向金人的后裔满洲人,为宋、明二朝复仇。岳钟琪假装同意,骗出口供,反过来将二人抓捕,并引发了著名之吕留良案。
此案株连甚众,被捕杀、流放者极多,构成雍正朝最严重的文字狱,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文化氛围。事后雍正帝褒奖岳钟琪忠心,并由于军事需要,仍旧对他委以重任,并加封宁远大将军,少保。
《清史稿.岳钟琪传》载:“靖州诸生曾静遣其徒张熙投书锺琪,劝使反。锺琪与设誓,具得静始末,疏闻。上褒锺琪忠,遣侍郎杭奕禄等至湖南逮鞫治”。
想想也是,你岳钟琪既然食君之禄,忠君之忧,直接拒绝或捕杀张熙即可,何必以此卑劣手段,穷追尽索,造成大狱?岳钟琪身为岳飞后人,为了一己荣华,钓鱼执法,引发文字大狱,残害汉族人士和文化,于心何忍?
换个角度看,岳钟琪当时举报曾静诸儒,是效忠?还是自保?倘他匿而不报,后果又如何?岳氏当时之处,恐非我们后人能尽知。但不管如何,此事若说张熙、曾静是自己找死,吕留良的族人何故,被株连的各家文士又何辜?
此一时彼一时,有些事毕竟不是我们后人能解释得清楚的,但究岳钟琪一生,他毕竟还属一个文武双全之战将,不仅有武功,亦还有文治。他在所征服的区域,行“摊丁入亩”和“改土归流”,不仅强化了中央对边疆多民族地区的行政管理。也使边疆生产得以恢复发展,所以大受边疆少数民族的欢迎。
在有清一朝,岳钟琪以汉人身份位至公侯的超品级总督、尚书,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清人入主中原后,一直到太平天国这两百年间,对汉人是相当防范的,除了岳钟琪,没有一个汉人能如此的手握重兵。这说明清庭还是很倚重于他的。
但他的一生也是屡受满族贵族的嫉恨和排挤,并曾险些含冤而终。其实,他心中也苦啊,正如那岳飞之《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所以,我们对他应该多些理解,不能因为他是岳飞之后代,就给他套上更多的道德枷锁。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